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番外)——被“黑”的忠良

北宋名将狄青,在杨家将系列评书中成为了奸臣,儿子狄龙、狄虎,孙子无敌大将狄难抚都是杨家的死对头。自己还背叛了大宋,投降了南唐叛军。妻子双阳公主从娘家鄯善国引兵攻宋。可谓是彻头彻尾被抹黑了。
除了狄青之外,还有大量现实中的忠臣名将在文艺作品中被描绘成了奸臣。本文就为这些名臣喊喊冤。
细数被演艺小说“抹黑”的忠良将
张士贵——薛仁贵的死敌
唐朝开国名将,隋朝大都督张和之子。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归顺唐国公李渊,拜右光禄大夫,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累迁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平定西南民乱,参与攻打辽东之战。唐高宗追赠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招募军士准备东征高丽。山西龙门人薛仁贵到张士贵军营应募,成为其部属。张士贵跟随唐太宗东征高丽,首先率领精部队冲锋陷阵。其部下薛仁贵身穿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给唐太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东征回师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唐高宗时,张士贵致仕,薛仁贵接替了守卫玄武门的重任。这才是现实中,两人的渊源。

“薛仁贵征东”一书中,薛仁贵是唐太宗的应梦贤臣,张士贵嫉贤妒能,两次拒绝薛仁贵从军。后来薛仁贵巧遇程咬金,拿着程千岁给的令牌,才被张士贵收下,成为了一名火头军。张士贵骗薛仁贵说他是皇帝的应梦反臣,只能先隐藏起来。白袍薛仁贵多次挺身而出,立下大功,张士贵让自己的女婿冒名顶功。最终被徐茂功识破,干脆率部变节反叛,被薛仁贵平定,全家被斩。
李道宗——薛仁贵的苦主
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渊称帝,封其为左千牛备身,受封略阳郡公。一生功勋卓著,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贞观年间,跟随大将李勣吐谷浑、高句丽、薛延陀等诸多战役,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唐初宗室人物中与赵郡王李孝恭并称为贤王。唐太宗晚年评价李道宗,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高宗时期,卷入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后来追复官爵,以礼改葬。

“薛仁贵征西”一书中,就变成了陷害忠良的大奸臣成亲王,因宠爱张妃(张士贵之女),千方百计替老丈人报仇,牺牲了自己的爱女陷害薛仁贵。唐高宗要斩首薛仁贵,尉迟恭为救义子鞭打宫门,鞭断人亡。徐茂功赶回来说服皇帝暂缓杀薛仁贵,将其打入大牢,坐牢三年。三年后边关有变,唐高宗赦免薛仁贵,让其挂帅征西。薛仁贵已心寒不愿出征,程咬金计杀李道宗为其复仇,薛仁贵这才肯重新为国出力。
苏定方——罗家死敌
唐初名将,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他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后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说唐”一书中,苏定方先是窦建德的一员大将,在进攻燕山时,用暗箭射杀了北平王罗艺。窦建德失势时,他又转投刘黑闼,在紫金关外用计把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将其乱箭射杀。因此老罗家与苏家仇深似海。
李世民因爱才招降苏定方,苏立即投降,并斩杀了前来支援的上梁王沈法兴,李渊便封他为锡国公。
“罗通扫北”中,苏定方结成苏党,与瓦岗后人组成的秦党形同水火。罗通北伐突厥时,借故斩杀了其子。苏定方报复,估计不放罗通进木阳城,让他冲杀四门,想借敌手除掉他。最后奸计败露,被罗通剖腹掏心。

“薛丁山征西”一书中,杜撰其孙苏宝同。苏定方之子苏凤逃往番邦,生下了苏锦莲和苏宝同两姐弟。苏宝同乃青龙星转世,法力高强,被招为驸马,并成为西凉国大元帅,兴兵进犯大唐,为家族报仇雪恨。秦琼的独子秦怀玉,尉迟恭两个儿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都死在他手上,薛仁贵被打成重伤,罗通也在界牌关盘肠大战身亡。但薛丁山却是他的克星,多次被其的打败。
其姐苏锦莲成了西凉王妃,习得仙法,用打将神鞭把薛丁山打的吐血而逃。追杀薛时却被陈金定偷袭而死。苏宝同最后也被薛丁山率兵剿灭。
潘美——杨家将的死敌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开宝三年,率军灭南汉。开宝八年,助都部署曹彬灭南唐。太平兴国四年,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平定北汉,接着征伐范阳,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太平兴国五年,雁门关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
雍熙三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并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百姓随军内迁。在护送边民内迁途中,潘美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宋真宗时追封为郑王。
千百年流传的潘杨恩怨,值的就是这次潘美指挥失当。一说:只因兵马都监王侁刚愎自用,轻敌冒进,激杨业去迎战辽国追兵,又误以为杨业得胜,不需要接应,逼潘美尽快撤退。最终致使杨业战死。

在评书“杨家将”中,潘仁美是绝对的大反派,害死杨家满门。只因擂台上杨七郎打死他的儿子潘豹,潘仁美就怀恨在心。金沙滩一战,杨继业中了埋伏被困,杨七郎去潘营搬救兵,潘仁美不仅一兵不发,还将杨七郎万箭穿心。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无法突围,撞碑而亡。潘仁美却恶人先告状,反而诬告杨家叛变,要皇帝诛灭杨家。
杨六郎死里逃生,回京城打官司。潘仁美多次暗害不成,仅仅将其毒哑。多亏了任道长相救,这才能将实情告知八贤王。八王爷带其到皇帝那里告御状。12岁的呼延丕显到前营智擒潘仁美,小县令寇准调入京城,坐堂审理“潘阳一案”。他假扮阴司审案,得到潘仁美亲笔写下的口供。皇帝重罪轻判,只将其发配,途中杨六郎将其杀死,报的大仇。皇帝大怒要杀杨六郎,群臣保本,这才也改为发配。
狄青——杨文广、杨怀玉故事中的反派
北宋时期名将。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宝元初年,李元昊发动叛乱,狄青被任命为延州指挥使进行平叛。在保安大败李元昊,史称“保安大捷”。这是北宋和元昊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胜仗,扭转了整个西北战局。皇祐五年,领兵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此后历任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迁升枢密使。
后受到文官集团排挤,于嘉祐元年,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出知陈州。嘉祐二年三月,狄青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获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在评书“呼杨合兵”、“杨家神枪”、“三下南唐”等书中,狄青与其子狄龙、狄虎都是杨家将的死对头。具体故事上文中已经讲述。
在“杨怀玉征西”中,狄青之孙狄难扶,跟随杨五郎学艺,为报家仇跟随西夏王一起对抗宋朝,与杨怀玉为敌。最终平西王狄青二次出世,化解了狄杨两家的矛盾,合兵一处,大破西夏。

庞籍——被人误当作评书中的大宋第一奸臣“庞太师”
庞籍,北宋宰相。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后,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 庞籍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嘉佑八年庞籍去世,追赠司空、侍中,谥号“庄敏”。

狄青平侬智高叛乱时,宋仁宗让狄青做宣抚使。谏官反对,武人不得专任。庞籍则向仁宗建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狄青平乱有功,宋仁宗任命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庞籍反对,按祖制这些职位必须是文官担任,用文官来挟制武官。后狄青成为枢密使后,遭到文官集团的排挤,最终被免去此职。

“万花楼”、“五虎征西”中狄青的苦主的太师庞洪,“呼家将”中害死呼家满门的太师庞文,“三侠五义”中包公的死对头太师庞吉(另一说是庞昱),虽然都姓庞,但并不一定就是庞籍,所以只算是误伤。
【寄语】
在文艺作品、小说演义中,为何忠臣变奸臣,成为文艺作品中大英雄的垫脚石?是剧作家有意而为之?还是市井艺人特意的编排?这个不得而知。
千百年来,尽人皆知的事情,可能并非事实。就像“铡美案”中的陈世美,水浒中的“武大郎”,无论现实是怎样的,在文艺作品中都被定了性。
谎言说上一百遍,说上几十年,也许它就是“事实”了,没多少人会到历史的缝隙中搜索、拼凑出真相。有时真相,并不是大众想知道的,他们只是需要立一个“目标”,去膜拜,或去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