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嫔妃全部赐死,亲人家眷无一例外,古书中令人胆寒的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
1.来源
为了让自己更加坦然面对死亡,贵族阶级中诞生了“冥府”这一概念,由此衍生出“事死如事生”的概念。即将自己生前所用一切贴身物品一并带入陵墓,以保证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这些荣华富贵

01:26
2.历史
(1)殷商王朝:极为流行。几乎所有商朝墓穴中都有人殉和人牲存在。(人殉大多为死者生前妻妾、亲近奴仆武士,死法大多为活埋;人牲大多为战俘,基本要被以残忍的方式杀害)
武丁时期—殉葬人数开始减少,基础道德观念形成
帝辛时期—帝辛想要废除这项制度,却迎来了反噬
(2)周朝:延续。基本所有贵族都要殉葬,殉葬变成安葬死者的必要仪式。普通百姓以纸人代替
秦穆公—177人殉葬,死前提议所有臣子一同殉葬
吴王阖闾—以围观百姓殉葬女儿

(3)秦朝:继承

(4)汉朝:末期殉葬制度渐渐废用,儒家倡导的价值观让百姓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汉朝后殉葬制度几乎被废除
(5)辽、金、元:重新启用
(6)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殉葬的规则
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废除
(7)清朝:再次延续
02:25
3.殉葬原因

05:39
4.朱元璋殉葬制度
(1)由于路引制度,嫔妃几乎不可能潜逃
*路引制度:一个人想要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必须由当地官府签发类似通行证的公文
(2)流程
①新帝朱允炆大摆筵席,为嫔妃践行
②升堂:进入摆放帝王灵柩的大殿

③朱允炆询问嫔妃有无遗愿
④太监催促嫔妃赴死

⑤统一撤下木桌上吊而死

(3)其他方式:注射水银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