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 九辫儿cp】当时年少许三生 第四十六章

没到一个时辰,孟鹤堂的马车就追了上来,轿帘掀开,周九良吓了一跳
“先生,您怎么……”
“家里有旋儿,医馆也有别人,用不着我!这次呢,权当我去你老家游历了。”
周九良笑了笑,擦了擦他头上的汗水,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两个人都懂。
次日,天蒙蒙亮时,陶阳就醒了,身边的郭麒麟却还在睡着。他看了看身边人,轻轻的落下一吻,然后起身穿了衣服便离开了。
听见门合上,郭麒麟睁开了眼睛,一行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落在了枕头上。
阿陶,我知道你悄悄地走,是为了不让我难过,可是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你每次呼吸变一变,我都会醒来,这不是病,而是因为你而养成了的习惯
“阿陶,我等你回来。”
出了门,本以为没惊动家里人,却没想到郭老爷披着披风站在门口等着他
“爹。”
“安心回去吧,不论什么时候,这儿都是你的家,师兄弟永远是师兄弟。还有,上次戏园子演大西厢,我还没和你们几个算账呢!赶紧走吧,天儿正早着呢。”
陶阳闻此言,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爹,孩儿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望爹娘多加珍重!”
“走吧。”郭先生笑道
陶阳上了马,郭先生看了很久,才转身回了屋子,郭夫人也醒了
“阿陶走了?”
“嗯。昨儿个你抱着他哭了那么久,这孩子今天都没敢惊动人。”郭先生笑道
“大林,小辫儿,阿陶。这几个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这和小辫儿上次回去还不一样,我是真放心不下。”郭夫人叹了口气
“阿陶也大了,你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别想了。”郭先生宽慰道
郭夫人点了点头,可是说到底,怎么都放心不下。
两天走了三个人,郭府也不似从前热闹了。
张云雷和杨九郎有事没事都扎在剧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杨九郎偷偷拜了师,私底下背着张云雷偷偷磨活儿,这几天一直跟着张云雷一同演出。
只是,陶阳一走,三庆这边儿的园子人也就多了,打架闹事的地痞流氓,虽然不敢惹这位角儿,不敢惹郭家,但是却是时不时的趁着张云雷不在的时候来闹事。看着郭先生那儿没动静,更是肆无忌惮了。
张云雷面上没流露什么,可是师兄弟都知道,他心里明白着呢!
“我告诉你杨九郎,你得对我负责!你要不对我负责,我今儿就不演了!我让你下不来台!”
“不演就不演!咱回家养身子!你看看你瘦的!”
没想到杨九郎来了这么一句,张云雷赶忙现挂接了上去,心里也在想,这人真不愧是京城长大的,这脾气上来了,连我包袱都不接了!
“你现在胆子肥了!连我都欺负!”张云雷笑道
“欺负你的人只能有我一个!别的人甭想!谁敢惹你不痛快,我管他是谁,一扇子我楔死他!我还把话撂在这儿,我说到做到!”
啪嚓,扇子一摔,两人相视而笑
下了场,门外消停了不少。两个人换了常服走在街上,张云雷不免埋怨
“你这脾气怎么上来的这么快啊!刚才我差点没接住!”
“这还不是因为你受委屈了?这儿的事儿你还不让师父知道,再这样下去,师父那儿啊,纸包不住火!”杨九郎说道
“得了得了,你也别气了。今儿个话不都说了吗。”
“哎,我也不气了,今儿个啊,咱们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希望有些人也能得到教训,应该能消停一阵子了。倒是你,注意点自己身体!”
“知道了!我最近也真累了,忙过这阵儿好好歇歇吧。”
“得!走吧!”
傍晚,闲着无事了,几个人坐在一起喝茶
“唉,这府里也太静了。”王九龙对着张九龄唠叨
“两家走了三个人,能不安静?你就别抱怨了。”张九龄说道
“阿陶走了有半个月了吧?大林整日闷闷不乐的,也不是个事儿啊!”杨九郎看着张云雷说道
“我也没办法啊,这孩子……”张云雷一脸担忧
“也不知道孟哥那儿怎么样了。”王九龙
“来人寄信了,一切都好。”张云雷
“好就行。”张九龄说道
真的一切都好吗?
————————————————————
去不了现场,但是从微博里面看到了返场的视频,同样的临时改的这篇文,所以会有漏洞和前后不衔接的地方,跟各位说句对不起。
心疼,真的是心疼。16年,17年,我们角儿没有说过一句累,可是这次他说了,他不说,我们也都明白。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角儿这么严肃,第一次看九郎这么生气!不演了这句话说了好几遍,原来的什么流言蜚语他都可以一笑而过,因为没有伤到他的角儿就无所谓!可是这次不一样!北京小爷来了脾气,真的是让人暖了心,红了眼。
很多话都是话里有话,警告别人,警告黄牛,也是在向粉丝提醒。
经历过那件事,我所想的就是二爷能够好好活着,平平安安的就好。
壮壮评书提到过桃儿的一篇微博,是提醒少爷的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句话很有道理,前几天的事儿,是!粉丝们反应都很快,但是真的是很险,我现在想想都在后怕!
辫儿哥哥说的每一句话,聪明人听的出来,不是担心自己还能不能演出,而是担心整个德云社!所以他把所有的道理掰碎了解释给我们听。严厉后又是体贴和暖心!
所以能够明白。
为何二爷能成为八队队长坐镇三庆百年剧院?
为何他能举着父王钦赐平西王旌旗前往西安?
谦逊温柔发自内心,可是自有一身傲骨,绝不会被磨灭!举手投足间,是年少成名却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沉稳和风范。
九十度鞠躬,二人下台。
于心无愧,于人无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