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伤害过自己的人分道扬镳,就是我的闪光时刻

2022-10-21 11:24 作者:为好优姐姐-说  | 我要投稿

周末听一位心理学老师讲课,关于体察别人情绪。她讲了这么个故事:

一位30岁的女士前来咨询,她和父亲关系一直不好。现在父亲主动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她也是随意敷衍。

这位心理学老师帮助来访的女性回忆童年的关键经历,她于是回想起:在13岁时,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她,和小区里的男孩子玩耍,会掌握不好分寸:有一次两个男生将他压在地上嬉笑。这时父亲刚好下班回来,看见了。

父亲向发疯一样跑过来,将两个男孩子拉起来,然后将这个女孩拽起来,一边咒骂着不要脸,一边左右开弓扇了她10几个嘴巴子。

直到她哭着坐在地上,父亲才住手,将她拎回家。

那之后,父母都不再提这件事,这个女孩也不再和男孩玩,以及和父亲行动陌路,还有至今没有结婚。

这位心理老师问:你能感觉到,你父亲抽你耳光时,多么害怕多么担心吗?他其实是爱你的。

心理老师于是这样总结这个个案:这个女孩童年受的伤,治愈的关键是看到父亲的情绪来源。

这似乎是个非常完美的案例。然而我觉得很不对劲——治愈的关键,难道不是父亲道歉吗?

我于是追问这位老师,“后来呢?”

她说:“很可惜,这个女孩咨询一个周期后,虽然状态好了,但是还是不愿意亲近其父亲,过年自己旅行也不想回家。”

我却觉得,嗯嗯,本该如此呀。我反复声明,我是做职业辅导的,但是在每个职业个案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父母的意见——

我见到拿到华为OFFER,父母宣布绝交的。

我见过不考研,父母说“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还见过,因为没有回老家考教师,而被父母说“你大学白读了,现在就是个厂妹”

……

有一点我非常同意上面的心理老师,这声声刻薄言语背后,是父母的恐惧感,那种我的孩子要坏了的恐惧感,已经没顶了。但是这是父母的自己的问题。

很多声音都说“父母都是为你(他/她)好,父母是不会害你(他/她)的。”

按这种说法,这世上所有的坏人都是不会生育的;或者是一个坏人,生了孩子就变成好人。用脑子想想这句话并不对。一个暴躁、恐惧、色厉内荏的人,生了孩子,不会自动变得温柔、强大和包容。

首先,不要轻易劝人和父母和解。

我从小就看到过,在公共场合,父母暴躁或懦弱地将孩子当成自己情绪的发泄工具;我也看到过很多父母,当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给予各种惩罚,我自己成为父母后,发现不去掌控他,需要太多的勇气了。

不管是男人或者女人,成为父母,需要的仅仅是一场没有保护的床上运动。显然,这样的运动,并不会顺便锤炼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质。

所以,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疏远父母的年轻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以及他们需要什么。也因此才有那句话:父母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说谢谢,而孩子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说对不起。

在职业个案辅导中,我会询问,你现在这个阶段,父母家人(有时候结婚后,丈夫承担父母的角色)对你是否有各种要求,以及你是什么态度。然后我支持个人的态度,并不对父母的观点不做评价。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教无类的博爱,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无条件的爱孩子。当孩子不受控制,当他自己的人生充满焦虑,当他发现孩子在反抗时,当孩子不能满足他的期待时,很多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

所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没逻辑。

如果开头故事中的女孩,是我闺蜜,如果我有幸成为她的好朋友。我不会劝她和解,关于她和她父亲的关系,我不会有任何评价。不过我会支持她向好的方向发展——健身、好好工作、旅游、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尝试恋爱。

当她春节不回家,而是选择独自旅行的时候,我会去她朋友圈点赞,会期待她回来告诉我所见所闻。

如果,她要和我说:她恨自己的父亲。那么我既不会劝说也不会点赞,我会问问她最近过得如何,也会分享我最近在忙什么——因为我相信,有的路要自己走,有的伤要慢慢治愈,而治愈的根本在于,世界本就很大,人生可以精彩。

最后,说说职场上的伤害,多数是一闪而过且表面温和的。

新闻上,偶然见到那种扇下属耳光,这种激烈的往往是少数。更多的是一闪而过,且大家都还端着面子的。我个案辅导中,遇到如下两种。说明,如下两种是相对直接的伤害,不包括PUA,因为我有专门的文章解读PUA了。(PUA大赏析)。

第一,挑拨你后,他在一边看戏。

这位同学说“同事都为我年终奖不平!”故事是这样的。
同事问:这次年终调薪,你涨幅多少?
回答:我涨幅400左右。
同事:哦,我涨幅500。怎么你涨幅这么小。
同事问:你年终多少?我是2万多。
回答:1.6万。
同事:你平时加班挺多的呀,怎么才拿这么点。我觉得经理就是针对你。
……
我的第一反应确实:哪有正常同事这样聊天呀的!和你聊天的这位同事,往小了说是贱贱的,往大了说是内心很阴暗。

在这样的对话之后,最好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认真的核查一下自己的奖金和薪资,了解制度,也可以去问问领导和HR,怎么确定的金额,就是单纯的“我很想知道,请告诉我。”。真相如何,你自己去核实。有的人在自己日记里都会撒谎,这位热心同事很可能满嘴跑火车。

第二件事,远离这位同事。
然而遗憾的是,这位同学后面还是每天和这位同事在一起,听到公司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好的各种消息,一颗心就好像琴弦一样被人拨弄的颤抖

第二,直接地嘲讽。

我发现任何年龄段和任务公司都有嘴毒,喜欢嘲讽别人相貌、出身的人。这种嘲讽不管是对自己还是针对别人,你观察到后,就远离他。

比如一位同学和我说,有这样的聊天。几位同事聊起减肥,一个女士说“我希望减到120斤以下。”另一位说“我就120斤以下呀。”这位女士来了一句“我要长成你这样就去死。”虽然后来这位女士哈哈笑着圆场,而我如果在现场,在这次聊天后,不会再和她这样闲聊了。

不管是亲人还是同事,不用都付出信任,如果靠近不了,就远离。

电视剧《都挺好》的结局,我更喜欢小说版:苏明玉最后没有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而是和爱人结婚有了家庭。然后春节了,她打开电脑看信息,对于苏家,她不再有恨,也不是很亲近,偶尔问候和见一下,然后各自生活。

总之,离开,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与伤害过自己的人分道扬镳,就是我的闪光时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