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虚伪缺德无耻的薛宝钗,为何被吹捧成贤德高士君子淑女?

大家好,因为最近有总有人来跟我说薛宝钗是艳冠群芳牡丹花,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是贤德蘅芜君,是古代淑女标准……着实是把我给恶心到了。
还有人说我用现代眼光解读古代小说,苛责薛宝钗的,也有人说我过于封建,给薛宝钗安的罪名都是莫须有的。
那么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古往今来,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配被称为君子和淑女?古代人的标准是什么?现代人的眼光又是怎样的?
一、什么人才配被称“君子”?她明明是个轻狂虚伪,缺德无耻的小人
君子,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理想型人格。
君子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德行高尚,为人处世讲究仁义礼智信;与君子对立是小人,但是小人却并不一定是坏人,而是包括一些德行够不到君子的普通人,只有比较坏的小人才具有缺德,为人处世虚伪、无耻、贪婪、阴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特点。
首先来看君子的德行。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一下就是说君子能遵纪守法,坚持良好的个人品行操守,也能有利人,利他,利天下的仁爱之心,小人只知道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贪图私利。
魏徵在《十渐不克终疏》里说:“君子之怀, 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和上面这话一个意思。
所谓君子之德,可以理解为善良仁爱,是儒家要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薛宝钗是怀德的仁爱君子吗?显然不是呀!
她面对平时交好的丫鬟金钏跳井冤死,她冷漠无情的吃着“人血馒头”献投名状,给王夫人洗地,说金钏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不过多给几两银子发送。
她在贾府管家理事的时候,争权夺利,仅凭她派出自己的大丫鬟莺儿和宝玉的心腹小厮拜把子,她自己又给茗烟的娘谋肥差,显然可见她就是个自私冷漠,见利忘义的小人呀,毕竟“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不是吗?
再来看君子的行为习惯,“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意思就是说道德高尚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坚守底线,不会因为没有人监督而做亏心事。君子会尽己所能的做好事,行善事,只有那些品行败坏的小人才会挑拨离间,助纣为虐,恶意诽谤中伤别人。
那么薛宝钗是慎独又成人之美的君子吗?显然也不是呀!
她在滴翠亭偷听丫鬟小红私通贾芸的私密丑事上瘾,结果差点被抓了个现行,直接就嫁祸栽赃给林黛玉,说林黛玉在亭子边上玩水,说林黛玉躲进了亭子里,还诅咒说林黛玉钻山洞被蛇咬。
她在王夫人面前当绿茶给林黛玉穿小鞋,屡次挑拨留下陪母亲吃饭,想要缓和王夫人和黛玉关系的贾宝玉去追去哄林妹妹;甚至追到贾母屋里,去林黛玉面前又提起之前的尴尬事。
然后君子还有哪些特质呢?“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有礼,贵其身而后能及人”、“君子矜而不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等等。
我们一条一条来看:“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这话是孔子说的,很多人以为只要“明哲保身”,无功无过、唯唯诺诺,好好先生的折中之道就是中庸,这属于误会太大了。
简单概括就是中庸是儒学所标榜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的核心观点是中正,是和谐,是顺应自然天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中庸是修身哲学,至诚至善才是中庸的最高境界,《中庸》开篇第一章就是讲的:“君子慎独”以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很明显薛宝钗不懂得慎独,也没有践行慎独,滴翠亭嫁祸之事不再赘述。而且她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她在贾母面前讥讽宝黛,用手指着贾府小丫鬟靛儿的鼻子骂人,这就是没有做到大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失了分寸规矩。
再来看“君子有礼,贵其身而后能及人”这话出自《左传》,直白来说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这都是君子知礼的表现。
薛宝钗表面上装的挺有礼的,端庄娴雅,不妄言轻动,坦然自若。但实际上她私下里需要去攻略贾宝玉的时候完全不知礼法为何物,甚至连基本的礼貌也不讲了。
一个讲礼法的古代淑女,绝不会在大表弟面前解开排扣,拿出金锁让他趴在自己的身前看,以至于闻到她身上的香味。
一个有礼貌的古代淑女,也不会不分早晚往表弟的屋里跑着打卡,三更半夜去探访醉汉,坐着说笑不舍得走。
不论古今,一个有礼貌,自尊自重自爱的成年女孩子,也不会大夏天中午不回自己屋里休息,独自一个人跑到十几岁的大表弟的卧室里去。看见人家丫鬟都睡午觉了还往里闯,看见表弟穿着薄纱睡衣睡得正香也不懂回避,还跟袭人聊天,袭人给她腾地方,她就坐在贾宝玉的床沿上,孤男寡女的给宝玉绣起了贴身穿的鸳鸯肚兜。
结果就是贾宝玉的丫鬟晴雯都骂她没点数了,贾宝玉甚至认为是他亵渎了薛宝钗,但薛宝钗完全不在意,可见她不守礼,也不自重自爱。
《论语》又说:“君子矜而不争”,德行高尚的人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薛宝钗可太喜欢往自己身上打高光了,不管是海棠社、菊花诗、螃蟹诗还是芦雪庵诗社,或者惜春画画等情节里可没人比她更爱卖弄才干,积极踊跃,瞎掺和,出风头,打压别人,表现自己,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哪怕只看过原文这几个桥段里薛宝钗的真实表现,也绝不可能认为她是隐逸淡泊无争的女子,真正的“隐逸淡泊无争”的才女,守礼本分的大家闺秀,古代淑女,作者也有写的,那就是邢岫烟呀,是李纹李绮呀。
而且薛宝钗可太懂得拉拢人心,结党营私那一套。一进贾府就四处笼络人脉,各种送小恩小惠,亲自陪贾府的小丫头子们嬉皮笑脸的做游戏,只为了让这些人帮她传播一下:“宝姑娘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林姑娘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比不上宝姑娘”。
要不是薛宝钗实在够努力,收买引导了舆论,贾府哪些下人奴才们那么不开眼,敢认为勋贵千金林黛玉不及破落商贾之女薛宝钗?还让亲哥打死人命,前来避难的宝姑娘能“大得下人之心”?难道贾府的下人这么没见过世面,没见过真正的大家闺秀淑女,只被金陵一霸家的“霸气”折服了不成?这就是怪事一桩。
更别提后来薛宝钗一看花袭人仇视林黛玉吃飞醋,就要“套问她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加以利用,后来更是来往密切,送戒指,送石榴裙。还舍出自己的大丫鬟莺儿去勾搭贾宝玉的心腹小厮茗烟,360°无死角围攻监督贾宝玉的私生活。
薛宝钗这些行为哪里又配称为君子?简直是大有“奸贼”的做派,毕竟直偷宝玉偷不动,所以才想出这些歪心邪意的狐媚子花招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容易理解了:君子光明磊落,不藏私心,背后不做阴毒恶事,不需要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心胸宽广,也能包容别人的过错,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小人就相反,心胸狭隘,整天汲汲营营,窥探四周,查探所有能够利用的信息要加以利用,费尽了心机。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里,薛宝钗和林黛玉缓和关系,林黛玉对薛宝钗坦诚相待。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林黛玉这种能自省己身的行为就是君子坦荡荡的真实写照,事无不可对人言,真诚待人自当言无不尽。林黛玉敢说出自己以前对薛宝钗的看法,也能说出自己对薛宝钗此时关怀的感激。
但是薛宝钗又有几分真心呢?除了那句同病相怜的“我也是和你一样”,她仍旧在处处算计,为了让黛玉收下她的燕窝,而不是找贾母要燕窝,她故意说什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来提点林黛玉寄人篱下,诸事不便,幸亏林黛玉知道她说的是事实,根本也不计较。
而薛宝钗那一句:“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已经说尽了她日常在贾府的经营,作者还生怕我们看不懂,特意又详细写她每天搞公关有多么忙碌:
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这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薛大姑娘,因为她根本白天不在家,所以当然要掩门。而且就她那个虚假的好人缘,也很少有姊妹们愿意来她的蘅芜院拜访,就连宝玉的小丫鬟一听要去蘅芜院走一趟,也赶紧找借口躲开。
“君子周而不比”就更有意思一些,这话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解释的很好。
他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按照我们通俗的理解就是:品行高尚的君子是不会搞双标的,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也不会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要是做不到这些,并且认为“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那就是比而不周了。
那薛宝钗是怎么做的呢?她自己经营金玉良缘那就是青云之志,是因为她父亲早亡,母亲无用,哥哥不争气,不得不肩负起家族重任,不得不攀附豪门求生存,真是一个励志大女主呀。
但是人家丫鬟林红玉想要给贾宝玉当个姨娘,改变自己为奴的命运,在她眼里评价就成了:“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她一个金陵破落商贾之女,呆霸王的妹子,想嫁给国公府的嫡孙做正妻,就不是眼空心大吗?她滴翠亭金蝉脱壳嫁祸栽赃林黛玉就不是刁钻古怪吗?
林黛玉看西厢记,牡丹亭那就是犯了忌讳读禁书,她又让人跪下又要审人家,她自己七八岁上和家里兄弟姐妹争相传阅小黄文,无所不读那就是可以用来规训别人的宝贵人生经验呀!
姊妹们作诗就是不务正业,就是不守女儿家的本分,香菱学诗就是得陇望蜀。她海棠诗夺魁,菊花诗策划,螃蟹诗跟风,柳絮词要翻出新花样,谈论医学、佛学、戏曲、画画那就是博学多才,无所不知,无书不读,大彻大悟,人间清醒呀!
她被贾宝玉说一句像杨妃立马翻脸暴怒,平儿都被王熙凤扇了巴掌,她却跑去劝人家:“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她多吃一口酒。她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她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听听吧,这说的是人话吗?
贾宝玉挨打她哭红了眼睛又亲自送药,亲哥挨打她笑着说这样才好呢;当袭人说出怀疑是薛蟠告发宝玉和优伶私通时,薛宝钗立马又变脸忙给亲哥洗白:“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
所以薛宝钗是周而不比的君子还是比而不周的小人,作者写的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二、薛宝钗这个人物有局限性,要结合封建社会背景和现代价值观来思辨
薛宝钗是一个古代女性,她受到封建社会父权和礼教的制约,她的认知和言行都有局限性,这个人物当然可以辩证来看。
甚至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也不是那么绝对的,甚至同一个人都可以兼备这两种人格,比如岳不群一开始就是君子,后来就变成了小人,这是他面对利益的选择,人心是幽微易变的,人性往往是禁不起考验的。
但是说了这么多,如果还认为薛宝钗是什么山中高士的贤德淑女,是淡泊无争的正人君子,那么只怕古代真正的君子淑女们都要羞愤而死吧。还是少立什么人淡如菊、博学多才的人设,搞不好最容易翻车。
《红楼梦》原文里的薛宝钗根本连君子的脚后跟都不沾边,装淑女也是破绽百出,东施效颦。真正的古代淑女该是啥样就不多说了,免得说多了又都是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又要被人说厌女。
但起码古代的淑女是决不可能给外男执壶劝酒、解排扣、露酥臂、绣肚兜的,这不是莫须有啊,这又不是我编造的,作者原文里就这么给薛宝钗安排了这些细节呀。
《红楼梦》里的女孩子并非个个都是好的,只能说她们没有完美的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她们因为不完美而真实感人,鲜活生动,但是她们人性的瑕疵也并不是值得歌颂的美好。
在我个人理解看来:薛宝钗的确是志向高远,学习能力强,生活态度积极,她活的不容易,她被封建社会制约不能大展宏图是值得同情的,但她攀附权势,慕强媚权,唯利是图,自私双标,精致利己,动不动就要物化别人,PUA上价值规训说教,甘做封建礼教的工具人兼代言人也是非常可恶的。
《红楼梦》里正邪两赋的人的确是很多的,但我不认为薛宝钗算是其中一个,因为她实在是邪的很典型,很具象,至于正的一面基本都是装出来的,太虚伪了,就是戴着面具假笑,带着镣铐跳舞,没人知道她的底线在哪里,没人知道她为了实现目的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读古代小说名著,就是要结合古代的时代背景,但是要带上现代的价值观去批判去思辨。比如《红楼梦》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那是封建社会造成的苦难。
因为男尊女卑、阶级森严的古代背景,书中的女性无论是什么阶层出身、年龄、文化水平、容貌美丑、道德高低、是否敢于反叛争取想要的人生,无一例外,她们全都被腐朽的封建礼教吞噬,她们没有资格选择自己的命运,也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为现代女性生活在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新社会,可也别忘记观察和反思。
我们现代社会女性也依然面临一些困境: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认为“女孩儿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嫁人生孩子”的声音还少吗?女性在职场、婚姻、情感中的困扰也不少吧?
也有很多女孩子总想着躺平走捷径,表面标榜“独立女性”实则内心娇妻的不行,嘴上喊着要做大女主却费尽心机想要嫁给有钱人……我们都不是古代人,但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薛宝钗”。
我可以尊重祝福薛宝钗的选择,可以夸赞她积极生活的样子,甚至就算她攻略贾宝玉,我觉得也算是古代女性勇敢追爱。
但请不要再跑来我私信里一个接一个的吹捧她是什么君子淑女,试图来给我洗脑,然后还拉黑我,导致不能回复,王熙凤说的好:“这话没得叫人恶心”呀,我当然不会啐你一脸,但你只会激发我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