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原理_研究生课程_第三讲

2021-10-08 19:45 作者:董一點點er  | 我要投稿
  • 问题1:突然降低孩子的精神需要,容不容易?

    • 历史(经验)相对于未来对个人影响最大

    • ”好孩子坏孩子“学习上的差别(学习习惯 无意识)学习行为模式化,不思考完成

    • 拓展:由简入奢易,这句话是错的

    • 不太容易,精神需要依赖行为习惯,不管是好或者不好,都很难改

  • 问题2:满足孩子物质容易么?

    • 举例子:穷孩富养

    • 比较容易,孩子需要物质的标准和成年人不一样。

  • 案例分析:小贝的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贝停止偷窃行为?

    • 老师提高小贝的精神满足,给予小贝适当关怀(替代性作用)

    • 实践上:说服不太可行

    • 理论上:小贝妈妈给钱。

  • 思考:

    • 3 不要教育作秀,教育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要把教育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 2 有的教育措施看起来可能是错的,但是实际是对的。

    • 1 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虽然有的时候达不到最好的状态,但是也要避免最糟糕的状态。

  • 东西方的教育缺失?
    永远不要就案例讲案例,要上升到一定高度。

    • 2,现实中,学校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低精神满足持消极态度,学校并没有拯救学生,因此号召教师要提高师德,多关怀学生。

    • 结论:1,教师专业化带来的不良结果:享受权威的同时也应承担责任;

    • 孩子把家庭中、社会上的一些问题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可是学校并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拯救孩子。

    • 教师专业化?家庭教育?

  • 师范专业:技术+伦理主义规范

    • 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

    • 课堂生成 建构

    • 丰富经历

    • 道德追求  给予力所能及的关怀

    • 专业发展路线:持续提升 提供精神满足(心理+行为异常)公益性价值

    • 伦理主义规范

  • 第二个话题 学生

    • 社会化理论

    • 1 普遍的社会化理论
      普遍的 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
      皮亚杰的四阶段论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
      适配论 VS 超前论

    • 2 专项的社会化理论
      研究 探索某个方面
      比较成熟的是群体社会化理论

    • 3 零散的各种社会化
      经验研究 不太成熟

    •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 教育基础:以学定教 教学理论演变为学习理论 教依赖于学 但学不依赖于教

    • 教育对象

    • 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教育原理_研究生课程_第三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