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2年考研人!
进入12月,也就意味着考研复习只剩最后几周了。
去年的我在这时候突然陷入挣扎:本该是全力冲刺的一个月,偏偏我费尽心机地花500多从学姐那买到了应用心理的历年真题和她们自己组织的答案。
本以为能为这场考试增加一点胜算,没想到却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花了一下午简单地看过真题后,一股巨浪般的恐慌汹涌而来——前几个月的努力恐怕要付之东流了,我控制不住地想。
这份真题答案在填补了我的复习空白的同时,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
我的内心,潮水般地涌上来下面这些怀疑:
1. 我的复习方向可能错了
2. 我的复习计划恐怕失败了
3. 我可能压根就没有好好复习
4. 我可能压根就不应该选择淌考研这趟浑水
“你都34岁了,有两个小孩,你在家里蹲了那么多年没有出去上班,更要命的是,你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带了那么多年娃!!!
你能上岸,做梦吧”
这是我当时最深切的感受,就像卡夫卡说的,每一个障碍都能克服我……虽然考的是心理学,这些年也断断续续地看了不少的心理学通俗读物,虽然我深刻地明白最后一个月拼的是——心态。
谁能够在最后一个月保持平静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学习,保持信心,不随随便便崩溃,谁将是最后的赢家,我的脑海里、本子上装满了各种情绪调节和心理建设的策略和技巧……
可当我真正陷入恐慌时,我发现自己什么技巧也想不起来,我只有一个想法:放弃吧、躺平吧、摆烂吧……我收拾东西迅速回了家,接完孩子、忙完晚饭,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凌晨5点,又一次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几年以来我第一次不想起床。那时候我的早睡早起习惯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只要两个娃半夜闹得不那么厉害,我几乎都能到点就醒,睁眼就起,可是这一天,我像挨了一记闷棍的狗,在床上挣扎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打破了早起习惯,跟娃一块躺到了七点多。
只是,躺着对我来说也并不容易。送孩子们去上学后根据惯性,我需要立即做出一个决定,是去图书馆继续学习,还是在家里继续躺。我想起了昨天的那套真题,于是做出了选择:干脆颓废一天吧。
碗也不洗了,客厅也不收拾了,书也不看了,试卷也不做了,也不背诗了,我决定走很远的路,去吃我爱吃的那家麻辣烫,3公里的路,我决定走着去。路上我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催促我走得很快,只用了平时2/3的时间就到了店里,我报复性地点了很多,比平时多了一倍。
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心情似乎好一点儿了。我又走了回去,惯性让我来到图书馆,我鼓起勇气,找到卖资料给我的学姐,把我的感受告诉她,我说,我现在非常非常恐慌……
学姐说:所有看到这份资料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你买的确实有点晚了。
这句话稍稍缓解了一点我的恐慌,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会这样!每个考研人,几乎都会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这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初心,不论之前准备得有多么充分、信心有多么充足,似乎到了12月份,恐慌就成了常态。
就像我在去年复习的最后一个月频繁经历崩溃一样,随着考研时间的临近,我收到越来越多研友在深夜发来的自己焦虑和崩溃的消息,看着那些吞噬着他们希望和平静的想法,为他们感到揪心的同时,我一直在想着做点什么来缓解这帮追梦人的恐惧、紧张和不安,只是因为我也曾走过同样的路:
1.我明明知道今天应该好复习的,但是我却坐在图书馆刷了一下午的小视频,我好像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冲动了,怎么办?
2.我越来越焦虑了,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复习好,我的漏洞太多了,我发现我有太多不会的知识点了,还来得及吗?
3.模拟考又考砸了,我的心态崩了,我觉得自己不如放弃吧!我好后悔去考研……
4.我已经好几天没有看书了,我越复习心越慌,我担心结果不如我所愿……
5.我焦虑得睡不着觉,好几天了,每晚躺在床上,我都想哭,每到夜深,我就开始胡思乱想……
6.压力太大了,都已经跟我男朋友吵好几架了,我也不想吵架,感觉自己快疯了……
7.我孤孤单单地在这儿租了房,努力备考,看了好几个月的书,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好孤独,我几乎想逃离这座城市了……
8.我的复习计划总是完不成,我想高效学习,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要么就是胡思乱想,我这是怎么了?
9.我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到时候也找不到好工作,现在我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怎么办?家人我也不想跟他们说话,看着他们对我期望的目光,我觉得无法面对……
………… …………
在考研这场孤独的战斗里,如果不遇到几个敌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追梦人呢?
只是大家可能无法想象,很多成功上岸或者没能上岸的研友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都会说,考研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之一,包括我自己,在复盘贴里我也曾总结说,这份考研经历是我人生前35年最值得回味的经历之一。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场长线战役,战线长到能放大我们内心所有未满足的需求,凸显一切来不及化解的孤独,承载我们全部未实现的愿望,让我们认清自己的弱点,也看到自己的潜力,只是身处当下,我们并未觉知。
我发现,这些焦虑和求助大多发生在后半夜,在黎明来临之前,黑夜似乎长得没有尽头。
可能大家完全理解,黑夜会把我们的焦虑和无助无限放大,只可惜少有人能够在被黑夜笼照的情境下顺利逃出,说服自己好好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么,当累积的情绪马上就要把我们击穿时,能做些什么吗?
我没有深夜失眠的经历,但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崩溃、失望,那像乌云一般笼照在我头顶上的无望和挣扎。
只是如今回想起来,它们似乎成了笑谈。那些受过的伤,如果我们成功地复原了,它们终究会成为我们骄傲的勋章。
所以,当遇到自认为跨不过去的困难时,是否可以趁着还有时间,把它看成是一个挑战,一个等待我们去征服的挑战呢?
因为是挑战,所以需要我们思考:
我有把握去跨越这个挑战吗?我该如何去跨越?
我有多少心理资源可以用来应对这次挑战呢?
如果有,它们在哪里?我该如何去找到它们?
如果没有,我是否可以从现在开始去构建这些资源呢?
我的内心存在这些资源吗?
那天,当我终于鼓足勇气选择与这些挑战正面硬杠时,我内心的恐慌好像没那么可怕了,它们张牙舞爪,却不敢真的伤人分毫。
翻看日历后我发现,如果不算上今天,离考研正好还有21天,三个星期。21,这好像是某种“启示”。
“21”,是个神奇的数字。有传闻说21天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最低要求,已到冲刺阶段,还有哪个习惯值得我们付出21天去尝试?
毫无疑问应当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心理资源,培养挑战心态的习惯。这些可以不是一件事,而是很多件事,所有那些有助于我们保持平静、停止崩溃的事件,这21天里,我们都可以尽情地尝试。
所以从明天开始,我试着从构建心理资源的角度,分享一些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技巧,帮助研友们一起应对最后这个关键期的挑战。
可能有一些心理剧,一些小技巧,一些小突破,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尝试。我的方法可能是我自己实践后的成果,也可能是我对其他研友分享的借用,我也鼓励你给我留言、私信甚至给我微信,把这儿当成一个树洞也可以。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刷到这篇小文的你,期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