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疫情封控的迷思

2022-04-12 12:56 作者:黄智贤工作室  | 我要投稿


1
有知名学者的母亲,在上海就医时因为要核酸报告阴性才能入院,不幸在四小时后离世。
这是上海封控下,发生的许多悲剧之一。
这样的憾事,我们希望不再发生。

2
紧急封控一个2500万人,是一个超高级难度的行动。
各种作业的繁难与不到位,完全可以想象。
也不能苛求。
不过,因为疫情而封控,正是为了挽救人命。
那么所有的作业,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上。
所有标准作业流程,要以救死扶伤,保障生存权为上。
更要随时修正实际作业,才发现的问题。
尤其是,新冠疫情已经扰攘2年多。
大陆几个大型城市,也封控过。
有许多前车之鉴,可以参考。
但上海显然没有学到功课。

3
以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封控。
虽然有各种乱象和执行问题,但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与市民的全力配合,不能抹杀。
如果是在别的国家,都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混乱。
可是,确实产生很大的民怨。
封控以来,民怨最集中的就是食物与生活物资的匮乏,以及无法就医。
食物与就医,都是生命基本需求。
市民有理由期待,在守法配合封控时,可以保障基本生活不虞匮乏,受伤生病时,可以及时被医疗。

4
食物匮乏,是因为居民无法从原来的管道自由采买。
上海居民要自行采买,要靠到各大电商抢菜,或是自己揪团团购。
然后还经常买不到。
那么,痛点在能不能解决痛点?
在封控时,是否有预料到电商吞吐量,根本无法应付居民超几万倍的需求?
居民自行揪团团购之余,能否给一个可以买到食物与物资的管道?

5
要如何保障食物从外省市进入上海的管道?
物资进入上海后,怎样进入小区?
进入小区后,如何送到“足不出户”的每家每户手上?
各个环节,都有卡点。
是不是有能力尽快打通环节?

6
有一个卡点,是因为上海的防疫标准与大陆其他地方不同。
如果在上海阳性已经十几万的情况下,仍然跟其他省市有不同的防疫标准。
那么,就自然让外省市无法信任离开上海的人。
这个因素,也是物资无法进入上海的原因之一。
所以,必须解决这个卡点。

7
普通居民之外,病老弱贫者的物资如何供应?
一位女士因为担心老父没有蔬菜,出钱请求跑腿,帮她送菜给老父。
跑腿有感于她的孝心,也仗义帮助,她事后一再表达感谢,却遭网暴。
这显示的是,许多老病弱的居民,本来依靠家人照料生活。
当彼此都被封控,原本维系生命的纽带被扯断了,那给予这些居民的配套是什么?

8
上海封控过程,出现非确诊市民无法及时就医的状况。
卡点在于几个:
⑴ 紧急电话极难拨通。
⑵ 好不容易叫到救护车,可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
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事前预料到的。
都要备好平常的数十倍的人力与电信容量,确保居民可以得到救助。
⑶ 如何让小区放行出去?家属能不能陪同照顾?
作业流程应该规定一套,保障生命权,也让小区管制人员跟居民,都可以简单操作的标准。
这样,不会造成混乱争执,不会让疫情外溢,也能保障生命权。
⑷ 到医院后要求核酸阴性,才能入院。
可是核酸报告要4个小时以上才会出来。
那必须在生死线争分夺秒的病人,难道放着不管?
难道不能先治疗同时核酸?或同时先快筛?
退一万步吧!
就算是阳性病人,难道因为是阳性,所以就不急救?
还是有其他专门对阳性病患急救的医院?

9
除了本地居民,还有许多外地来打工的、来就医的人士。
他们没有本地户口,有的本来就没有良好的居住条件。
突然的封控,让他们无路可去、无居无食。
我看到有几位,都在防疫人员的暖心救助下被紧急安顿。
但更需要的是系统性的全面帮助。

10
2500万人的城市里,有多少宠物?
猫还好,可以足不出户。
可是狗很难在室内关14天甚至一个月。
各个小区,又是如何解决居民遛狗的需求呢?
我知道在封控这样的严峻条件下,动物并不是被优先考虑的。
可是我相信,这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11
我每日追踪各种报道,非常迷茫。
防微杜渐。
从原本的精准防疫,到疫情失控,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从头就坚持动态清零,会不会有能力避免突然的紧急封控?
又为什么一个超大型城市,使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防疫标准与防疫语言?

12

封控一个2000多万市民的大城市,本就是非常艰难的任务。
如今做到十几万阳性,只有个位数的重症。
是的,那是远远超过其他身陷疫情的国家与城市。
比如香港,至今因疫情已死亡8000多人。
但是我们不应该自满于对疫情的管控,而要寻求疫情失控的原因。
因为,如果及早坚持动态清零,是不是就不至于让疫情扩散成紧急状态?
 
13
要修补这次造成的伤害,与不信任。
更要立刻修正,改进防疫的作业流程。
赶快让居民可以生活。
上海可以更好。

上海疫情封控的迷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