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7年慢性胃炎青年的检查、诊断、治疗故事

2023-01-12 20:22 作者:高坡儿  | 我要投稿

普通人慢性胃炎个人经验分享,没有任何医疗建议可看,也不会出现任何具体药物名称!

有病去医院,网上搜不好使!!

有病去医院,网上搜不好使!!

有病去医院,网上搜不好使!!

----------------------------------------------------------------------------------------------------------------

高某人(中青年)经三甲医院检查、诊断后,发现有慢性胃炎、胆汁反流、食道反流、幽门螺旋感染(已经四联根除,三年阴性)、贲门括约肌松弛。但由于饮食、睡眠不规律,喝酒等习惯,慢性胃炎很难恢复。后来发现身边很多人都这样,且有意无意的忽视症状,或者不经诊断瞎吃药。这样很不好,慢性胃炎早期不严重,但症状磨人啊,打嗝、反酸、上腹痛、口臭、食欲不振啥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上如今我等中青年作息和饮食习惯一塌糊涂,需要注意。更何况,胃炎不加控制的话,风险会累计,后期症状可是非常、非常不妙的。众所周知,无论哪个器官一直反复发炎,那某些严重疾病的风险会更高。

第一条建议:如果胃不舒服,也没有在医院诊断确诊过,请关掉本页,去正经医院消化科、肠胃病等科室挂号。

一、酒肉穿肠高某人消化受难,伤疤渐愈胃病汉终忘反酸

我是怎么发现自己有胃炎呢?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2015年左右,那时候我一个研究僧high啊,尤其在西北地区,夏天喝啤酒是非常畅爽的。但那玩意,冰凉、暴饮撑肚、酒精刺激,配的菜,小烧烤都是高油高盐高嘌呤,哪个单拎出来都能让胃颤三颤。于是顺理成章,反流病就上来了,作死厉害的时候就会出现,心口(食管、胃)那叫一个酸爽啊。刚开始那一段毫不在意,以为就是不舒服而已,年轻胆大无所畏惧。直到16年,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吃不下饭了,不饿,午饭半个馒头就撑,两周瘦了十来斤,吓坏我了,立刻去医院

那次医生看我年轻,其他比较健康,于是仅做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之后(阴性),判断是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消化系统累懵逼了,不干活、瞎干活,需要放假)。中成药+调整饮食习惯,两周后OK了。我过了半年非常健康的日子,少吃多餐、断酒戒烟、三餐规律、轻油轻盐。那一段时间,真的是,胃好、精神好、睡眠好,不拉肚子不便秘,梦幻一般啊。

当然,作为年轻人,怎可能就此养老?半年后心防松懈,长期健康让我迷失了自己,再次和老友们觥筹交错。可能是底子养好了,此后数年偶有不适,但轻微且短暂。酒不怎么喝了,烟基本也不抽了,但老饕精神作祟,总是吃的太多,吃的油盐重。

二、嗝逆乍起妖菌怀中作祟,四联初尝高某胃里稍安

这种情况持续到2018年,梦(wei/yan)开始的地方。

在某次狂炫一大盘拉条子之后,突然腹痛不适,并且疯狂嗝逆(不是打嗝,是膈肌痉挛,就是有规律的嘎叽嘎叽嘎叽),自此开始餐后必嗝,夜间胃酸上涌,烧的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起满嘴都是下水道味儿,不堪回首。

观察数日症状持续,迅速消化科挂号。呼气试验检查(C13约200大洋,C14几十块),幽门螺旋杆菌(Hp)阳了,遵医嘱开始四联治疗(胃酸抑制+胃粘膜保护+两类抗生素,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一个月,我在老婆监督下,天天就是各种易消化食物,连着一个月,我连点肉都不敢碰(这个是我个人意愿,觉得不好消化,并非医嘱)。此间围绕Hp看了无数文献(有能力看文献的还是不要百度了,遵医嘱的前提下,看看文献比啥都强;当然不会找专业文献的,也不要百度,去医院吧,那里有人替你把文献都看完了)

第二条建议:就医期间,要诚实、乖乖的讲述病史;

第二条建议:如果医生的判断和你的认知有冲突,请听他的。如果听不懂,请张嘴问。如果你内心有怀疑,请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是善良且专业的(正经医院)。脾气不好不代表他水平不行,是你有病求人家帮忙。


-------↓↓↓↓↓↓↓吐槽部分可以跳过↓↓↓↓↓↓↓↓-------

汇聚成一个原则,那就是善于和医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你的挂号费、检查费、医药费花的才有效率。

你可能对医生有偏见,这种偏见是基于一种对现实的错误判断——你接受了太多负面新闻信息,以至于你认为这些信息就是真实的全部。

这里面有这么个逻辑和假说,你看到了关于医院、医生不好的新闻,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你觉得卧槽,这还了得?医生医院都是吸血鬼!

事实上,这种新闻之所以为新闻,恰恰是因为他“异常”,他是极小概率事件,否则便没有爆点、不成新闻,能冲上热搜的更是罕见中的罕见,越离谱越罕见,热搜排行越高。因为它不常见、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才能抓你眼球。如果一条新闻标题《某县医院治好了东大街86号楼老王头他儿媳妇的痢疾》,你看吗?这tm根本不构成一条新闻,但这样标题的“新闻”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规模数量远超各类医疗冲突问题。

医德出问题的案例就像白纸上的一个黑点,非常扎眼,但那张纸的绝大多数是白的。保持理性的判断,负面新闻是小概率事件,在你一生有限的医疗个案中,简单概率统计告诉我们:不会发生。

如果你能接受我的这种理论假说,那么就请放下心防,信任医生、与医生充分合作。他不是神仙,是科学工作者,需要根据你的客观情况怀疑一切疾病的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然后才知道你病没病?哪病了?咋吃药?和医生的有效交流越多,共享的有效信息越充分,他的判断才越牢靠。说白了,他比你懂,问啥答啥,听不懂就问,方便他、方便自己、也方便下一个病号。

扯远了,我对某些媒体、平台的负面态度不是一天两天了(却也未尝不是偏见)。

------↑↑↑↑↑↑↑↑↑↑吐槽部分结束欢迎回来↑↑↑↑↑↑↑↑↑↑------


说哪了?四联治疗开始约一周后症状减轻,两周后消失。约四周一个疗程结束,幽门螺旋杆菌成功转阴(药价将将300,江浙一线)。由从此之后,我开始格外注意胃健康,吃喝都收敛了,但没完全收敛。由于坏习惯还在,同时担心过高的复发率,以及消化系统家族病史,决定开始规律性胃镜(一般都会顺带着把hp做了)。

说道复发的问题,突然有个想法。hp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复发率极高,而我一直保持阴性到现在,于是我有一个猜想来着:之所以复发率高,原因可能不完全是细菌本身难以根除,很有可能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通过消化道途径重复感染了(我老婆一直是阴性的)。所以幽门治疗要一家人一起,应该是极有道理的。


三、常规体检科研狗重逢旧症,深思熟虑田野人血战新招

2020,新冠元年。仲夏时节老婆抱恙住院,恰逢多种压力下睡眠不佳,胃酸再起,嗝逆又发。医院流动管制,要求陪护家属不得离院,提前奔赴另一医院体检。数年来多次胃部不适让我脑中警铃大作,于是主动要求加个胃镜,以彻底确认胃部情况。

这中间还闹了个笑话,医生问我是要常规胃镜吗?囊中羞涩的我以为常规就是插管子,非常规是那种高级的吞胶囊小机器人(是我年轻了)。谁知道,常规的相对面是超细内窥镜,就是在粗管子和细管子中间,我选了个粗管子。

我知道它粗,做了心理建设,可这特么也太粗了。当我躺在检查床,看见大姐姐拿起我中指一般黑胶皮管子的时候,我怂了(本人身材体型应该高于平均水平,管子目视直径高于1cm)。咬住了一次性开口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名),管子直奔嗓子眼而去。我清晰的感觉到它经过喉咙,滑入食道,最终进入胃部。我告诉你,疼是真的不疼,不存在。可是遭不住犯恶心啊!它突破咽喉,我就开始干呕,眼泪流出眼角,口水疯狂外溢。我试图大口喘气,喘粗气减缓呕吐。像一头案板上捆好的年猪,被一下子捅进心窝,发出终焉的悲鸣,祈祷着一切快点结束。

干呕似乎增加了医师姐姐的工作难度。频繁的干呕使胸腹反复挤压扩张,姐姐难以寻找到一个美丽稳定的角度拍摄内心深处。她鄙夷地让我压制呕吐的感觉,奈何臣妾实在做不到。终于,我看到她完成拍摄转向我来,似乎曙光来临了。然而她用一根银闪闪的金属丝,从中空的管子里伸了进来(活检)。

不知多了多久,那一刻来了。此时此刻,拔管俨然是一种解脱。干呕没有减轻,丝丝疼痛也加入了殴打我的阵营,黎明之前果然黑暗。

结束了。

总之这次胃镜经历是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的:呕~哕~,呕~哕~,呕~哕~。

姐姐嘲笑我道:“就没见过这么大反应的。”

我一边擦拭嘴角一边解释:“姐姐,这是我的第一次”


为了规律性检查,2022年,我在同一个检查位上有了人生第二次。这之前,我跟开单医生说,超细,拉满。

当然,真实的超细跟我理解的充电线不同,不过是中指换成了小指。

因此,检查室里的旋律一如两年之前。只不过,曲风多了一丝从容和凛然。

毕竟,

管子的确细了,

聊胜于无嘛。

这两次检查可以写的很有趣味,但是结果并不快乐。2020年那次是慢性浅表胃炎,胃部粉红,有轻微炎症,伴食管反流。2022年,诊断上多了一些东西,少了一些东西:食道多了两道溃疡疤痕,胃的粉红色加深了,面积也扩大了,胆汁反流了,贲门括约肌耶松弛了。唯一减少的,是浅表这个修饰词。

当然,这些词看起来吓人。医生见多识广,除了那些我已熟知的胃药之外,只嘱咐我:没有大事,注意饮食,规律作息,不要熬夜,心情放松。

唉,难道我不知道吗?

只可惜,那些医嘱与我而言不是疗养过程,而是我奢望了许久的生活。

呵呵。

祝各位读到病友,早日过上没有胃病的幸福生活。

高坡儿

壬寅年腊月廿一日

对了,一定要去看医生啊!

还有,

胃镜,一点也不难受。

一个7年慢性胃炎青年的检查、诊断、治疗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