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折割韭菜比e租宝还坑!红岭创投出借人以跳楼逼周世平露面

据财新报道,2020年12月31日上午11点,三位红岭创投出借人要求与平台董事长周世平见面,他们在周世平居住小区的物管中心楼顶扬言跳楼。这些人与警方、消防、社区劝解人员僵持多时,最终于12月31日12时左右被警方控制。
探长读财注意到,2020年12月16日,红岭创投官网发布“关于平台进行第四十四次兑付的通知”指出:为平稳安排兑付,拟于12月18日(周五)10:00进行第44次兑付,兑付金额为3000万元,本次兑付将优先兑付本金。
本次兑付后,已累计兑付226565万元,其中小额兑付3043万元,特困兑付315万元,剩余待兑付1614010万元。

根据第44次兑付通知,本次兑付金额为3000万元,优先兑付小额出借人(累计充值和累计收益均小于5.1万元),但本次小额兑付计划金额仅为90万元,剩下2910万元将优先一次性按照资产收益权的2.4折进行兑付(第23次折扣兑付)。
事实上,红岭创投一开始给出的一次性优先兑付方案为:按照资产收益权的7折进行兑付。
2019年7月17日,红岭创投针对小额出借人发布的兑付公告,但根据公告给出的小额出借人兑付范围(累计充值和累计收益均小于1.2万元),符合兑付条件的共498人,总兑付金额共332万元。由于红岭创投公告未披露这次兑付的总金额,我们无法确定大额出借人能否申请7折兑付。
直到2019年11月1日,红岭创投发布“关于平台进行第二十三次兑付的通知”显示,拟于11月5日进行第23次兑付,兑付金额为5000万元,本次优先对小额出借人(累计充值和累计收益均小于1.5万元)进行兑付,符合兑付条件的共1577人,总兑付金额共945万元。
由此可以确定的是,红岭创投自2019年11月开始,正式用4055万元资金按照7折进行兑付。
2019年11月22日,红岭创投发布“关于平台进行第二十五次兑付的通知”显示:第五次优先一次性兑付将按照资产收益权的6.2折(=7折-平均已兑付比例)进行兑付。
2019年12月5日,红岭创投发布“关于第六次小额出借人一次性优先兑付的通知”显示:第六次优先一次性兑付将按照初始资产收益权的5.93折(=6.8折 - 平均已兑付比例)进行兑付。
在这之后,红岭创投给出的优先兑付比例越来越低。2020年5月18日,发布“关于平台进行第三十四次兑付的通知”显示:第十三次优先一次性兑付将按照兑付时资产收益权的3折进行兑付。
截至目前,红岭创投已将兑付比例将追2.4折,这也难怪出借人以跳楼逼周世平露面。不难想象,红岭创投越来越低的折扣,已经将投资人彻底逼上绝境。
探长读财注意到,作为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第一案,e租宝当年非法集资500多亿。
据媒体报道的,e租宝实控人丁宁曾有着极度奢靡的私生活,与数名集团女高管关系密切,仅对张敏一人,丁宁除了向其赠送价值1.3亿的新加坡别墅、价值1200万的粉钻戒指、豪华轿车、名表等礼物,还先后“奖励”她5.5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据张敏交代,整个集团拿着百万级年薪的高管多达80人左右,仅2015年11月,钰诚集团需发给员工的工资就有8亿元。以丁宁的弟弟丁甸为例,他原本月薪1.8万元,但调任北京后,月薪就飞涨到100万元。
即便如此,e租宝受害人最终也拿到了35%的退款。如今,红岭创投竟以2.4折收割出借人,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红岭创投何以至此及?探长读财认为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周世平想借清退之机收割出借人;二是红岭创投因风控问题产生大量坏账。
根据上文报道,目前红岭创投尚有161亿元未兑付,而据周世平2016年3月底透露,红岭创投曾因公司高管腐败导致损失上亿。2017年7月底,周世平透露,红岭创投2016年亏损高达1.83亿元,目前尚有8亿坏账难以收回。
在此之前,2015年7月初,红岭创投董事长以3.96亿元受让三元达股份4位股东(黄国英、郑文海、黄海峰、林大春)减持的3600万股,占三元达股份总股本的13.33%,转让价格为11元/股。交易完成后,周世平成为三元达股份新的实际控制人。
这也意味着,即便算上红岭创投难以收回的8亿坏账,2016年亏损1.83亿元,高管贪腐的1亿元,以及周世平4亿元入主三元达股份(注:周世平收购三元达股份的4亿元资金来源存在争议,可能来自其个人或家庭资金,也有可能来自出借人的资金),其明面上的窟窿不到15亿元。
然而,如果红岭创投最终按照2.4折兑付,剩下的161亿将只需兑付38.64亿元。据此计算,出借人的122.36亿元将被红岭创投收割。
探长读财注意到,2019年3月23日,随着周世平“虽然清盘,但不是说再见!”的发帖,红岭创投正式宣布清盘,并推出了出借人全部出借款三年内完成全额兑付的方案。具体为:第一年(2019年)兑付20%;第二年(2020年)兑付35%;第三年(2021年)兑付45%。
按照三年兑付方案,红岭创投在2020年底将完成55%兑付,但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其完成兑付比例仅为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