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中国,音乐喜剧是否会像脱口秀一样成为一门生意?

2021-02-01 11:01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源始会社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前段时间,因为侯乐天在B站跨年晚会上的一个节目,我在视频中跟大家提到了“音乐喜剧”这个表演类别,同时还提到了被尊称为“音乐喜剧鼻祖”的艺术家Victor Borge。


落下的小伙伴戳视频补课▼


视频上线后不少人瞬间被这位幽默可爱的“老头儿”圈了粉,也有不少粉丝因此对音乐喜剧产生了兴趣。


所以今天我们继续对“音乐喜剧”做进一步探讨。


音乐喜剧的高门槛


Victor Borge这样的音乐喜剧具有非常高的门槛。


用喜剧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在“音乐”与“喜剧”两个行业里,都做到非常优秀。既要有超乎众人的音乐水准,又有极高的喜剧表演天赋,这导致音乐喜剧有非常高的门槛。


Victor Borge本身是钢琴家出身,极具才华。堪称神童,师从大家,经受过非常正统的音乐教育与演奏训练,晚年还曾被邀请到皇家丹麦剧院做乐团指挥。


但他并不拘泥于古典钢琴演奏,而是想把音乐变得更有趣,更灵动,更有吸引力。


恰巧,他又有非凡的喜剧天赋,非常清楚如何利用肢体、表情来引人发笑。所以他将这些喜剧表演融入进音乐演奏过程中,以轻松幽默的状态让大家走进了古典音乐。


黑白琴键上,指尖如行云流水一般,Victor的表演看起来松弛、自如,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基本功作为支撑。


而这种状态最高的表现形式,就是即兴在一些表演中的精彩之处,根据当下的情景的临场发挥。而即兴,通常也是Victor表演的精髓之处。


所以,Victor的表演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的背后,是极其深厚的演奏技术和表演功底。


同时,音乐喜剧还有一个开创性的贡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喜剧的语言、地区限制。
我们看Victor的表演,完全不需要翻译和字幕,就能看懂他究竟在做什么。


这是因为很多音乐喜剧表演作品,是不太依赖于语言表达的,更多是以音乐演奏为基础,结合肢体和表情来表现。


著名的弦乐四重奏Pagagnini组合(注意不是Paganini),也是西班牙国宝级的音乐喜剧大师。四个人的演奏水平都非常之高超,却选择了走音乐喜剧的路线,真正地去“玩”音乐,享受音乐。


感受一下最受欢迎的Pagagnini版卡农,你一定想不到音乐还能这么玩儿!(年代久远,画质较糊,大家见谅)


再来欣赏一个音乐喜剧表演《石膏王》。表演来自一支波兰的古典音乐乐队Mozartgroup。也是台上全程未讲一句话,却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侯乐天在回顾自己的演出经历时,说到最开始去香港演出,看到台下那些在粤语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观众笑了100多次,也第一次感受到音乐喜剧的力量之大,足以打破语言和地区限制。


而音乐喜剧表演的巨大贡献,正是在幽默与欢笑之间,让大家感受到了音乐的自由、开放与包容。吸引更多人走进音乐,爱上音乐。

▲图源粉丝评论


音乐喜剧能否在中国发展起来?


其实严格来说,“音乐喜剧”目前还不是一个非常大众的、成熟的艺术类别。所以目前也并没有特别成熟的体系与规范。包括大家去百科搜索“音乐喜剧”,看到的也只是“音乐剧”的概念与解释。


但是我们其实已然在中国发现了很多音乐喜剧的萌芽——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开始与音乐融合,以一种降低观赏门槛的方式引发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侯乐天的尝试就不用说了,他从小学习钢琴演奏,后来尝试用喜剧的方式进行钢琴表演。他的表演片段《一秒钟听懂中日音乐差别》也在网上广泛流传,几乎成为经典。

入行十年,侯乐天一直以Victor Borge为榜样,不管走到哪里演出,都会带着Victor Borge的签名照,并摆在后台。


而与此同时,音乐与其他各个行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也是创新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


因为当一门艺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实很难再产生新的东西出来。而最简单最便捷的创新方式,便是与其他艺术、其他行业融合,然后衍生出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


譬如《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王勉,将脱口秀与吉他弹奏相融合,全新的音乐脱口秀方式让大众耳目一新,一举夺冠。



再比如前几年因为《张士超你把我家钥匙放哪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等神曲爆红网络的彩虹室内合唱团,将网络段子与传统合唱融合起来,也带给大众非常新奇的感受,一夜爆红。


包括开心麻花的音乐舞台剧、音乐喜剧电影在内的作品,都意味着音乐与喜剧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但同时,与Victor Borge等国外大师的音乐喜剧比起来,因为环境与受众的不同,中国的这些音乐喜剧萌芽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因为这样的融合对于创作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为了创新而做的突围。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注重歌词的打磨,更依赖于歌词中所打造的那个生活情境。


对于王勉来说,音乐脱口秀让他在这个语言类节目里可以脱颖而出。为了配合语言表达,在作曲上的音乐性就会有很强的限制,因为他的作品最大的目的,就是能让观众“听得懂”他的笑点。


这个问题对于彩虹室内合唱团来说同样存在。他们的一系列“神曲”作品,如果脱离了歌词,幽默的效果就不会存在。


相信大部分人听过彩虹室内合唱团的各类神曲,却鲜少听过他们的《泽雅集》、《落霞集》等正统意义上的套曲。


事实上,彩虹团长金承志也经常对外表示:“我们首先是严肃音乐的捍卫者。”


彩虹室内合唱团也并非要走音乐喜剧的路线。神曲创作仅仅是他们作品中的一小部分,音乐与段子的融合,只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是一种在传统合唱中的突围方式。


或许目前来说,这些创新都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我们依然要庆幸这些新兴形式的出现。正是越来越多的融合,让我们有了更多可以走进和了解音乐的方式;有了越来越多的融合,音乐才会永远在被创新,永远有不竭的力量。

也应该感谢这个网络发达而开放的年代,任何人都可以去创新,去改变,也让音乐这个原本专业而封闭的领域里所发生的变革,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


在中国,音乐喜剧是否会像脱口秀一样成为一门生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