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列举并简述历史调研室在对历史的分析与史料的运用上所犯下的错误与断章取义

2023-08-10 14:41 作者:星丛Konstellation  | 我要投稿

既然历史调研室在【芬兰是否帮过日军侵华?芬兰、苏联与抗日战争【历史调研室】-哔哩哔哩】 https://b23.tv/0o4ZK4v中说是要“讨论一下历史”,那我就依此视频的内容就几点讨论一下,并标注出讨论内容对应到此视频的具体时间,以供大家对照 列举如下,与@历史调研室商榷 6:04 并不是因为苏联入侵的芬兰,芬兰倒向了法西斯主义国家,而是芬兰本身就是反思主义的走狗,因而招致了苏联的入侵。 6:16 抛开芬兰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为数不多的和日本进行军事合作的国家不谈,而说什么芬兰与日本合作是对付苏联(而且这种分享经验的合作是双方面的,芬兰同样要求过日本分享在侵华战争中的战争经验),认为芬兰与日本合作的问题仅在于“挪作他用”,并且将苏联与日本并举,这是将侵华战争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割裂开来,对于分析二战的历史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历史观念,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念也导致了下面对史料错误的分析与运用(见10:52评《苏日中立条约》),而这种历史观念的错误在思想观念上则可归于民族主义的泛滥。 8:31 苏联对中国的支持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一贯的,七七事变之后,1937年11月国际会议,在英美法不承认日本侵略的绥靖主义立场还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明确反对,长期以来苏联都是唯一向中国提供真正援助的国家。宋美龄在美曾说苏的援助“实较自英、美方面获得之总和多至数倍”,用孙科原话来说“外援方面,自1937年七七以后,直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前,整整四年间,我们作战所需的物资,大部分依赖苏联的援助。苏联用时更在革命精神和人类道义上寄予我们无限的同情和鼓舞。”在讨论外交史的时候,怎么能脱离总的历史环境,不进行总体的比较与分析,而简单想当然地做出评价呢。说苏联在对华抗日援助上有过错,不过是出于民族主义情绪的态度罢了。并且我不知有何证据能证明苏联在1940年切断了对中国的援助,1940年苏联援助中国200多苏制作战飞机以解空军的燃眉之急,如此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很明显与视频的观点相冲突。 9:34 可看出其讨论东北抗联与苏联关系时主要参考了《雪冷血热》一书,可视频中相关内容却将对其的断章取义发挥到了极致。视频说赵尚志去苏联是受邀请,并因苏联内部大清洗被关押,可《雪冷血热》一书却完全支持不了这样的观点,对于被关押的原因书中写道:“有人认为他被羁押,是受了(肃反的)牵连。那戴鸿宾和祁致中呢?而且,赵尚志给布氏的信中,没有任何超出两党两军关系的内容、意思。在此后已知的文件、资料中,也见不到赵尚志与肃反沾边的文字。”而对于苏方邀请,书中则写道“苏联军人明确地告诉他:远东军没有对抗联的任何人发出过邀请,你只能被视为非法越境者而送进监狱。赵尚志成了苏联人眼里自说自话,而且胡说八道的不速之客,一关就是16个月。”而给赵尚志带来苏方邀请的口信的则是陈绍宾,此人后被认为是日伪特伪。由此对整个事件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因日方的阴谋而产生的东北抗联与苏联的误会。而当误会解除后,苏便让赵重回战场并“承诺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并就会上讨论到的所有问题,给予全方位的帮助。”怎么能说“苏联帮日本解决了”赵呢? 10:10 苏联是“只要军长”遣返跟随而来的500名战士,到新疆固然不妥,但不指责盛世才在亲共与反共间左右摇摆,反而理解成苏联故意陷害也解释不通。 10:30 赵前往苏联时,第三路军还没有建立,怎么能把第三路军说成赵的军队,并把其的损失归咎于苏联的呢? 10:41引用《雪冷血热》中的评价当论据,却断章取义,无视了后面的“纵观14年抗战,应该说只是个例”,这句也反证了前面所说的误会的说法。 10:52 对于《苏日中立条约》,毛的评价是:“日苏条约使苏联彻底解除被攻威胁,对国际对中国发言权增高……对制止中国投降与反共危险有积极作用。”蒋的评价是:“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足以增加其失败之因素。”中共中央声明则锐评“总是希望苏联同日本打起来,以便坐收渔人之利”的“投机家”。某些人是如何能以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苏日中立条约》的战略与历史意义的嘴脸,无视中方两位主要领导的判断,而做出自己想当然的评价呢?会做出此种无知的判断,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观点,我看多是出于历史观念的问题(见6:16) 11:09 中东铁路事件,明明是张学良抓捕苏联雇员在先,苏联外交解决无果。中苏共同管理铁路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要求,并不存在什么苏联出兵抢铁路,宁愿打仗也不交给中国的说法 11:32 在史料丰富的现代史领域,妄图用一张图,以图证史,编故事,春秋笔法,混淆视听。斯大林与松冈洋石的会谈是斯大林同志用极其精湛的外交技巧,阻止的日方企图与苏联进一步合作的计谋,让日本除了得到一张反而有利于苏联与全球反法西斯局势的,阻碍自身在东方扩张的不完全的中立条约之外,在外交上的攻势不能再前进一步。 12:23 视频中给出的那些二三手参考资料,认为苏联维护《苏日中立条约》,不想见中国代表是怕得罪日本人之类对历史的分析与解释我是不认可的,这种看待外交史料的方式是错误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里苏联明确承认了中国的主权这一事实不会有任何改变,既然这一事实是确定无误的,我就没有理由认为在某种错误的历史分析方式与历史观念下片面的解读可以作为指责某一历史人物或国家的依据。 12:41 8月6号美国投下原子弹,8月9号苏联出兵东北,也正是在8月9号日本内阁开始考虑投降问题。真正最后压倒日本让其投降的并不是美国的原子弹,而是苏联的出兵,而出兵是需要长时间准备的,1945年4月5日苏联就宣布废除中立条约,4月27日着手制订对日作战计划,5月到7月苏军从西方大量调到远东,有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怎么能说苏联是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摘取胜利果实呢?指责送点出兵是在原子弹后摘取胜利果实,无非是把美国投下原子弹的反人类罪行看作取得战争胜利的标志。如果说苏联出兵是抢夺果实值得谴责的话,那美国抢在日本投降前投下两颗原子弹以谋求战后政治地位的抢夺果实行为,这种在整个人类反法西斯事业上留下重大反人类污点的行为难道不应遭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唾弃吗?我能看到谴责美国轰炸与屠杀日本平民的充分理由,但无法认为谴责苏联出兵同样是充分的。 12:49 关于旅顺港再来看看斯大林的说法:“众所周知,苏中之间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缔结这个条约的,该协议规定了条约中最重要的几项条款(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旅顺问题等)。这就意味着,上述条约的缔结应该说是得到美国和英国同意的。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在小范围内决定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因为哪怕改动一款,都可能给美国和英国提出修改条约中涉及千岛群岛、南库页岛等条款的问题提供法律上的借口。因此要寻求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即形式上保留苏联在旅顺驻军的权利,但按照中国政府的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最好是根据中国方面的请求采取这样的措施。”而毛的回应是“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目前不必修改条约,也不必匆忙从旅顺撤军。” 13:26 斯大林早就点明过蒋介石帝国主义买办的实质,并在外交上不允许对其让步;而对中共无疑援助了大量武器,并与中共有频繁的书信往来,邀请毛前往莫斯科……总体的分析,怎么能拿只言片语做文章,而无视总体的历史现实,说苏支持蒋介石,对中国没有好感呢。苏联继续给予中共援助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外交策略,苏联向美方否认自己与中共的关系,以避免美国有充足的理由加大对国民政府的援助力度,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妥。这与前面的《苏日中立条约》一样都表明了以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想当然地看待外交史与相关史料,只能做出不负责任的错误的判断与结论。视频从头至尾对史料所采用的都是这种愚蠢的分析方法。 14:31 至于苏军抢战利品,这里引用一段《苏联红军在旅大》原文“我多次出面向苏军当局进行交涉,很快接管了以大连化工厂、大连钢厂为主体的一些企业。华东、东北和华北陆续派来大批领导干部和搞军工生产的技术干部。于是,一个由我党创建的大型军工联合企业形成了。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个企业对外称为建新公司”历史是有多个面向的,而非是一面的。 16:34 不可否认苏联军队存在比较严重的军纪问题,但视频在对《苏联红军在旅大》一书中史料的选用上,同样片面地,带有断章取义性质的,有引导性地选择了史料。下面我来选取一些此书的其他内容“苏军对中苏双方发生的问题,处理得也比较合情合理。如1946年秋,苏一军官醉酒放枪打死县保安队中队长王文亭,报案后,苏军警备司令部立即查究,把他送回本国法办。闹年11月,城里派出所副所长张志元夜,遇一苏军军官到东街小店买酒,张帮助叫开了门,买了酒。苏军官表示谢意,伸手和张“拿果拇”(握手),不幸将张手上已拉线的手榴弹触响了,两人同归于尽。事发后,苏军司令部认为是误伤,各自处理善后。1947年秋某日,苏士兵看电影散场,路过水源地工会果园,部分士兵偷摘苹果,被看园的民主联军伤员用手榴弹炸死两个,重伤两个。苏军司令部认为,偷人家东西,是不守纪律的,死就死了吧,未做任何追究”并且在本书中描述那位强奸妇女的苏联战斗英雄的那一段,后半段的内容完全被视频剪掉了,我在这里也补充上“苏联内务部到现场勘查,检查他枪膛里确有一颗子弹,以此证明刘玉泉是被迫还击,打死勿论。当时,在大和旅馆的院内,就枪毙了三四个违犯军纪的少将,对校级以下军官则就地正法。”这并不是为了证明苏联的清白,有史料证明在苏联整顿后,军纪有了明显好转,而早期所犯下的罪行仍不能让人容忍与遗忘。这里只是指出视频本身的片面与断章取义,只指责苏联军纪不好而不提发现问题后强力的整顿。

列举并简述历史调研室在对历史的分析与史料的运用上所犯下的错误与断章取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