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语文 |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原文+字词+译文】古诗文阅读详解

2022-11-28 14:06 作者:高中语文-凝语素笺  | 我要投稿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原文】孔子贫且贱(地位低下)及(等到)长,为季氏史,粮量(粮食称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使……繁殖增多)由是为司空。

译文】孔子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

【原文】已而去(离开)鲁,斥(受到排挤)乎(在)齐,逐乎宋、卫,困(受困)于陈蔡之间,于是(“返回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 而异(感到奇异)之。

【译文】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并且感到奇异。【战国时期一尺长为23.1厘米,据此可算出孔子身高约为2.22米】

【原文】鲁复待,由是反鲁。12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前往周。”鲁君与之一乘车, 两马,一竖子(童仆)俱,适周问礼,盖(大概,据说)见老子云,辞去,

【译文】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的京都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的京都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

【原文】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状语后置句,以财送人), 仁人者送人以言(状语后置句,以言送人)。吾不能富贵,窃(盗用)仁人之号,送以言

【译文】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

【原文】曰:聪明深察而(表转折,反而,却)于死者,好(喜欢)议人者也;博辩(多方面论说,雄辩)广大危其身者,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译文】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原文】孔子自周于鲁,弟子稍(逐渐,渐渐)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平(和解)

译文】孔子从周的京都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鲁定公十年(前500)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

【原文】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译文】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

【原文】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兼任)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译文】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办会晤典礼事宜,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

【原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译文】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礼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

【原文】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小步快走)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旖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译文】彼此馈赠应酬的仪式行过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身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盾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

【原文】孔子趋而进,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扬起衣袖)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使……退却)之,不,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惭愧)麾(挥手)之。

译文】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之人的音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左右看看晏子与齐景公的眼色。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

【原文】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胡闹迷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译文】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台上走,最后一个台阶还没有迈上去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

【原文】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这该怎么办)?”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以质谢,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以文谢,用花言巧语来谢罪),君若悼(痛心)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道歉并悔过)

译文】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来个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又拿夷狄之人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B.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C.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D.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君子有过……则谢以质”都是“有司”回答说的话,应在“曰”后断开,排除A。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是两个并列成分,两者断句位置应分别对应,而“则”在句中作连词,表示前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情理上的承接关系,应在“则”前断开,排除BC。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四书”之一。

B.世家,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事迹。   (世家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

C.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D.侏儒,一般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文中待指表演杂技或以滑稽动作引人笑乐的艺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畜牧的小官,都做得很不错,因此得以升任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仪,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鲁君与(给)之一乘车, 两马

“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错误,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可知,应该是鲁人南宫敬叔和孔子同乘一辆车前往。

C.齐景公害怕鲁国任用孔子,将来危及齐国,便遨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

D.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最终主动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仁人之号,送以言。(5分)

【答案】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

“送人以财”“送人以言”,状语后置句;“窃”,盗用;“子”,你。

2有司之,不,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zuòhuī之。(5分)

【答案】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左右看看晏子与齐景公的眼色。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

“却”,使动用法,使……退下;第一个“去”,离开,第二个“去”,使动用法,使……离开;“怍”,惭愧;“麾”,挥手。

高考语文 |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原文+字词+译文】古诗文阅读详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