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考研 | 真题透视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要内容!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神经系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跟着小卫一起来学习一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的相关内容吧!
● 本期主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
当前,我国17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个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1]。
在2020年新冠肺炎世界性大流行背景下,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频发[2]。可见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
儿童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分为:发展性障碍、行为问题、身心相关问题、情绪障碍四大类。目前我国儿童主要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其迅猛增加的发病率和高伤残率影响儿童未来生活质量,增加家长及患儿的不安与焦虑情绪,不利于家庭和谐稳定。同时,带来了极高的疾病负担,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状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卫课堂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学校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健康教育活动两方面来实现的,例如中小学组织的课间操、眼保健操、学生奶等措施,向学生们传播健康运动及健康饮食的习惯,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观影、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等形式促使儿童青少年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将健康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消除或减轻健康危险因素。掌握常见病防治以及手足口、麻疹、肺结核等校园易于暴发的传染病的防治,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针对各阶段儿童采取不同的心理卫生措施,通过观察和指导,有效预防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对公众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儿童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祖国的未来,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除了需要学校教育,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健康教育也需要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规律作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促进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
🎈 在社会方面:公园、妇幼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的开放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课余活动场所。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保障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快乐而有自信的成年人,惠及社会及民族健康。

新冠疫情影响下,居家隔离、居家上课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常态。儿童生性好动,居家生活使活动空间缩小,与同学伙伴的沟通交流减少,部分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户外活动的减少使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逐渐攀升,儿童身心健康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呼吁父母多关心儿童,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网络等形式增加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定时定量的体育锻炼等。这样做既能保证身心健康,又能维持友好的邻里关系。
儿童的健康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素质教育能够使儿童青少年发展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的人。身体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健康教育最理想的场所和最佳的时机,所达到的效果最好。
真题来源:青岛大学 2022届真题
题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于儿童少年纳入了什么?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学前教育
D.体能锻炼
参考答案:A

《儿童少年卫生学》(人卫8版)
第六章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第十七章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促使个人或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最终目的:消除或减轻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核心目标: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对公众健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education)
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ng)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
体育锻炼(physical exercise)
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是儿童少年主要体力活动的形式。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
①帮助学生认识、接纳、管理自己;
②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
③学会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信心和勇气;
④使学生控制和消除不适心理症状,化解内心冲突或不良思想情感;
⑤帮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自己作出决策并制订行动计划;
⑥鼓励学生寻求和了解生活的意义,认清自身潜力,发挥个人潜能,过健康有意义、能自我满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丁文清,周苗,宋菲.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Meta 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07):785-791.
[2] 刘玉娟.新冠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20(12):89-96.
[3]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EB/OL].[2019-12-27].
http://www.gov.cn/xinwen/2019-12/27/content_5464437.htm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20-10-25].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合作作者
娜娜老师
公共卫生硕士
卫灿公卫研习社 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