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分享如何通过归纳整合观点来明确文章框架,供大家参考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主要是为了考核报考者的阅读、分析、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在申论考试中如果说内容是写作的“血肉”那么确文章整体结构框架无疑是写作的“骨架”,很多考生不知道该如何写作才能符合论点,所以今天“粉笔”就为大家分享-如何通过归纳整合观点来明确文章框架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认识
在这里,大家需要摆脱一个误区,不是所有的文章写作都需要归纳整合观点。如2013安徽省考A卷题干明确要求围绕“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写一篇文章,那么通过题干初步确定要从“安身立命”“尊严”和“仰望星空”这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因此,只有当题干和材料未指明观点,且材料观点较多,逻辑较为混乱时,需要大家将观点进行归纳整合。
二、操作方法
通过审题和阅读材料,找到多个观点后,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整合:一,内容上的整合;可以按照不同层面、话题、要素等合并。如围绕“互联网+”写一篇文章,材料中谈到了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传统产业的融合,那么可将观点整合为这三个条加以论述。二,逻辑上的整合;如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深刻,从个人到社会、国家等。当然,内容上和逻辑上整合的依据难以全面涵盖,需要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下面我们结合一道题来锻炼下吧!
【示例】
【2017国考副省级】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材料节选:
段1:《易经》是中国早期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段2: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
段3: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解析:
1.审题:通过题干“以水为师”可知,主题与“水”相关,可以从“学习水的什么”“怎么学习水”等方面展开。
2.阅读材料:(1)通过段1中“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可得到要点:学习水万物皆变的哲理;(2)通过段2中“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可得到要点:学习水化繁为简的道理;(3)通过段3中“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仁者也是乐水的”“仁智兼备相得益彰”可得到要点:学习水的智慧和品德;(4)通过段3中“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可得到要点:学习水的包容性;(5)通过段3中“水惠及一切生物”“一场甘霖普济众生”可得到要点:学习水的无私奉献。
3.整合要点:观察以上要点,发现“万物皆变”“化繁为简”都属于水的“智慧”,“包容”“无私奉献”都属于水的“品德”,因此,可以整合为这两个方面,适当语言加工后得到观点:师水之智,学习水不断变化创新的同时,做到化繁为简;承水之德,学习水的包容、无私奉献。
粉笔作为职教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通过搭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稳定、便捷的学习体验,帮助用户早日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