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往日来信/四月快乐2022.04

2022-03-30 16:19 作者:滴地儿  | 我要投稿

hi,大家好,这边是滴地儿。


四月快乐


我出生那天阳历是419日,农历是39日,身份证上登记的是农历的时间,不知道是不是我们那边的传统,每年过生日都是要从农历换算成阳历,今年的话就是49日。


我是到了大学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算呀,原来很多人都是过每年同一天的阳历。不过虽然每年去算自己哪天生日,也是一件其实有点麻烦的事,有意思的是因为这个偏差我这几年的3-4月陆陆续续收到各种计算方法的祝福,所以大大小小算一算我几乎4月的每一天都过过生日,我蛮喜欢四月的,出生在这个月份,是这个世界给我的第一份礼物。


和收礼物相比,我觉得送礼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去认真地从那么多东西里挑一样送给对方,这份心意很珍贵。也是这个原因反而越长大越不太在意收礼物这件事了,因为更希望收到的礼物都不是出于礼貌的应酬,而是觉得想送。长这么大包括不是生日的时候收到过各式各样的礼物,其实能记得的也就那么几件了。今年我自己给自己挑了一件礼物,不等天赐,我会自己去拿。今年生日就不许愿了,我给自己一个承诺:我承诺我将永远效忠于自己的感受,我会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所以大家想祝我生日快乐四月随便挑一天就行,都挺好。


学姐


前几天和大家发过动态,有朋友说和我说自己的前任闹到很僵私信我,说自己真的很难不讨厌对方,问我怎么想。


怎么说呢,从小收到过太多认真或不认真的喜欢了,算上只是说着玩的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初高中的情书我收过满满一鞋盒,以为我要凡尔赛了吗,不是的。因为与此相对的我认真动心的人现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我其实很羡慕可以容易地喜欢上别人的人,在我眼里不亚于拿到一张无限刷的卡。


任何可以小成本获得内心真正快乐的人,我都很羡慕,例如买一个包就获得人生大满足在我心里也算是一个天赐礼物,这句话没有任何刻薄的意思,你可以的说对方不高级很俗气,但不能否认对方的快乐,获得内心的快乐这件事情的成本对我来说真的太高了。


我很擅长取悦别人但又很懒得这样做,别人喜欢我算什么呢,我喜欢谁才重要。所以当我愿意去取悦别人的时候对我是很难得的事情。那在这样的比例下,我觉得吧,我只是舍不得让那些我认真的东西以负面情绪告终,毕竟人这一生看起来很长很长,可我们真的不会爱上几个人的。


但是这对我也是一个过程,我也因为不想看起来不酷去回应对方耽误过很多年,我也曾经在分手之后拉黑删除,对方来找我一律回避,处理不好感情问题的时候,明明是两个人的问题但是开始通过讨厌的和回避对方来逃避,我自己都经历过这些过程,不同阶段时间或长或短。所以我觉得也没必要非要强行豁达吧,经历足够之后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不觉得一定要完全放下才能算得上放下吧,我对我历任男朋友至今评价都挺正面的,甚至很平心而论都还觉得挺不错的,大家都是很不错的人都有互相欣赏的前提条件才能在一起,而因为能在一起肯定是对方一度我有我很喜欢的东西,所以即使分开他们对我永远都不可能是普通人,否认这件事不是自欺欺人吗,但是也不会都要怎么样,因为还需要想想为什么分手。


我的意见只能算一个参考答案,甚至是一个参考性都没有那么重要的答案,我在感情里疯起来的时候更疯,没大家以为的那么明白的,只不过我有一个优点,从来不折磨自己,喜欢我就说,不舒服我会找方法,不喜欢我也会说。当然我之前能讨论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大前提,就是在这段关系里两个人都是认真的,如果大家都不认真或者对这段关系不认真就是在没必要把它列为要去思考的内容。比如很多人就是人渣,你和他/她谈什么珍惜什么豁达不是很可笑吗,快快快,换一个。


至于在恋爱里想要什么转化成语言需求,这件事我也是在一段关系里学了两年才会学的。所以嘛,我也没那么厉害,只不过比大家早上两节课而已,就像二年级的小朋友看五年级的小朋友觉得对方认识的字真多一样,别觉得我毕业了,最多算个高一级的学姐。


学姐和你说,别苛责自己,慢慢来。


茧房


小时候有个事情印象很深,就是我陪我妈妈去买床单,我发现买床单的地方有好多我认为好丑好丑的床单,我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生产这些床单,因为在我眼里,既然都是染色都是加工,为什么要生产这么难看的床单。


这个疑问困扰了我蛮多年的。


直到长大一点,明白了无论是审美还是具体事物,我定义的“丑”并不是客观的。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争论都是标准之争,是定义之争,这也是很多争论永远都没有答案的原因。


可是我觉得很难看的床单,永远都会有人买,而我喜欢的很多,也会被别人认为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我认为的丑床单现在还是存在的,并且永远存在,但现在我觉得多元性是这个世界有趣的原因之一,在我去挑选我自己的床单的时候,也要永远明白自己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所谓的圈层、群体亦如是。


类似我一度在学校疯狂刷图书馆,毕业去查我的图书馆借记记录大概有一千左右,大学同学问我觉得自己读书算多吗。我认真回答他,在我心里一万本书算读得多,我读了10本大家觉得我多只是因为大家都只读了2本,在我心里我不觉得自己读得多。


这就是标准之争,这也是标准之立,简单好理解的例子,类似于俗气的赚的多少算赚得多的问题,大家有自己的标准,在超出基本生存标准的前提下,对于普通人而言,钱是要别的东西去换的,时间精力家庭之类的,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比例问题,包括你的收入来源是来自哪几块,这个结构是是否可以舒适的原因,怎么调整这个结构是很多人超出温饱之后更长的奋斗命题。


生活像咖啡和茶最终是调制一个比例,水和温度,咖啡和奶,咖啡粉和水,不是大家说什么好就是好,不要被包装出来那么多新研制出来的噱头蒙蔽,最终也就是个比例问题,希望大家都明白想要的饮品的味道,然后都能喝到自己喜欢的那杯。


当然我觉得能完全舒心的前提之一是要诚实面对自己,不要把不能包装成不想,当然过程是有很多不甘心,这就需要“放下”和“豁达”作为安慰剂,但是就我来看真实的诉求比较稳定,也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如果对于真实的追求的痛苦超过了踏实的快乐,我觉得活在虚幻也没什么不对,个人选择而已,都可以。


抛弃傲慢去看待这个世界,是我还需要去修炼很久的学问。希望大家制定自己的标准,制定自己的规则,然后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有一套标准一套规则,最后明白其实不存在什么标准和规则。


年龄、婚育、人生选择亦如是。


不要自设牢笼。


学习


最近去学了钢琴,我几岁的时候学过,后来中途放弃了,大学那会去学过吉他,按弦按得手疼放弃了,从此告别所有弦乐器,弦乐器真的是很优美,可惜的是我实在太怕疼了,放弃了,前几年去过了架子鼓,但被自己那几个月练习吵地头疼过于记忆犹新,放弃了。


哈哈哈,打不过就放弃就是我的生存之道!


所以又捡回来了钢琴。


其实放弃钢琴后曾经还有一个小执念,源于玛丽苏少女时代,看偶像剧上头留在心里的一个未雨绸缪的生日礼物:在餐厅为爱人弹奏一曲生日快乐。


所以迟早有一天会有一位男生在他生日当天陪我社死,这个flag先立在这里。


音乐是很可爱的东西,举一个例子,钢琴曲很出名的一首致爱丽丝,前面的几个连续的音,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有些会让你感受到一种踌躇和犹豫,建议大家多去听听不同版本的,特别是前几个音舒缓的版本,很动人。写这首曲子的人面对爱慕的少女,因为他是她的老师碍于世俗礼教,他要表达他的情绪又要掩藏他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开头那几个连续的音会贯穿整支曲子,像是他犹豫的脚步,然后再去感受踌躇之后汹涌的情谊,整首曲子克制却华丽,优雅又真挚。


相信大家听完我说的再去听致爱丽丝,会更加明白为什么贝多芬的这首曲子美丽在哪里,音乐绝对不是弹对就可以了,是要有感受性的东西在才动人,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足够的练习去支撑表达。


把不便诉之于口的情谊写成谱子,我踌躇着犹豫着,最终演奏给你,倾诉给你。


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在一段热烈的关系中,想开口承诺一个永恒的,但是想了想怕贸贸然开口显得很虚伪,所以还是没有说什么,看着对方默默地用大拇指在手里划拉完想说的话。


羞于启齿又写在手心。


近乡情更怯,这个怯,很美丽。找到自己想归来的“乡”,勇敢靠近是热情和渴求,但是永远为心底那份“怯”感动。眼神、接触、吻,你让这些东西格外不同了。我回馈以手足无措,回馈以紧张,这些让你格外不同了。这份不同往往是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标准。


美好的感情是互通的。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学习感受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无论是音乐还是艺术,或者是生活里的点滴,生活认真起来这件事,不是付出而是吸能的收获,生活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希望大家都可以耐心去体验。


一场落日 


上个月我发现苹果手机的相册有一个功能,是相册和视频自动设置成为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是记录了很多落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的微博看一下。


我想起来去年六月份的时候,在外地,熬了夜然后一天都在车上很辛苦所以找了个地方休息,我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我坐在一个浴缸的边沿上,浴缸旁边是落地窗,楼层比较高周围的建筑物很低,我看到一场很美的落日。


手机没有电也不在我身边,所以没有保存下来什么图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盛夏海滨城市的落日,红色,夹杂着往往属于朝阳的金光,竟然还反射有紫色,深蓝色,金色,粉色,橘色,橙色,然后是奇异的紫金色的色谱的过渡铺满整个天空,边缘是蓝色加了紫色混着。与其说落日,那天其实更像是更加斑斓的彩虹。可能表达力也不足以阐述。想起来也是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我截取了一小部分,是记忆里是比较接近的样子,就是这篇文章的背景。


那个时候我坐在浴缸边沿,当时就有一种预感有什么东西要开始了,除了浪漫的情愫,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这个落日,心里升起一句陈述句:苦日子就过到今天为止吧。


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慢慢去反思自己对生活的停滞。后来我再回想疫情之后的时间,其实更可怕的不是说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因为那些都只是事件,是可以解决的,反而是之后的心态,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觉得怎么样都行,什么都一般的那种心态,那样的心态会把所有的生活热情禁锢住。


结语


前几天看到和什么东西和解,可是和解就意味着大概率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就会降低,这是一件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事情是值得以痛苦去铭记的,没必要以无所谓来标榜豁达,更加没有必要为了和解把一切都归位无所谓,毕竟有所得有所失,才能称之为勇气。


疼痛不是万恶之源,很多时候也是必要的,毕竟大家对是否是在做梦的下意识标准就是咬一咬自己的手指,看会不会疼。

往日来信/四月快乐2022.0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