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奥本海默》
鄙人看的电影比较少,因此就不评价诺兰导演拍摄的构思和手法了。接下来主要评价一下这个故事本身。
我将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奥本海默博士造原子弹,第二部分是施特劳斯斗奥本海默。
第一部分就是奥本海默博士排除万难,统帅阿美科学家众志成城造出原子弹的故事。看我的叙述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有些老套,确实,它虽然亮眼但并不新奇。
我想着重讨论的是第二部分:施特劳斯斗奥本海默。
我并不熟悉这段历史,因此在观影时我也并未明确看出施特劳斯的身份(商务部长,下届总统的有力竞选者),但我很明确地看出了他一定是一位权臣,而且是那种能力不足的权奸。为什么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他的行为。因为在出口同位素问题上被奥本海默博士公开反对,颜面尽失(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于是想要斗倒奥本海默博士。那么他想要斗倒奥本海默博士的原因真的就只是因为一个观点被反对了吗?我认为不尽然。一个政治家在科学问题上的见解不如科学家,这很正常,被性格狂妄的科学家公开反对,这个问题也说大不大,因为这么一件事就怀恨在心只能说明此人气量狭小(施特劳斯也确实心胸狭隘)。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施特劳斯认为自己权倾朝野,下届总统势在必得,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权力——无论是谁,只要我想,都可以扳倒。因此他顺势就找上了奥本海默,他认为奥本海默博士不过一介科学家,半点政治斗争的手段都不会,因此一定手到擒来,而且现在奥本海默名声正盛,扳倒他更能显示我权势滔天。这样看来这个选择对施特劳斯来说其实不错,但他忽略了很多,人尽皆知的奥本海默博士其实并不容易打倒,而且他的权势也并不想他想象的那般滔天,不然后面他也不会输给肯尼迪(肯尼迪:乐)。他太狂妄了,也太愚蠢了,以至于有此错。那后面的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施特劳斯并不能轻易的斗倒奥本海默博士。有人可能就想要问了:那斗不倒就斗不倒呗,奥本海默又不是他的政敌,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来回答你:有,而且问题很大。施特劳斯恃强凌弱,倒行逆施,妄图冤屈民族英雄,使之背上恶名,人心背之。而你看似权势滔天却对奥本海默博士无可奈何,奥本海默博士可以奋起反抗我们也一定可以,自此攻守之势异也,众怒难犯,施特劳斯败局已定。结局也并未超出我们的预料,施特劳斯竞选失败,而后被削职为民,奥本海默博士也得以平反。这个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而我还想再次评价一下这二人。
奥本海默博士,他显然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小白。我在看到他执着于殉道的时候曾一度十分不屑,因为一心殉道这种行为大概率会招致失败,很可能的结果是你虽身死,但为无名之死。而要对付这种敌人一定要反击,只有反击才能让他退让,一味后退只会招致更加猛烈的攻击。因此我在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对奥本海默博士的评价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有些愚蠢。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政治斗争的能力,更何况科学家很可能不齿于政治斗争,而奥本海默博士做出了这个情形下最勇敢的决定——殉道。他大可以私下认错屈服,保下一世功名,施特劳斯的目的也达到了,也没必要揪着他不放。但奥本海默博士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殉道,出于他心中的正义。这让我想起了明代的杨继盛,面对权势滔天的严嵩、严世蕃父子,面对黑暗的朝政,他无能为力,唯一死尔,死又何妨?为天下苍生,为大义,死又何妨!杨继盛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义举敲响了严氏父子的丧钟。由此,我对奥本海默博士的评价修改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勇敢的人,一个英雄。
施特劳斯先生。这显然是一个再经典不过的无能奸臣的形象。为什么说他是奸臣,为逞己之快颠倒黑白、倒行逆施,此奸臣之所为也。为什么说他无能,逞一时之快,少谋而先动,此无能之举也。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个人,于谦和徐有贞。于谦就是那位创作了石灰吟的于谦,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而徐有贞就是一位纯粹的奸臣。于谦先生于绝境之中保卫北京城,扶大明于将倾,却被徐有贞定下了通外藩的罪名,当别人问起证据时,徐有贞却说:虽无显迹,意有之。好一个意有之。
多么相似啊。如果让我评价奥本海默这个故事,我会说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或许也没有什么是不老套的,因为历史上都曾发生过。毕竟历史就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