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杭州余杭:数字化让城市交通管理养护提质增效

2022-08-08 09:36 作者:亚洲国际交通展  | 我要投稿


交通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关键的一环,因此道路必须一直保持“健康”状态。近年来,杭州余杭借着浙江数字化改革的东风,探索了一条“智慧化道路管理养护”道路,破解道路交通管养痛点。“数字化”让道路病害巡查更高效道路巡检不用下车就能完成任务,这在余杭已经成为现实。当公路养护工驾驶着巡检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时,安装在巡检车上的监测系统会自动识别车辆震动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道路坑洼程度。与此同时,现场视频图像将实时反馈至系统后台,通过数据及图像的分析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破损路段,精准派发数字化工单;在极端天气环境下,道路环境极易遭受危害,而人工巡查危险性较大,这时道路监控的智能化判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汽运系统能正常运行,监测系统就可以通过自动识别抓取计算并将实时路况病害上报……

目前,余杭区国道、省道、县道对路面的病害监测、违规占道、异常物堆积、横幅等障碍物的勘测手段主要以人工驱车巡检的方式为主,但由于交通线路分布点多、面广,所处地形复杂,传统大路巡查依靠人工日常巡逻、拍照记录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特别是对大范围路网交通线路的巡查,花费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漏检率高、巡查效率低。不仅如此,人工巡查还受制于自然天气、道路条件、注意力分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位于巡检车上的道路健康智能AI巡检系统,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道路病害巡查的智能化升级刻不容缓。今年,这套道路健康智能AI巡检系统应运而生。

“通过这套道路健康智能AI巡检系统,不仅降低了道路巡检的成本、提升了巡检效率和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避免巡检人员下车拍照带来的安全风险。”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路健康智能AI巡检系统是余杭交通在数字化改革趋势下的全新举措。总的来说,是在公路养护日常巡查车上搭载‘高清摄像设备+算法智能识别’设备进行数据收集,这套系统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可以构建道路病害问题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道路巡查的动态数字化管理、养护业务的过程化管理及道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让道路自动化巡检和一体化运维管理更合理、更高效,并且也不占用更多公共资源和人力资源,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实现途径。

就在今年6月底,余杭区首个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试点项目正式运营。

该项目选取1311M路公交车进行网联化改造,安装部署公交车载智驾HUD终端,同时搭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串联路侧和车端,实现车路协同场景感知、道路数字孪生效果展现、公交出行服务体验等试点效果。

在道路数字化建设方面,项目主要在余杭区爱橙街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区域、思凯路-爱橙街-景兴路区域以及爱橙街与绿汀路交叉口,通过部署边缘计算、路侧RSU、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新型交通产品,构建多种I2V、V2V、智慧斑马线等多个场景,形成车路协同小范围闭环业务;构建一个全息路口场景,完成基于雷视融合、光视融合的长期稳定运行,实现厘米级识别交叉路口行人、车、非机动车、路、信号灯、事件等交通元素及状态,并转化为对应数据,通过强大的云端算力进行预警评估,消除十字路口大型车辆遮挡弊端,为路口安全、高效通行与交通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云系统协同方面,搭建智能网联云控平台,串联路侧和车端,实现车路协同场景触发,试点区域以数字孪生效果展示公交车辆轨迹、车辆相关数据等。”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余杭区还将继续对区内部分重点路段进行数字化改造,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智能、高效的出行方式。


桥梁“体检”进入数字化时代

近日,余杭区交通运输局成功实施苕溪大桥结构物联感知健康监测。该项目建设主要对苕溪大桥改扩建前的桥梁结构体系进行布设传感器设备,共布设24台传感器设备,其中包括4台视觉变形传感器及20台倾角传感器设备,实现了桥梁结构安全动态实时监测分析与预(报)警,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桥梁运行安全。这标志着余杭区公路事业在桥梁数字化检测方向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位于杭州北部的余杭区具有山地多、低洼地势多、河网密布的特点,桥梁安全往往会受到多雨等恶劣天气或重型车辆超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立针对桥梁“健康”的数字化、长效化监测方式对余杭来说是“刚需”。


余杭区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平台,

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为确保桥梁安全通行,近年来,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先进的桥梁管养技术和管理模式,依托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服务平台,不断迭代完善桥梁风险监测手段和管控应急处置体系。

“四级预警!G235浪河口桥发现病害,请立即处置。”余杭区一位桥梁养护员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条讯息。收到消息后,桥梁养护员立即前往实地勘测,发现浪河口桥病害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钢筋锈蚀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表层脱落,造成粗骨料或钢筋外露现象。

“我们后续将持续加强观测,确保桥梁‘健康”,完成勘测后,养护员把问题反映给了维修人员。

往日里,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桥梁养护人员日常巡查发现,这种方式不仅频率低、精度低,且效率不高。“日常巡检、定期检测输出为纸质监测报告,无法形成长期的追踪数据;此外,传统的监测模式缺乏对桥梁‘健康’的动态在线监测以及预警,针对桥梁结构变形、不均匀沉降等现象,检查不及时或不充分都将带来安全隐患。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信息管理科负责人葛英杰说,“城市安全运行CT智治应用-桥梁子场景通过打通从安全监测、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与管养服务全过程的数据链路,建立桥梁风险防控分级应急监测体系,推进区桥梁风险防控动态数字化监管。”

交通道路承载着区域联结、物流运输、民生出行等方方面面。杭州余杭通过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使得道路养护降本增效,同时也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更安全。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数字交通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在交通行业落地生根,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指导,2022中国深圳数字交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2年11月16日—1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大会暨博览会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指导,中国交通报社、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大会以“数字·新时代、交通·新未来”为主题,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趋势,紧扣交通数字管理、交通新基建、运输服务智能化、网络安全和产业创新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开幕式主旨论坛、平行论坛及系列展示展览和招商签约等活动。    大会将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国内知名院士,对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解读,并重点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智慧物流、数字交通创新生态、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出行、数字交通网络安全、行业管理信息化、交通运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近20场分论坛,聚焦当前数字交通重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最新科技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宣传中国数字交通发展成果,大会同期将举办数字交通博览会,拟设置各省(市)数字交通规划及成就、交通新基建、城市智能交通、交通信息设施、智能驾驶、交通新业态、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综合交通运输数据、新能源和环保科技等10大展区,集中展示中国数字交通的整体实力和创新成果。    2022中国深圳数字交通大会暨博览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北京中通广告有限公司、恒兴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目前大会组委会已开通官网(www.cdtc.net.cn)及微信公众号(数字交通大会暨博览会)。敬请大家关注,并及时获取会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16日—18日

展览地点: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杭州余杭:数字化让城市交通管理养护提质增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