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哲学:如何理解解构

(这个笔记是该视频的文字稿并非我本人创作的文本,若有侵权我会删除)
今天来谈一谈解构,绝大部分才接触哲学的人或者是比较喜欢现代思想的人,往往会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而受到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绝大部分人则会倾向于一种解构的立场或姿态,认为解构就是将暴力、霸权、总体性、压迫等等这些和非正义联系在一起的东西给瓦解掉,然后认为解构是一种正义的姿态,但实际上这样理解的解构和后现代是非常庸俗的,可以说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使用的话术。但解构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说)毫无意义的言语或者有意的去把意义消解掉,这样做看似是一种反对传统形而上学或者反对主流的姿态,但是它本身很快也会沦为一种主流。如果大家单纯的只是为了解构而解构,那么解构的意义到底何在?如果说解构本身就是抵御意义,避免让人理解的,那么我们如何可以理解解构本身内在固有的意义?或者说解构是否自身根本就没有意义。这样一来的话,解构岂不是会将自身消解掉?实际上解构是和他异性联系在一起的,它反对的是一种抽象的同一性。而那样一种抽象的同一性就是说用一种固定的原则或者一种非常抽象普遍的意义,把所有的东西都化约为一种非常简单的理解,把一切生存和流变给固定成一个僵死的,一开始就可以确定的东西。
这样的一种对解构的理解其实在哲学史上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可以说否定神学就是一种基本的解构策略。所谓否定神学就是指的要强调上帝或者太一这样的一个超越一切存在者的(东西的)无规定性,由于它是没有规定的,任何概念或者意义也把握不了它,所以任何理解它的尝试都必然要失败。但是由于它构成了一切规定或者一切意义的根据,它让一切意义得以可能。所以说我们日常理解的意义,要寻找根据,要让意义得以(可能)成为意义,就一定会依赖于这样一个本身没办法再被规定,没办法再被纳入意义之中的根据。这样一来的话,意义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由于自己的根据而被瓦解掉了。也就是说,意义,你只要追问它的界限,内在固有的就会遭遇到无意义性,这样是一种内在的解构。而这样的解构不仅在古典的否定神学传统那里有,实际上在康德哲学,尤其是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在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那里都是一个非常常见或者说是必要的哲学内在的构成部分,实际上解构作为哲学的内在构成部分并不是毫无目的的。但它也并不是预先建立的一个仅仅把解构作为工具要去达到的目的,可以说解构和解构要达到的目的是一体两面的,解构本身就是要消除一种外在设定目的的立场。所以这样一来,解构同时也就具有建构的作用。举个例子,费希特会给知识学提出一种导论,所谓的知识学就是研究知识作为知识,它会有怎样的规定,它(知识)会有怎样的呈现。但为了达到一个知识的立场,我们首先就是要否定掉一切非知识的立场,但是这样的一个否定,它本身是在知识还是在非知识的立场上做出的?实际上解构就是要处理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元哲学的问题,它不是简单固有的设定一个立场,比如这是解构的,那是非解构的,这是正义的,那是非正义的。而是要彻底的去质疑这样的对立,它(这种对立)的基础,它的视角在哪里。通过把这样不同的视角观点以一种对立的方式全部给瓦解掉,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激进的超越性或者一个激进的他异性。通过这样一个他异性我们才能达到一个哲学的视角,而这一哲学的视角现在已经成为了自我批判的。因此可以去内在的呈现出一种无前提或者说自我批判的知识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