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琴的战略思考——以终为始

2023-09-10 16:06 作者:李想小提琴  | 我要投稿

直击教育本质,破解家长难题。欢迎来到《小李的成长》第二篇文章。今天我们只聊一个话题,

如何学会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以终为始。这是一个适用性很广泛的思维方式。

什么?学战略太难了吧?先别着急下结论,其实一点也不难,一点都不远。只是你没有这种思考的方式而已,可以确定的是从今天开始就有了。

没有战略思考的烦恼

看看这几个场景是不是你的朋友? 例如:家庭思想不统一、工作浑浑噩噩、生活体会不到幸福感、对未来迷茫、孩子学琴练琴、学习没方向、没目标等…..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 其实大多生活、工作、孩子搞不好基本都是没有想清楚终点、目标方向导致的。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家孩子现在边学琴顺着往前走呢?还是从未来看现在呢?如果你是前者不好意思,你是没有战略思考的。如果你是后者是有些规划的。 那什么是顺着往前走?什么又是从未来看现在? 停!你现在想一想是怎么让孩子学琴的?是看着别人家孩子学了你就跟着学。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看别人干啥就干啥,心理学叫从众效应

。比如:你和我!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孩子没出生就计划好了,目标要孩子当演奏家、艺术家。比如:在音乐领域代表性人物钢琴家——郎朗 。还有小提琴演奏家——陈曦。

什么是战略思考

有战略思考的人就是从未来看现在的,他们先看到了终点,思考逻辑是这样的,先确定终点、起点、路径。

大多数人很少这么思考,基本都是从起点出发,有什么就用什么,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很容易目标不清晰,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丢了。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非要这么思考不累吗?那我问你!你应该知道什么是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吧?只有你选择正确,努力才有意义不是吗?

其实战略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也可以说战略是放弃。只有学会放弃什么,你才懂得保留什么。

好!为了做好这个选择,我们把战略思考分成三阶段,第一、终点,第二、起点,第三、路径。这是跟常人的思维逻辑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你打算3年后出国旅游,首先你要想好前往的国家吧?比如法国,其次你要从哪儿走,路线怎么规划?你是座飞机还是轮船,最后才是到了玩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这样认为,我现在在哪儿、我要去哪儿、怎么过去,是这样一个顺序。但是战略思考不是这样的顺序,是先想清楚我要去哪,再看看我今天在哪,再看从今天走向未来,我怎么走能走过去?

战略思考的实际应用

其实,我们的孩子学琴大概有这么几个结果,现在可以倒推一下。

一是独奏家

(你是想当世界级大师还是国内知名独奏家?)。

二是做音乐老师

(你是想做专业院校教师还是综合院校老师或中小学音乐老师甚至地方普及音乐老师?)。

三是乐团演奏员

(你想在国家级音乐团体还是地方性音乐团体做演奏员?)。

四是音乐领域的创业者(

你想做一个平台还是开个培训机构?),

五是音乐爱好者

(你是想自己陶冶情操还是和朋友组织一个乐队或室内乐?)。

六是可能几种情况的混合体

(有的人确实是身兼数职的,未来这样的人更多)。

七是未来不断创新的职业

 音乐和科技、医疗、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结合等等……… 好,大概想这么多,

职业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完全穷尽

。我们暂不考虑动态变化的,可以找找哪些是不变的。

我们来分析两个以终为始的职业选择。

比如,以独奏家为职业为例

就像刚刚分析的,即使是独奏家,未来你是想当世界级大师还是国内知名演奏家?定位不同,你的起点和要走的路径就不一样。 如果你是以世界级大师为终点。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可不是现在就这么学着吧!我就在这儿学别折腾了,边走边看。而是知道自己的目标(世界级大师),看看自己现在的位置(比如:北京),未来要走向哪里(世界)。 有这层思考,你会想怎么才能到达。这时候你要该需要找的老师找老师,该需要找的资源就去找资源,该认识的人就去找人,钱不够找钱,总之,没有资源也要创造资源。一切围绕能达成目标的事都应该去做。

再如,以老师为职业为例

如果你的终点就想当个音乐老师,我想,你大概不必像成为世界级大师那样牺牲这么多。最好根据自己实际调制就好,因为每个家庭的背景、环境、文化、经济情况各不相同,建议千人千面! 这里,我不想把如何成为音乐老师的每一步都一一列出来,更期待你能不能根据上面的思路,结合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设计一条路线。就当给你留了一道思考题吧! 当然了,你还可以以创业者、爱好者为思考为例去推演你终点、起点和要达成目标的路径。

提示

需要提示你的是,注意你的目标和能力的平衡。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制定目标,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不断接近理想中的大目标。

结语

最后,我想用引用国学经典《大学》里面的一句话来总结。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是: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曾鸣老师说:

“知止”

是李嘉诚先生挂在他办公室里面的条幅,

“止”是终点的意思

,因为你知道了终点,所以知道如何走向那里。

好了,你理解了吗?欢迎分享你的以终为始。由于新号无法留言,你可以私信我聊聊天。更推荐向我投稿分享你们的思考给大家!谢谢你的阅读! 更新预告第三篇

《学琴的故事——引子、诱导、道歉与反思》

你的孩子为什么学琴?是你想学琴?还是孩子要学?学琴顺利吗?练琴自觉吗?学的怎么样?你们之间的关系还好吗?

本号存在的意义:

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难题,与小李的成长一起共同进步。

对自我的更新要求:

真实、有料、透彻、不定时更新宁缺毋滥。

转发如灯,照亮了你也温暖了他!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你转发给更多宝妈宝爸家长。谢谢!

学琴的战略思考——以终为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