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里森堡共和国华人华侨状况简介

2023-05-23 10:27 作者:吴楚方音Official  | 我要投稿

引言

里森堡(Listenbourg)是一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接壤,首都为卢伦贝格(Lurenberg)。里森堡国土面积为64.29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5个湖北省;总人口为5944.3万,与湖北省常住人口相仿。

里森堡行政区划(非最新版本,2023年5月20日里森堡各大区调整为省)

里森堡的人口中,主体民族里森堡人占比约70%,而第二大民族即是占比25%左右的华人。你没有看错,里森堡是欧洲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华人华侨人数在140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内一座新一线城市的人口数),远超第二名法国的40万人。同时,里森堡也是全球除中国本土外华人比例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

本文将针对这个极其庞大的欧洲华人群体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华人移民里森堡的历史

里森堡原本是一个与中国毫无交集的国家,虽然在大航海时代也参与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活动,但始终没有入侵过中国。中里两国的交流始于清咸丰年间。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随后迅速沿江而下,连克皖南诸城,并于3月攻占江宁。此后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其间11年,太平军与清军在皖南反复拉锯。山清水秀的江南丘陵一度沦为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战争与瘟疫使得皖南土著居民大量出逃。这些以宁国府籍贯为主、讲西部吴语的皖南人通过水路从青弋江进入长江到达上海;或者先走陆路翻越黄山到达徽州府境内,然后在婺源经由星江河-乐安河-饶河-鄱阳湖-赣江的水路抵达赣南,再走梅岭古道进入广东,最后由北江-珠江抵达广州。不论选择哪一条路线,最终这批宣州人成功登上租界的商船逃到了海上,并在辗转海外多地后于19世纪80年代定居里森堡。

由此,讲吴语的皖南宣州人成为最早抵达里森堡的华人,也使得吴人在今天成为在里华人华侨的第一大民系。芜湖、宣城、泾县、宁国、广德成为安徽的五大侨乡,但由于种种因素鲜为人所知。

此后的历史中,陆续有来自广东、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徽州等地的华人迁入里森堡,但他们的影响力都远不及最先来到这里的皖南宣州人。今天在里的1400多万华人华侨中,有800万为宣州籍,这一数字接近安徽宣州五市(芜湖、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常住人口之和,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宣州。更重要的是,这个海外的宣州还说着与150年前相比变化不大的吴方言,这又与皖南本土吴语的濒危现状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二、里森堡华人华侨的民系构成

前文已经提到,里森堡华人的第一大民系是来自皖南和苏南的吴语人,合计人口在900万上下。其中100万苏南人的祖籍主要包括宜兴、无锡、苏州、吴江以及今天被划入上海的金山、青浦等地;800万皖南人中宁国人最多,约有250万人,其次是人口200万左右的广德人、人口100万左右的泾县人、人口75万左右的宣城人和人口50万左右的芜湖人(祖籍地包括今天的芜湖市区和湾沚),剩余125万宣州人来自郎溪、南陵、青阳、铜陵等皖南诸县市。值得注意的是,里森堡的宁国人、广德人、泾县人数量都已经远超各自祖籍地的常住人口,其中后者还包括太平天国战后迁入皖南的客籍移民人数。

里森堡北部Fluẞerde省的某泾县人聚居区,景观与国内的皖南传统村落无异

里森堡华人的第二大民系是江西人,人口约200万。这些江西人是上世纪30年代逃往海上并登陆里森堡的,祖籍以上饶、抚州、吉安等地为主,其中来自广丰、玉山、德兴三县的人数最多。

里森堡华人的第三大民系是徽州人,人口约100万,这同样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徽州。徽州人与宣州人一样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逃海外的,但是定居里森堡的时间比宣州人晚(20世纪初)。与其他民系不同的是,里森堡的徽州人多数为徽商后代。经历多年的打拼,他们至今仍是里森堡平均收入最高、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华人群体。

里森堡华人的第四大民系是闽北人,人口约80万。在里闽北人的祖籍以浦城、松溪、政和为主,其中浦城人最多,占在里闽北人总数的45%左右。

剩余的120万里森堡华人华侨中,有50万闽东人、35万闽南人、15万胶辽人,以及20万广府人、客家人、莆仙人、苏北人、湖北人等其他民系。

里森堡的官方语言为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里森堡语;第二大语言即为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或汉白语族)的吴语,其使用人口超过1000万。由于在里吴人中宣州人的压倒性人口优势,以及大量宁国人定居在首都卢伦贝格及其近郊等因素,里森堡吴语以宁国话文读音作为通用语,当地吴语人称之为“江东官话”或“弋江官话”,其他民系华人则将之统称为“吴语”。

里森堡使用人口最多的几种华人方言分布图。天蓝色:西部吴语宁国话;绿色:北部吴语广德话;蓝色:西部吴语泾县话;灰色:西部吴语宣城话;紫色:苏南籍华人使用的北部吴语

三、关于里森堡华人华侨的其他问题

Ⅰ、里森堡华人主要从事什么职业?

这与华人所属的民系关联很大。闽南人、莆仙人、广府人以经商为主;江苏人(包括苏南人和苏北人)、闽东人、闽北人、胶辽人以教育与科研事业为主;皖南人(包括宣州人和徽州人)、湖北人、江西人、客家人则两种行业均有从事。

里森堡西部Kusterde省,徽州人的乡村别墅

Ⅱ、在里华人对里森堡本土语言文化有何影响?

由于首都卢伦贝格有大量皖南宣州人居住,里森堡语的标准音(即卢伦贝格音)中包含较多西部吴语借词,这与泰国潮汕人改变首都泰语口音的情况相似。

此外,里森堡有较多汉语地名,其中大部分是当年逃难到此的皖南人用祖籍所在村镇直接命名的。例如:

  1. 卢伦贝格市胡乐街区(卢伦贝格市分为若干街区,相当于国内的街道)

  2. 弗卢瑟德省马申巴赫郡蔡村市(里森堡的省、郡、市分别相当于国内的省、县、乡)

  3. 库斯滕德省夜城郡槐塘市、乌石市

  4. 卡西耶尔省圣玛丽郡誓节市、桃州市、东亭市

等等。

Ⅲ、里森堡华人华侨是如何用150年时间占据如此庞大的人口比例的?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网图侵删

首先,19世纪末定居里森堡的华人基数就非常大。太平天国运动前夕,安徽南部五个府和直隶州(宁国、太平、池州、广德、徽州)合计有1200多万人,这其中有40%左右的人口死于此后十几年中的战乱和疫病,而30%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超过360万人)均逃难到了里森堡。

如此数量的华人进入里森堡后并没有与当地人产生很尖锐的土客矛盾,因为当时的里森堡刚刚从持续了40年的内战中走出,民不聊生、人口凋敝,急需外来劳动力的补充。瞌睡来了皖南人送枕头,加之里森堡新政府的开明政策,皖南人以及此后来到里森堡的其他华人便很快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里森堡华人士兵在欧洲战场上团结一致、作战骁勇、屡立战功,成为法西斯闻之色变的“安徽军”,这也为战后的在里华人创造了很高的声望。

总之,华人从刚踏足里森堡开始就没有遭遇大的逆境,加上一以贯之的勤劳品格,从而获得了今日在里森堡的重要地位。里森堡也因为这段华人迁入的历史,成为对华最友好的欧洲国家,甚至在冷战期间一度考虑过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四、结语

里森堡华人华侨以皖南宣州人为绝对主体。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皖南本土逐渐式微的吴语能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开枝散叶、登堂入室。希望里森堡的吴语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地位,更希望国内的吴语也能在未来重获生机。

里森堡共和国华人华侨状况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