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想了解我的经历吗?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小蝶的自我关怀课6】

2022-01-23 18:06 作者:探测Tance  | 我要投稿

 抑郁症有四个层面的症状。

1)思维:抑郁的我们真的是令人心疼的小天使,宁可与自己过不去,将事情的原因全部归于自己,也不愿意归咎于环境和他人。好像总会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其实是失败者,甚至优点都会变成劣势——例如,充满爱心常常被理解为软弱。

2)消极情绪:轻度抑郁表现为自我憎恨与悲观厌世,重度抑郁还会伴随自杀倾向,当抑郁到达顶峰时,我们会自动变得麻木,脑中一片空白。

3)行为:我们越来越难以完成应该做的事情,不愿意起床迎接痛苦的一天,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即使是刷牙洗脸——渐渐也称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4)身体:抑郁症引起的身体反应,再加上抗抑郁药物本身具有副作用,使我们肠胃不适,皮肤过敏(UP的手曾经像僵尸的一样可怕),出很多汗,心脏狂跳,即使是最好吃的食物也不想吃。

        这样的表现是不是让你感到羞愧?

        亲爱的,我也曾感到羞愧。我相信,【共情】是人类彼此彼此联结的基础,当我们发现,某种情感并非自己所独有,而是整个集体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时,每一次痛苦,都将会是一次建立联结的机会。

        【自我物化】就是我们羞愧的根源之一。我们不会关心工具的感受,因为它们摸起来没有温度,也没有绯红的脸庞。我们是有着思想和情感的人,生来就富有创造力和生机。我们不需要发挥某种特定的功能,或变成某种固定的结构,就可以感到幸福。

        当我们将自己视作是冷冰冰的零件,一件僵硬的物品时,诚然,我们会在某些时候会因自己比其他零件运转得更好、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暂时的优越感。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被剥夺了“人”的灵性而感到迷惑。这就是自我物化。在抑郁前夕,我曾尝试忽视一切而专注于学业,可是仍然感到自己缺少价值,缺少与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联结感。我真正喜爱的东西——奉献与活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不见。直到现在,我才逐渐在这块蒙尘的画布上重新涂满了喜欢的颜色。

        许多病友会询问我走出疾病的过程。对此我常常语塞,想不出一条明晰的主线。这是一个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同时伴随着一定的探索与阵痛。并不轻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艰难。

        对我来说,第一步,是为自己的生命中加入了一些不熟悉的美好的东西。是的,是不熟悉的。

        我记得我听完了小马所有的歌曲,在每一首歌曲下面我都会做一些科普啦,曲风评价啦等对马迷们有用的评论。偶然听到的几首小马电音还为我打开了一种我现在最爱的音乐类型。

        第二步呢,则是尝试了另一个技巧,“给予”与“接受”具有同样的治愈效果(这个有一个前提是,你要尝试哪种给予方式的治愈效果最好)。我选择了在网上分享我的心理学读书笔记,一位病友选择去社区服务,还有一位医生组织20名病人在一片荒地建起了一座小花园。我渐渐感到自己并不可怜,原来在这样的心境下,我依然能做点什么。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病情起起伏伏,总的来说,我的感觉在缓慢而艰难地变好。

        四季轮转,9月到了。有一天早上,我睁开眼睛,注意到有什么东西在撩拨我的眼睛——秋日恬淡的阳光真的很美,才惊喜地发现,终于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从床上爬起来。那一天,我趁热打铁,鼓起勇气去买了一个提拉米苏小蛋糕(在此之前我一直害怕人多的地方,特别是看别人的眼睛)。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吃蛋糕的样子就像是在享受红酒,还有一位小妹妹问她的妈妈,为什么她的蛋糕没有那么好吃,嘻嘻。

        我喜欢明丽的颜色,所以像自杀啦等没有详细的描写——等一下啊,说到这里,我还想到了一个老技巧。

        这个技巧起源于我的童年生活,那时候我还在忍受校园欺凌。在我最难过的日子里,我曾经想象有一天,我能用一种诗意的方式描绘这段经历。我还想象后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我会想象那个场景,有时候还会反复设计布景,甚至想得不满意时还会临时中断,重新彩排一次,嘻嘻。这些憧憬在很多时候都为我提供了力量。

        你瞧,这么痛苦的一段经历,居然也能够创造这么多的温暖。

“用苦痛换来欢乐。”

——我们的一位病友 贝多芬


题赠给

好友

小莉 连理999


你想了解我的经历吗?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小蝶的自我关怀课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