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1)永正错乱

2023-01-02 18:32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京兆家的内众


细川政元自七岁继承家督以来,领导着细川京兆家一步一步走向了巅峰。与父亲细川胜元不同,细川政元的政治的手腕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更多的权谋。

早在文明十一年(1482年)幕府讨伐畠山义就之时,细川政元就曾以摄津国国人一揆为由,擅自与畠山义就和谈,脱离幕府军;山城国一揆时,细川政元又在背地里操控着国人们,驱逐了两个畠山家的势力;等到幕府征讨六角高赖、畠山基家之际,细川政元又在战前暗地里与对方内通。

正是因为细川政元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得细川家成为战国时代前期中的一个异类。在那个各个家族都陷入夺嫡之争的年代,细川家的诸多分家依旧围绕在宗家京兆家的身边,即便有些庶流不大听话,但也没有公开与宗家作对。真正让细川京兆家开始崩坏的,并非是细川家的一门众,而是细川政元的一批被称为“内众”的直臣。

“内众”又被称为“年寄众”,其实就是细川京兆家的家老,主要有药师寺氏、长盐氏、秋庭氏、安富氏、内藤氏几个家族,其中药师寺氏世代世袭摄津国守护代,内藤氏则世代世袭丹波国守护代。除了这些传统的家老以外,细川政元为了掌控幕府,还将室町幕府的奉行人的同族纳为细川京兆家的被官,这些幕府奉行人一族出身的家臣,也都被纳入了“内众”的行列之中。而细川京兆家的一些主要政策,正是由家督细川政元与内众们共同商议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实行。

随着细川京兆家的崛起,细川政元的家臣团也开始扩大,这些新晋家臣成为新的“内众”之后,便与原本的“内众”成员起了冲突,意见不一的家臣们互相内斗,导致细川京兆家的合议体制解体,最终酿成了大乱。


内众的活跃


细川政元的这些新晋家臣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在“明应政变”时非常活跃的上原元秀。上原氏是信浓国的神官诹方氏的同族,自文明十四年(1482年)以来,上原元秀受到细川政元的重用,替代内藤氏出任了丹波国的守护代,同时上原元秀还从河内国守护畠山基家处受封了河内十七箇所,势力非常强大。

细川政元曾想下赐细川苗字给上原元秀,让其位列细川家一门众,但是最终因为大多数内众们的反对而告吹,上原元秀也因此与嫉妒他的同僚们结仇。明应二年(1493年)十月,上原元秀在细川政元的宅邸门口与内众之一的长盐弥六起了冲突,言语冲突随即上升为肢体冲突,最终长盐弥六被上原元秀斩杀,但是上原元秀也因此受了重伤,不久之后就因伤去世。

细川政元的另外一个新晋家臣赤泽朝经出身信浓国,是信浓国守护小笠原氏的同族出身,后来将家督之位让给儿子赤泽政经,自己则上洛侍奉幕府将军,后来被细川京兆家登用,任命为山城国上郡守护代。明应五年(1496年)时,名义上的山城国守护畠山基家派遣家臣游佐氏侵入山城国南部,细川政元随后派出赤泽朝经将畠山军击退。

明应八年(1499年),比叡山延历寺响应足利义尹作乱,赤泽朝经奉命率军攻打延历寺,在他的命令下,细川军将根本中堂为首的延历寺的诸多堂宇烧毁。九月末,赤泽朝经率领细川军自山城国攻入大和国,与支持畠山尚顺的势力交战,最终与畠山尚顺二分大和国。由于在赤泽朝经侵攻大和国时兴福寺等寺院站在了细川京兆家的对立面,赤泽朝经甚至下令关闭了兴福寺、东大寺等寺院。有了赤泽朝经在大和国的奋战,细川政元这才命畠山基家之子畠山义英返回河内国继承守护职,率领总州家继续与畠山尚顺的尾州家争斗。

除了上述两人外,赞岐国香西郡出身的香西元长比起二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香西元长是山城国下郡守护代,在他担任守护代期间,他擅自对京都近郊的百姓施行“半济”的课税,引起当地寺社、百姓的反抗。香西元长不但没有与一揆众妥协,反而派出军队对抵抗的村落进行烧杀,最终在细川政元的要求下,才不得不罢兵。

内众的活跃虽然让细川京兆家走向巅峰,但是一旦这些内众拥有了与细川京兆家并驾齐驱,甚至凌驾于细川京兆家的实力之时,这个优点将会变成致命的缺陷。


细川政元的弱点


人无完人,即便是像细川政元这样权势无双的大名也是如此,细川政元的弱点就是过于沉迷于修验道,导致一直没有子嗣。修验道结合了日本古人对山岳的信仰以及佛教的教义,是日本特有的宗教,这些在深山里修行的僧人也被称为“山伏”。

早在延德三年(1491年)三月时,细川政元就曾亲自前往修验道的圣地陆奥国的白河参拜,随后从越后国带着一百三十多匹战马返回了京都。因为细川政元痴心修验道,不能破戒近女色的缘故,所以他长年以来一直只好男色,没有子嗣。而当时的日本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二十多年了,正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所以在细川政元出发前往陆奥国以前,担心在路上有个万一的他从公卿九条家迎接了关白九条政基的末子为养子,还将细川京兆家代代嫡传的小名“聪明丸”赐给了他。文龟二年(1502年),聪明丸被细川政元指定为家督继承人,同时命其接任丹波国守护。

然而,公卿家庭出身的聪明丸并不受到大部分家臣们的看好,细川政元也不满意让一个没有武家血统的人继承名门细川家。在内众之一摄津国守护代药师寺元一的提议下,细川政元于文龟三年(1503年)决定迎接阿波细川家出身的细川义春之子细川六郎为养子,同年为其举办元服礼。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高已经改名为足利义澄,将军按照惯例将自己名字里的“澄”字赐给了六郎,取名为细川澄元,同时细川政元宣布将聪明丸废嫡。

永正元年(1504年)三月,受细川政元器重的赤泽朝经突然与主君对立,细川政元随后派遣药师寺元一攻打赤泽朝经,在药师寺元一的调解下,赤泽朝经最终选择归降。然而,次月细川政元突然解除了药师寺元一的摄津国守护代之职,引发了药师寺元一的不满。

当时摄津国上郡守护代为药师寺元一,下郡守护代则是其弟弟药师寺元忠,两者因为互相夺嫡的的缘故关系并不好。因此,当时药师寺元一与赤泽朝经支持细川澄元继承细川家,而药师寺元忠则与香西元长等人支持聪明丸,即这年元服的细川澄之。

九月,怀恨在心的药师寺元一与赤泽朝经勾结阿波细川家、畠山尚顺举兵,想要废掉细川政元的家督之位,拥戴细川澄元袭位。阿波细川家一直倍受足利义尹的提携,所以这一次的政变其实是足利义尹在背后唆使的。九月二十日,细川政元派出香西元长攻打药师寺元一,最终药师寺元一与赤泽朝经都被香西元长俘虏,药师寺元一被勒令切腹,赤泽朝经则因为骁勇善战而被细川政元赦免。因为与阿波细川家陷入对立的缘故,细川澄元的继承人身份自然被暂时搁置了。

在药师寺元一举起反旗的同时,细川政元的傀儡畠山义英也开始寻求独立之路。身处周防国的足利义尹敏锐地嗅到了机会,立即居中调解畠山尚顺与畠山义英,自应仁之乱前就分裂的畠山家,在足利义尹的调解下达成了和议。

不过,细川政元在这时与山科本愿寺开始了外交,细川京兆家以许可一向宗在京畿传教为条件获取一向宗的支持,法主本愿寺实如也命令当时被一向宗控制的加贺国派出了约一千人的军势前来京畿支援细川政元。一向宗与细川政元派出的赤泽朝经合兵一处攻向了河内国,畠山家的重要据点高屋城随即沦陷,畠山义英也战败逃亡。


细川家的丹后攻略


位于京都北部的若狭国在室町时代本是一色氏的领国,在六代将军足利义教时期,拥有若狭国、丹后国、三河国、山城国四个守护头衔的一色义贯遭到了幕府的猜忌,最终被将军指使武田信荣暗杀。武田信荣暗杀一色义贯以后,以此功劳受封了若狭国作为领地,这也导致若狭武田家与丹后一色家结成世仇。

进入战国时代以后,若狭国守护所的所在地小浜更是成为了与越前国敦贺齐名的港湾都市,靠着日本海的贸易航线,成为西日本与京都商品交易的中转点。一色家看着富饶的小浜自然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一直都想夺回若狭国。

永正三年(1506年)四月,若狭国守护武田元信向细川政元求援,希望细川京兆家能够帮助自己攻打丹后国的一色家。一色家在应仁之乱时期属于西军阵列,与细川家的关系并不算好,恰好细川政元也想趁机扩大势力范围,便答应了武田元信的请求,分别在四月、五月派遣了细川澄之、细川澄元率军侵入丹后国。六月,武田元信向将军足利义澄献上三百贯铜钱与太刀,获得了幕府将军亲自颁发的讨伐一色家的御内书。

自从应仁之乱结束后,一色义直从京都返回了丹后国,在守护所的所在地府中地区修筑起了居馆,同时将丹后府中建设成了一个繁荣的都市。因此,在细川军、武田军入侵丹后国以后,时任一色家家督的一色义有不愿意放弃府中地区,便在各地布置了家臣死守。

武田军于九月攻入丹后国的宫津谷,包围了一色家的宫津山城,随后又在宫津山城西部的如愿寺谷与一色军交战,均没有取得战果。

永正四年(1507年)四月,因为丹后国的战事陷入胶着,细川政元亲自出阵,家臣香西元长也率军从山城国出发,途径丹波国进入丹后国。此时一色义有正在死守府中地区的今熊野城,一色家的家臣延永春信则驻守在阿弥陀峰城,尽管武田元信、赤泽朝经等将多次对其发起攻击,但攻势都被一色军给轻松化解。

细川政元在出阵途中表示自己十分厌恶战事,想要再次前往陆奥国的白河,自此遁世,因为家臣们的劝阻方才留下。最终细川政元仅在阵中呆了一个月不到,就与细川澄元、三好之长等人率军归洛。另外一方面,细川澄之、香西元长率领的别动队包围了一色家有力家臣石川直经防守的加悦城,在多次攻势被挫败以后,细川澄之开始与石川直经和谈,随后也率军归洛。

细川军主力撤走以后,丹后国内仅剩下赤泽朝经率领的细川军与武田元信率领的武田军,明眼人都能看出,细川京兆家与若狭武田家对丹后国的攻击计划失败了。值得一提的是,石川直经防守的加悦城与丹后国府中地区本都是十分繁荣的都市,因为这场战乱两地的盛景也都化为了灰烬。


细川政元之死


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二十四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细川政元在入浴之时,被内众药师寺长忠、香西元长等人指使近侍福井四郎、竹田孙七暗杀,年仅四十二岁,京都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永正错乱”爆发。

由于细川政元遇害,在丹后府中出阵的赤泽朝经急忙与一色义有议和,随后率军撤退。但是以石川直经为首的丹后国国人却不愿意就这么放过细川军,他们背着守护一色义有结成了一揆,向撤军途中的赤泽朝经发起追击,赤泽朝经最终在丹后国与丹波国的国境被一揆众追上,在重重包围中自尽。

另外一方面,杀死主君细川政元以后,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人立即拥戴细川澄之为细川京兆家家督,同时派出军队攻打细川澄元与三好之长,将后二人驱逐到了近江国。

那么,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为何要杀害细川政元呢?

原来,在永正三年(1506年)时,细川政元为了拉拢阿波细川家,不让细川一族陷入分裂状态,再度立细川澄元为京兆家的继承人。三月,细川澄元在阿波细川家的重臣三好之长的拥护下率军上洛,随后这支阿波国来的军势就被投入到了丹后国的战场中。

细川政元之所以决定立细川澄元为继承人,除了想仰赖阿波细川家的军事实力以外,也想靠着阿波细川家来牵制日益膨胀的内众们。而对于内众们来说,细川澄元一旦成为细川京兆家的家督,必然会重用三好氏这样的阿波国国人,那么这些新晋的外来户家臣,也必然会侵犯以京畿为根据地的内众家臣们的利益。

阿波系家臣与内众们的对立,最终引发了这场悲剧。


细川澄元继位


七月八日,细川澄之从幕府将军足利义澄处获得了继承细川京兆家许可的御内书,正式成为京兆家的家督,然而细川氏一门众对此却并不买账,反而集结起来准备讨伐细川澄之。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是一个“下克上”的时代,但是位于“下”的武士们在“克”掉位于“上”的武士之时,通常都会谋取一个大义名分,很少会有人公开与“上”直接敌对。例如朝仓孝景之所以能够“下克上”夺取越前国,正是因为他有比主君斯波义敏更高权威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承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之所以侵入伊豆国,也是因为有着比堀越公方更高权威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澄的许可。

细川澄之本就没有细川氏的血统,现在又与逆臣们勾结,暗杀了主君细川政元,这对武士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八月一日,细川氏一门拥立细川野州家出身的细川高国为主将突然袭击了京都的细川澄之宅邸,自细川澄之以下,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有力内众也一并被细川氏一门斩杀。

细川澄之死后的第二天,在近江国甲贺避风头的细川澄元随即与家臣三好之长率领京兆家的军势五万余一齐上洛归京,随后以细川京兆家继承人的身份派出军队前往大和国,追击细川澄之的残党。同时细川澄元还从将军足利义澄处获得了支持,正式出任细川京兆家的家督。


京兆家的分裂


身处周防国的足利义尹在收到细川政元遇害的消息时十分震惊,他立即按照常理做出了第一个判断——这消息是假的。可是随着京畿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西国,将细川政元之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足利义尹才认识到这次并非是谣言。

大内家的家督大内义兴在收到确切情报之后,立即向足利义尹道贺,而足利义尹也趁此机会向大内家提出上洛的请求,大内义兴随即下令准备出阵,编成了一支以七十艘大船为主力的舰队。

永正五年(1508年)正月,大内军拥戴足利义尹为主,从周防国的三田尻港出航,准备途径濑户内海直抵京都。不过,此时大内家的宿敌大友家依旧在背后虎视眈眈,因而大内义兴还是不得不注意九州方面的动向,防止在上洛期间被大友家袭击。因此,船队出航以后两个月,依旧没有驶出周防国的海域。

幸而这时候的大友家也获得了京畿动乱的情报,认为足利义尹的这次上洛很有可能成功,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得罪即将复权的将军,暂时拥兵观望。在确定大友家不会对大内家不利以后,大内义兴与足利义尹立即放心地东进了。

与此同时,继承细川京兆家的细川澄元却对足利义尹的上洛表示非常不屑,甚至狂妄地对将军足利义澄保证不必担心大内军对京都的威胁。然而细川澄元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细川京兆家内部已经形成了一股反澄元势力,正在暗中蓄势待发。

反澄元势力的主要组成人员,便是细川氏一门众以及摄津国、丹波国的国人。虽然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有力内众已死,但是阿波系家臣与京畿系家臣的矛盾依旧没有得到缓和,京畿系的家臣非常排斥日益骄横的三好之长。而细川氏一门众这边,因为细川澄元上洛不过两年左右,与京畿的细川氏一门非常陌生,他们自然也不满阿波细川家凌驾于自己之上,于是这些人便团结到了一起,试图驱逐细川澄元。

细川澄元并不是傻子,他很快就发觉了细川氏一门众并不看好自己,同时他也发现了细川氏一门众看好的那个角色,那便是细川高国。在细川澄元的压力下,细川高国在这年三月逃出京都,流亡伊贺国。


细川高国的决定


从细川高国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细川高国的“高”字正是来源于幕府将军足利义澄的旧名足利义高,从中也可得知细川高国的地位并不低。除此以外,细川高国是与细川政元血缘最为接近的细川野州家出身,论血脉也比细川澄元要纯正得多。因此,细川氏一门众非常反感细川澄元赶跑细川高国的举动,纷纷站在了细川高国的一边。

四月,细川高国率军从伊贺国上洛,得不到京兆家家臣与细川氏一门支持的细川澄元不得不二度流亡近江国的甲贺郡。细川高国上洛之后,召集细川氏一门与京兆家的重臣召开军议,最终大家决定让细川高国成为细川氏的一门总领。

可是,在细川高国继承总领之位后,京畿的局势对他非常不利。首先便是细川京兆家因为永正错乱的缘故实力大减,赤泽朝经、香西元长、药师寺长忠等有力内众纷纷在围绕细川政元继承人之争的内斗中死去。除此以外,与细川澄元的对立,宣告着细川京兆家与阿波细川家分道扬镳,少了阿波细川家的军事支持,京兆家在畿内的军事实力锐减,不足以对抗大内军。最后,细川澄元、三好之长等人依旧在近江国虎视眈眈,阿波细川家本就与足利义尹关系不错,如果细川澄元与足利义尹勾结的话,两方一东一西夹击京都,那么细川高国将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

因此,细川高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抢在细川澄元之前向足利义尹示好,先与势头正茂的足利义尹、大内义兴结成同盟。而以细川高国为首的细川氏一门众态度的转变,也让细川政元拥立的将军足利义澄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起来。


足利义尹归洛


四月十六日,失去细川氏一门支持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澄在近臣的护卫下从京都逃出,跑到了近江国的冈山城依附当地的武士。足利义澄自继承将军以来,在京畿经营了十多年,有着众多的支持者,所以他选择暂避风头,来日再对足利义尹发起反击。

不过细川高国并没有想放过他们,为了向足利义尹表示忠心,细川高国派出一万余细川军侵入近江国,攻打支持细川澄元的丰岛郡池田城。

另外一边,大内义兴与足利义尹的船队于四月二十七日抵达堺港,随后足利义尹进入了堺的引摄寺之内,细川高国也派出了数百骑武士前来迎接,表示愿意归降足利义尹。足利义尹非常高兴,当即给细川高国下发了认可他以细川政元养子的形式继承细川京兆家的御内书。

纪伊国的畠山尚顺虽然在之前与畠山义英重新开战,但是得知足利义尹上洛后,也亲率一万人前来护卫,加上七千大内军、六千余足利义尹的支持者,这支三万多人的军势成为当时京畿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

六月八日,在堺港逗留了一月有余的足利义尹判断京都大局已定,便与大内义兴、畠山尚顺等人一同率军进京,在细川高国的护卫之下进入了直臣吉良义信的宅邸之中,将此地暂定为幕府将军的临时御所。

经过十五年的岁月,时年已四十三岁的足利义尹终于重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京都。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1)永正错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