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未物语

他叫文申未,长相平平除了脸上时常绽开的那一道浅浅的笑容,已经无法再找出其他具有辨识度的特征,这样一个在淹没在人群中的平凡人至今却有着别样然又重样的人生。

申未大概记不太清孩提时的事了,并不能说他健忘更不能说他隐瞒,那段记忆只是被时间之神残忍地丢弃在岁月的洪流中罢了。他只依稀记得那时的他爱哭爱闹,是亲戚们的噩梦、同龄人的异类,但每每回想起那一段残缺模糊的记忆,温暖的感觉总会涌上心头并盘旋许久。
转眼间已来到小学,而第一天是难忘的。申未看着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并自信地做着自我介绍,此时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却退缩了,而致命的是,眼尖的班主任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位怯懦的少年,并以极其郑重的口吻鼓励着少年上台。望着突然汇聚在身边的目光,申未顿感压力倍增,最终艰难地挪着仄歪的身躯上了讲台,无疑,讲台对于很多小孩是个恐怖的地方,千千万万仿佛审视的目光的投射如坐针毡,结果可想而知——嘟嘟囔囔地讲完废话,已经满脸通红的少年落荒而逃,而彼时老师华丽的圆场话成了伤口上那一把精盐。熬过了开学第一堂课,申未再也承受不住肩上如山的压力,眼泪让一切喷涌而出,而一直在教室外等候的母亲看着这般情状,不由分说拉着他找老师寻由,而老师对于自身不够周全的考虑所做出的检讨只能成家长所能讨要到的说法却不能成为开导少年的良言,似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申未封闭了自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并孤单地捱过了六年时光。

初中——又是未知的第一天,似乎命运有意做出了安排,一向早到的申未却神奇地睡过了头,一路狂奔才赶上了铃声,望着全新的班级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目光,一向特立独行的申未没有过多反应只是面无表情却清脆有力地向班主任致意“报告”,然后快步就近找到空座位坐下。班主任也没有过多地追究,就这样开始了后续的流程——热火朝天地打扫完教室卫生以后随机地完成分组,新班主任高效的办事效率让申未有所略有所思。果不其然,接下来是“保留节目”——自我介绍,出乎意料地是新同学们也有很多羞涩的面孔,说着千篇一律的客套话。不一会功夫就轮到了申未,选择随大流的申未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紧不慢地介绍完自己,没有引起大的震动,一切都那么轻描淡写,简单到后来申未的知心好友都调侃他第一天稀薄的存在感。
申未选择了走读,因此错过了很多与朋友秉烛夜谈的温馨场面,不过他很快收获了大量“狐朋狗友”,他们臭味相投,畅谈古今,面不改色地聊着荤段子,申未的内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更为重要的是,一向没有女人缘的申未开始有了一些红颜知己,她们总是有说不完的废话,讲不完的未来,对申未的穿着打扮乐此不疲地做着评头论足,每一天都有着新鲜的乐趣,使每天独自夜行回家的少年都有跨过黑暗的光明。
“我们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一向淡漠的申未望着朋友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开始有了失落与惆怅,我想那时的他才是最丰富的存在。
过完无聊的暑假,终于来到了传闻中“鬼见愁”的高中,申未并没有去到朋友们相约的重点高中,而是留在了母校的高中部。第一天的套路不再赘述,新奇的是班主任(戏称葛优)趁热打铁地进行了班委竞选,初中时被“委任”过副班长的申未选择了漠视,原因同龄人都懂。欢快地确认初代班委大佬们的人选,少有人性化的葛大爷让大家提早回到寝室熟悉环境,而这一次申未选择了住读,表面上为了体验生活并锻炼自己,实则是温柔的考量——避免晚归的自己打扰父母的作息。寝室的生活是别样的,同一屋檐下的少年们畅所欲言,话题在游戏、饮食、时事、恋爱、过去、未来间来回穿梭,申未乐在其中,把学业上的疲惫、前途上的迷茫通通抛之脑后。诚然,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痛苦而挣扎的,繁多的学科意味着爆炸的知识点与冗杂深奥的作业,很多时候这样没有尽头的折磨让申未时而在课外乃至课上将思绪拉到九霄云外,正是这种听起来叛逆的“劳逸结合”让申未艰难却又完整地度过了一天。然而这种痛苦的旅程总不会顺利的,申未见证了这个大家庭中有的选择退出,有的重新加入,有的迷茫徘徊,有的不懈坚持。勉力支撑的少年们就这样一起默默地挨到了高三。很多人眼里,这应该是冲刺的一年,申未却有些“后劲不足”,也许是厌倦了这种在同一知识点上的翻来覆去,在最后的两三月里申未几乎已经放弃了复习,而是开始翻看起被闲置良久的课外书,《意林》《读者》《智慧》《阿呆》《暴走漫画》,不同类型的书籍带给申未不同的体验,而通过书籍在不同的世界里翻飞是美妙的。似乎是这种独特的方式带来心态上独特的调整,一向在班级排名中名列前茅的申未在最终的考验面前也没有失意而去。

如今申未已经升入大学,不必在课程的掣肘中束缚飞扬的内心,临考突击成了固定模式,不过在课余能拥有更多的时间随心所欲,放飞自我……
申未的故事并未到此为止,只会随着时间稳步向前。而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曾有过跟申未近似的体验,好在我们如申未般都选择了继续向前——站上讲台时的畏惧、离开朋友时的悲伤、承受痛苦时的孤独都只是过往的数场倾盆大雨,终将迎来绚丽的彩虹唤回晴天。

成长的路上荆棘遍布,而路上的每一步都值得后来纪念与感怀,每一段都值得后来记录并反思,每一天都是精彩的“申未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