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wal-Zone:RLP吕庆耀 ∣ 城市向上,生活向新,用以人为本的“健”筑设计拓展未来
打开www.RENEWAL-ZONE.com了解更多
微访谈
随着城屿演新官网平台——城市更新的专门网站( www . RENEWAL - ZONE . com)正式上线,更为直观点击可得的设计慧思,更多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创作人物,都将以更加全面、便捷的方式呈现于您的面前。
经历快速更迭后的新时期,潜心而为的设计实践者们对城市、对发展有了更宽泛更精深的理解,对城市活力空间的构建有了更理性更贴合时代的思考;他们用功能改造、空间提升、复合重构等多样化的创新形式,打造出更有趣更迷人的空间体验方式,拓展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空间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潜力和可能,也收获了来自于REARD城市更新设计奖的认可。
我们将持续着墨于对城市更新的关注,开放倾谈实录系列通道,邀请REARD城市更新设计奖金奖和铂金奖的得主为我们传递价值感悟,传达创作畅想,共同探索对城市更新的理想演绎。

吕庆耀先生为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RLP) 副主席,同时为RLP创立的专属研究机构 Behave的创办人及主席。在他的率领下,RLP专注于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设计,在尊重当地文化和遗产的同时,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回应社区需求。吕庆耀先生曾参与设计享誉世界的香港传统粤剧艺术地标香港 “戏曲中心”、全国首座永久民用零碳建筑香港 “建造业零碳天地”、内地首个真正以公共交通为导向 (TOD) 开发项目上海 “天荟”、可持续生态纺织工业园区桂林 “十如” 等项目,持续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人们设计更美好生活和未来。RLP现已获超过300个国际设计奖项,并连续多年被英国权威建筑杂志《Building Design》评为世界百强建筑师事务所之一。
简称R 简称Lu
城屿演新 吕庆耀
R
RLP 积极参与了国内众多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城市化的重要进程,您如何看待这些年城市发展进程的改变?
Lu
联合国研究显示2035年中国70% 的人将居住于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环境中。城市密度越来越高,加上气候危机、全球疫情等因素,城市人居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被迫作出更多改变,幸福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大幅降低。
我认为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是提供功能空间,而是创造为人们带来正能量的美好环境和可预期的未来。如何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打造重视身心健康、友好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成为建筑师的重要课题。RLP 一直以“健”筑先行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核心不断推进发展,除了将亲生物设计、促进自然通风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等策略运用到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中,我们一直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R
我们留意到您领衔的许多项目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从大型的设计项目到复杂的改建提升,在设计中您如何兼顾诸多方面,将不同的因素很好地融合?
Lu
通常建筑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我们在做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对人、社区和周遭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应该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打磨,应该基于人与空间、建筑和自然的共荣共生关系而搭建,并在时间的洪流里存留历史的珍贵记忆。因此,美观和功能不会是未来建筑的全部。
建筑师需要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以人为本,“健”筑先行。RLP为溢达集团设计的桂林的可持续生态纺织园林“十如”,正是对这一信念的成功践行。我们的建筑师团队修复原址砖厂被过度开采的低洼地块,围绕 “地复生、水循环、源永续、人共融、物原生”的概念,将园区建筑融入桂林山水中,将当地特有的青砖和回收的竹条等既有材料以低碳环保的方式重新投入使用,并为员工创造健康舒适的工作空间和氛围,大大改变世界对传统织造业的固有印象,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香港戏曲中心

香港戏曲中心(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Lu
再如我们在香港戏曲中心的设计中,创意性地把剧院“悬垂”在空中30米处,腾出剧院下方作为公共广场,贯彻戏曲中“气”的表演形态。广场采用自然通风的设计,外立面帷幕般的巨大入口向室内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线,配合多项的节能配套设施,形成冬暖夏凉的休闲空间,让市民与旅客乐而忘返,并成为举办公益活动的绝佳地点。项目邻近西九龙高铁总站,观赏表演后,旅客可乘搭高铁返回内地,实现香港与内地无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大湾区居民的联通性。
R
作为推进建筑设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军人物,请问您如何看待建筑设计在环境和气候危机方面的应对,在这方面您有怎样的思考与实践?
Lu
RLP始终贯彻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更是我们DNA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绿色建筑只限于硬件上的运用,但随着科技创新、社交媒体的发展,不同的感应器技术,加上手机和5G网络普及化,绿色建筑已然升级为“健筑”,与个人福祉、家庭和睦和社区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圈。不管是从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考量,还是对后疫情时代大家所关注的城市健康而言,健康的生活空间都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也是美好生活的坚固基石。
除此之外,我们RLP也积极回应国家2060碳中和的目标,建筑行业将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和节能环保,也认识到建筑行业本身对于减碳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在做方案的过程中就把绿色、节能、“双碳”的目标贯彻到设计当中。

香港建造业零碳天地
早在2011年,RLP设计了全国首个永久民用零碳建筑——香港建造业零碳天地。RLP在该项目中考虑到香港高温湿热的气候特点,为邻近社区创造规划大片公共空间,绿化覆盖率高达50%,在香港如此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打造了都市原生林。同时,零碳天地巧妙运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可减少20% 能源消耗,达至节省能源目的。零碳天地标志着香港绿色建筑的一个新里程,向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建造业界展示先进的零碳科技,鼓励业界在建筑项目中加入绿色及低碳元素,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认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R
疫情是近几年一项持续的议题,从建筑师的视角,您如何看待疫情给我们居住空间带来的影响?
Lu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若换个角度积极地看待问题,这也给了建筑师一次重新思考的机遇。作为建筑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将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环保元素融入设计当中。譬如在位于香港何文田的住宅项目庭缘中,我们在这幢高18层的住宅大楼中设置七大独特的庭院,使得绿植从公共空间延伸至每一户的阳台,配合户外楼梯和屋顶花园,通过设计鼓励住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楼绿化覆盖率超过50%。亲生物设计拉进人与建筑、自然的关系,在繁忙都市中开辟出焕活身心的疗愈之所,为构建更具弹性的未来城市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R
在未来城市规划和未来办公设计方面,RLP 有哪些开创性的探索与研究?
Lu
疫情让我们对于未来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远程办公是疫情带来的办公模式上的改变,相信即使在后疫情时代,仍会有很多企业和员工选择远程办公。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远程办公既节省公司的运营支出,也提升员工的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的办公室将被淘汰呢?RLP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我们认为线下的办公空间将迎来全面的革新,一方面因为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设计师给空间带来的额外价值。
以RLP上海办公室为例,我们设计了隔绝噪音的独立空间,以确保建筑师与客户、合作伙伴的日常沟通不受干扰;动静皆宜的工作分区让员工既能专注工作,又能进行高效的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多用途会议室均配有投影荧幕和在线会议系统,便于远程商务交流。

RLP 上海办公室

RLP 上海办公室
Lu
而在未来城市规划方面,我也常常思索:承载一座城市的未来,需要怎样的立体空间?我们在做万科天空之城的设计时给出了答案:向上生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愈发密集的轨道交通占据大量土地面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里,如何高效利用空间,成为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并应对的难题。
RLP通过采取可持续的TOD模式,巧妙运用“立体设计”解决高差问题,同时串联起各个节点空间,让“天空之城”成为大湾区又一集交通、工作、居住和休闲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成为一座远离城市喧嚣的云上社区。

万科天空之城
一座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最终的目标必然是为城市居民创造更丰富便捷的生活场景、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体验。这与RLP“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DNA不谋而合。万科天空之城的设计旨在让城市中每一块宝贵的空间都发挥极致的作用。城市发展的脉络,在这个新型NATURE TOD模式中,清晰可见,又充满勃勃生机。
而在2021年由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国际性“迈向净零” 构思比赛中,RLP凭借以跨专业设计策略主导的Treehouse获得“未来建筑”组别大奖。该比赛旨在发掘适用于亚热带高密度城市碳中和高层办公大楼的设计构思和解决方案。Treehouse是一栋220米高的甲级办公大楼,面向未来生活在密集都市的气候新世代,在零碳排放和超高效能耗、隐含碳排放、健康和可持续性三大方面呈现出前瞻性的理念。其设计建筑绿化率超过130%,大量的绿色植物不仅是视觉上的一大亮点,更在上层形成自遮阳的立面,加以屋顶光伏系统,能产生每年约50万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

未来零碳办公建筑Treehouse

未来零碳办公建筑Treehouse
Lu
在节能方面,RLP运用尖端科技和前沿的管理系统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益,如带有日照反光板和建筑整合太阳能光伏板的大型悬吊结构,可以把更多自然光线引至室内空间从而降低能耗。RLP通过这些基于科学研究的设计方案,将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减少74%以上,从而证明建筑行业可助力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度以内的目标。
RLP用可持续设计,给居民一片可触碰的绿色天地。在有限的空间中,用设计搭建人文与时空的对话桥梁,展开未来的更多可能。
R
请分享一下您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作品。
Lu
我想分享一个我们RLP的代表性TOD项目——TODTOWN天荟。
TODTOWN天荟是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导向开发项目(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 “TOD”),被誉为一座架于铁路之上的“空中之城”。在项目的设计初期,我们的设计团队对TOD项目与城市中心如何共谋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始终秉持“以人为本” 且“与城市共进” 为设计理念。从TOD1.0中央车站的诞生,到TOD2.0车站联结城市和TOD3.0“站—城—人”的一体化城市设计,再到目前天荟的TOD4.0概念,TOD形态及理念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与周边生态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关系,由点到面,赋能城市更新。

TODTOWN天荟
Lu
城市向上,生活向新,RLP对大平台的设计不但重新整合原有的交通网络,更为居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微型城市中心。在这里,甲级办公楼、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服务式公寓、高端住宅社区以及社区配套设施(包括空中花园、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通过多层次的布局,与公共交通系统紧密互动。设计团队融合人车分流设计,不仅有效改善片区原先人流车辆拥堵的交通现状,搭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更对如何聚集产业和人流有更综合全面的考量,以“聚人”带动“兴产”,启动老城区活力,提升片区整体价值和居民福祉。TODTOWN 天荟是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城市更新方式的重构和升级。
而在广州粤海·壹桂府项目中,RLP主导项目的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位于广州越秀区泰康路与北京路的交汇处,紧邻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周边交通体系完善。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 《广州市骑楼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所在的地段属于重点骑楼保护区域。

广州粤海•壹桂府
Lu
作为极具岭南风格的特色建筑之一,骑楼是一种建筑物底层沿街面退入、留出公共步行空间的建筑物。RLP的总体规划设计思路融合广州历史文化特色,以传统老街为载体,延续昔日老城区的繁华景象,创造集文、商、旅属性于一体的羊城商住新地标。

广州粤海•壹桂府
Lu
北京路商圈位于广州市中心地段,也是广州建城之始的所在地。由于其特殊历史背景,除了传统商业外,文化旅游新业态在北京路也拥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如何在设计上将历史文化肌理与现代商业和谐共融是建筑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区域定位和对街区形态的观察分析,RLP将广州粤海·壹桂府项目打造成一个集特色购物、休闲娱乐和岭南传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注重商业和文化的跨界交流,重新焕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吐故纳新,继往开来,延续商圈的经济繁荣。
同时,为鼓励践行环保健康的可持续生活方式,RLP精心构建了可漫步驻足的线性生活空间。通过保护修复珠江文化带、城市传统中轴线和骑楼文化等景观,将裙楼顶开放式的街区设计与首层沿街骑楼巧妙组合,结合广场和街道的宽度与风格,把项目打造成高质量的、满足人们休闲互动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
广州粤海·壹桂府是RLP在大湾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又一实践。城市更新的核心内涵,实际上糅合了对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环境和质量的提升。RLP设计师们从文、旅、商三个角度出发,在历史悠久的传统街区打造出全新的生活体验式购物中心和地标性建筑形象,立足老城商圈,传承历史文脉;通过设计开发自由的生活空间,让沉积下来的时代碎片焕发出盎然生机,重新启动老城活力,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增加城市生活的便捷与舒适度,引领城市人居新未来,拉动消费和区域升值,为大湾区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