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过·天津丨再见辽宁路时,我们都不再是少年

2020-06-03 11:27 作者:时光绘影  | 我要投稿

镜头定格故事,光影凝聚人生。

再次路过辽宁路时,这条百年老街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再见辽宁路

八九十年代的辽宁路,满坑满谷的小吃和洋货足够让我们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大开眼界,关于这里的回忆,也总是关联着兴奋和喜悦。那时我们一群住在附近的孩子总会在此流连,尽情呼吸着混杂了羊肉串和奶油雪糕味儿的空气,做着有一天那块新潮电子表会戴在自己手上的白日梦。


再见时,已不再是少年

和天津的其他商业街一样,辽宁路成名很早,背靠着滨江道劝业场的她大约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就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繁荣,至于辽宁路为什么会成为日后洋货和小吃聚集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从解放前开始,这里就是南味、皮箱、皮件、西服制作的集散地吧。

在成为小吃街之前,辽宁路其实是个文艺青年们徜徉的地方,依托着“新中国文具店”,这里聚集了各种小书摊儿和卖旧文化用品的售货亭,你在这里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到的通俗文学,外国杂志,书刊海报,小人书,甚至裸体挂历。

记忆里的辽宁路,也是天津贺年片儿的发源地,上学时每逢元旦总要带上同学在此搜罗一番,掏出辛苦积攒的零用钱在这买上一摞“友情的见证”,尽管二十年后这些曾赌咒发誓要一生珍藏的“见证”早已不知去向,朋友的名字也渐渐变得不再清晰,但那份真挚的美好,却沉淀在脑海里未曾走远。

比起那时的孩子们,年轻的姑娘小伙更喜欢辽宁路上的“靡靡之音”。在双卡录音机大行其道的年代里,这条不算太长的老街上布满了专门复制音乐磁带的音像店。邓丽君、凤飞飞、张国荣、崔健、唐朝、小虎队就随着这些盗版磁带,闯进了每个家庭的生活当中。

想听最潮的音乐吗?就来天津辽宁路!这是进口“原版”的窝子,保你带子都是别人没听过的好货。小伙子爱摇滚,这有涅槃、飞艇、甲壳虫;小姑娘爱浪漫,这有齐豫、黎明、郭富城。辽宁路文化市场,引领着天津乃至整个华北流行音乐的走向,在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里,绝不是一句大话。

至于最后辽宁路为什么成了小吃街,背后的故事也不少。比如这一带解放前被法国人占领的时候就叫“馋人街”,什么稻香村的点心、天宝楼的酱肉、万顺成的喇嘛糕、康乐的热元宵,还有曹记驴肉、正阳春鸭子楼,以及街头巷尾神出鬼没的叉烧鱼、辣子鸡、松仁小肚小豆粥......到不了辽宁路口哈喇子就不够使的了。

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还亲临过辽宁路,在正阳春吃了一顿鸭油包之后给鸭子楼题了词,并且和厨师服务员一一握手,感动得职工们热泪盈眶。从此以后,辽宁路上好吃的多也就借着东风飞向了远方,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市民,没来过辽宁路解馋的,估计真没多少。

繁荣了百年,也喧闹了百年,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店铺林立处处繁华盛景的辽宁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冷与孤单。*************,曾经跟着时代变化最紧的辽宁路,就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渐渐失去了朝气,也失去了求变的勇气。繁华落尽的辽宁路,再不见当年的繁花似锦、客似云来,刻印在脑海中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也随着我们这代渐渐走远的少年一起,渐行渐远。下一代人,不会再有这样的回忆了,因为这里已经无法产生新的回忆......

再见,辽宁路。

再见,一去不返的少年。

时光绘影,和你一起讲述不能忘却的故事。


编剧:时光菌

摄像/后期:董伟

文案/编辑:花叶络石

导演:编导小崔

路过·天津丨再见辽宁路时,我们都不再是少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