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虽有波折最终成功
1、 考研背景
我先介绍下我自己吧,本科普通二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二战中传,大四的时候身边同学们都在准备考研,我还在到处玩,所以第一次考研跟风报了辽大,结果差国家线一分,调剂无望……毕业第一年深思熟虑选择考中传,但是自己的底子实在太差,大学期间基本没有学过习,导致我最后差三分进复试……第二年,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本来想找工作了,但是还是不甘心吧,就决定再考它一次,这次报了勤思的暑期集训班,遇到了很多可可爱爱的小伙伴,大家有工作辞职考研的、有二战、也有应届的,和大家在一起就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而且不得不说,老师们课讲得都很好,专业知识过硬,可以很快地帮助我完成一轮复习,总之,那半个月一起学习吃饭聊天,真的很充实,值得怀念。言归正传,这次考研与上次相比,我感觉自己学得更扎实,尤其是现代汉语,理解得更加透彻了。整体状态,虽然遭遇了换参考书,但一直有老师和学姐辅导,基本没有慌乱,一步一步走得比较稳。
2、考研经历
勤思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暑期的集训班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让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快速完成一轮复习。而且重要的是,九月份中传临时换参考书时,勤思也立刻更换了相应视频课和线下课程,我的心理学特别差,多亏老师帮助我找了很多资料和练习题。最后阶段,勤思还针对院校出了几套模拟卷,而且全程都有视频课程。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一点,勤思的一对一辅导真的帮了我很多,我本身基础不好,学得不扎实,所以不会的内容蛮多的,一对一的学姐一点也不嫌我烦,总是及时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考试前几天,几乎是一句一句地教我案例分析怎么写,非常有效果,让我在考场上节省了不少的时间,真的特别感谢她!
3、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
先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这个看自己的情况,我一轮复习是每天每科看十页,后期增加。有的同学是一科看完再看另一科,主要还是看自己适合哪种。
时间安排上,第一轮大概两个月,暑假之前是一定要完成一轮的,至于一轮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我认为理解就可以,适当记忆,暑期二轮就要开始背了。因为今年换了参考书,所以我的复习进程有一点被打乱,大概只有四轮复习,最后一轮的时间就剩不到半个月了,主要就是翻看勤思给列的框架。当然这个也是因人而异,如果基础好背得牢固也可以,但如果你们是像我这种背了忘忘了背,翻书“马冬梅”,合书“孙红雷”的金鱼脑,那就还是尽量多来几轮复习吧~
公共课方面,我没有跟班,政治英语成绩都一般般……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北京的政治分数普遍要比其他省市低,我第一年报中传时就不知道这个情况,政治没用太多时间看,结果不到60分。

考研复习资料
专业课方面,我单独说一下:
今年换了新的参考书,大家一定不要背错书!!!
1)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一定要看书!仔细看,每行都有用!不分题型,什么都要看!至少要看三遍以上!专业一占比很大!
2) 王力的《古代汉语》主要是一、二册,可以每天看一篇,视长度而定,因为我自己古汉这方面不差,所以只看了一遍,考前看了觉得重要的几篇。(但今年考的不是书上的,我也不知道考的是不是后两册,但是不难,大家不要担心~)
3) 张岱年、方克立的《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新加的,主客观题都有考,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点心思背,我当时时间不够,就背目录,在目录上列框架,书被我搞得有点乱……
4) 孟昭毅、曾艳兵的《外国文化史》这本书的知识点真的超级多,当时背到想哭,做梦都是人名……大家可以根据题型划重点,主要是客观题,这本也是新加的书,当时我时间来不及,还是多亏勤思老师帮我划重点,节省了很多时间。(今年外国文化只考了不到五分,有点对不起我背它那么久……);
5) 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挺简单的,但是今年分值还挺大,主客观题都有,背的时候可以适当扩展记忆,案例分析会用到,复试笔试也会考。
6) 李峰、白雅娟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最好列框架,我本身心理学比较差,主要依靠勤思老师帮忙列的框架和真题,背起来省时间!
赵金铭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可以总结大题和书后题,主要是主观题,这本书相对来说有点枯燥,但是不难,也很重要,复试笔试也会用到;

考研复习资料
4、对2020学弟学妹的鼓励与指导!
加油!既然选择了就别放弃,人生不后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