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AI大模型落户矿山,智能化形成商业闭环

2023-08-11 10:00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 华金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产业需求及催化因素

需求1:中央和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加速引导矿山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国家已出台矿山智能化建设指南和评价标准,要分级分类建设智能矿山,目前正推进首批国家示范煤矿及各地方示范煤矿、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设,2025年大型煤矿基本智能化,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智能化




需求2:矿山生产危险大、招工难,技术进步和关键环节的少人化是主要诉求

• 安全事故频发,安全责任事故将严重影响矿企社会和经济效益。矿山生产中塌方、滑坡、顶板塌陷、瓦斯超标、透水等安全事故易发,2021年,全国矿山共发生事故356起、死亡503人,一方面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社会影响恶劣;另一方面,矿企面临停工整顿风险,安全标准不达标的矿山会直接关停,造成高达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 年轻人从业意愿低,劳动力紧缺。一线矿工以70后、60后为主,年轻人不愿从事枯燥又充满危险的矿山工作,从业人员老龄化、基础劳工及高质量人才流失是行业共性难题,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比2013年下降43.2%,解决关键环节的用人问题是引导企业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催化1:华为、运营商等头部厂商纷纷发力,催热智能矿山市场




三大运营商军团:

• 中国联通:2022年5月,立足山西、山东两大基地成立5G智慧矿山军团

• 中国移动:2022年5月,聚焦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河南5省成立矿山军团,抢占市场高地

• 中国电信:2022年1月,首批设立应急、工业等12个产业研究院,争夺矿山等政企市场业务

中兴矿山业务部:

• 2021年12月底,成立矿山业务部,中兴执行副总裁谢峻石挂帅,聚集包括行业专家、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工程交付、商务采购等全链条人员,专攻矿山行业细分市场

催化2:盘古大模型推动矿山AI开发从“作坊式”到“工厂式”升级

华为构建以矿鸿、工业承载网、云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和智能应用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架构智能矿山,基于盘古大模型覆盖矿山采、掘、机、运、通等主业务开发和训练AI算法,目前已经在掘进、综采、运输等16大类256个矿山应用场景展开科研攻关,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云边协同架构:集团侧高集群服务器进行训练开发,1000P算力性能;矿侧依托服务器+边缘小站,实时分析处理

100亿参数预训练,短周期低成本开发:“手工作坊式”单场景训练→”社会化工厂式”开发,训练周期从6月→1月,分类精度58%→81%




趋势:智能化短期目标是实现AI、区块链、机器人等场景应用

智能矿山近期目标(2025)矿企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中期(2035)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矿山智能化体系,远期(2050)矿产资源开采、运输、消费、监管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运行

生产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分为3个步骤进行,①对具体业务系统进行技术与装备升级,逐步实现核心装备控制系统国产化;②开展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等升级改造,汇聚生产工艺、环境过程信息等;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相关业务智能工作流,再进行系统的整体集成,实现基于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的一体化智能协同管控

新建矿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标准,按照“基础系统全兼容—业务系统全关联—装备系统高可靠—数据应用多场景”的思路分步分阶段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涵盖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安全管控系统、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等




趋势1:AI应用深入采掘、运输、洗选核心环节,助力智能化走向纵深

盘古矿山大模型可以使用在多个能源开采作业场景中,涵盖采煤、掘进、主运、辅运等9个专业21个应用场景,包括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关键岗位行为状态监护、煤矿限员AI监管分析、防冲卸压工程打钻深度监管等等。通过落实万物实时互联、数据驱动决策、软件定义矿山、平台统一支撑、产品服务增值、智能主导创新、组织重构协作“七大转变”,推动全面煤矿智能化的进程。




趋势2:安全迫切性催生“机器换人”需求,安控和掘进类机器人提速

受国家政策牵引、煤炭资源重要性凸显、“机器换人”迫切性需求拉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机器人日益成为中国煤矿行业重点技术发展方向。2021年,国内煤矿机器人销售额已达9.04亿元,国内煤矿机器人企业有368家,较2020年增加25.17%。
煤矿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安控类和掘进类煤矿机器人发展较为迅速。2019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公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聚焦关键环节、危险岗位,重点研发应用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并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基本要求。2022年,国内现场应用的煤矿机器人达到31种、1000台套,约300辆无人驾驶车辆在30余处露天煤矿开展试验。




二、投资逻辑及市场空间

行业背景:国内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大,能源矿产是国家经济运转的基础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定义,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主要分类方式包括矿物形态、矿石种类及开采方式等。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已发现矿产173种,其中,稀土、钨、锡、钼、锑、煤等资源储量均居世界前列,2019年,采矿业增加值达到2.37万亿元,同比增加5%,占GDP的比重达到2.39%,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能源类矿产是国家经济运转的重要基础,2019年,中国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达到1335.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达到0.55吨标准煤/万元,但能源类矿产储量分布不均,呈“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




产业地位1: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主体地位,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煤炭依旧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由2010年的69.2%下降到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水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已达到17%,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但总体来看,1957年-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长期超过55%,这决定了其在能源安全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产业地位2:产业升级成效显著,煤炭“兜底保障”根基更加稳固

煤炭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截止2022年底,全国煤矿数量为4400处以下,平均单井(矿)产能达到120万吨/年以上,其中,120万吨以上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以上,数量约占25%,产量占全国的85%




煤炭产能进一步向主产区及头部大型煤企不断集中。202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3省煤炭产量29.3亿吨,占全国产能的71.9%;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20.3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9.1%,煤炭保障能力得到巩固




周期驱动:煤炭保供稳价,诱发行业进入新一轮扩产能周期

在国家能源保供及煤炭稳价的持续推进下,采矿业保持高速增长,煤炭产能持续扩大。2022年二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煤炭价格方面,2020-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提升,2022年稳价保供虽促使煤炭价格较去年小幅回落,但整体价格仍处于近10年高位水平,矿企获利空间依旧很大;煤炭产能方面,在国内供给偏紧及高利润牵引下,2021年煤炭产能高达41.26亿吨,比2020年增加5.7%,2022年1-8月,全国生产原煤29.3亿吨,同比增长11.0%,原煤产能持续扩大




企业意愿:高盈利周期下,智能化投资意愿加强,智能矿山建设明显提速

新一轮盈利周期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21年,受国内复杂形势冲击,全国采矿业利润暴涨192.4%,高盈利带动下,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同比增长11.1%,2022年1-7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28.2%,投资规模总额已达到2012-2013年水平

受行业投资规模扩大带动,行业智能化投资意愿加强,煤矿行业智能化明显提速。截止2022年底,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到1019个,比2021年增加206个,同比增加25.3%,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至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至19.36亿吨;煤矿井下机器人从19种增加到31种,矿山专用操作系统、5G专网等前沿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




技术红利:5G、AI、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为矿山智能化转型提供关键引擎

当前,矿山的智能化建设面临数据多源异构、IT/OT技术融合难度大、数据采集执行分散等技术性难题,5G、云计算、大数据、AI、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防范化解矿山安全风险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推动矿山加速向智能感知、泛在连接、实时分析、精准控制的智能矿山迈进




市场潜能1:矿山智能化渗透率低,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市场高速增长

智能矿山市场渗透率低:根据新华社数据,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经达到1300余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694处(全国煤矿总数4400处),渗透率15.8%,智能化建设投资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已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智能矿山将以大型化、集中化、少人化迎来高速增长:智慧矿山市场规模以年均超10%的高速持续增长,其中集成平台、网络服务、基础设施三方面将增大信息化投入,到2025年总市场约为670亿,2035年将达到1200亿




市场潜能2:单矿井智能化投资上亿,煤矿智能化市场达数千亿

根据《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导手册(2021)》中智能化煤矿投资参考,对井工煤矿智能化规模按照如下模型做初步估算:


模型假设说明:①本模型假设所有煤矿只有1个采区,即1个综采工作面;②本模型对《指导手册》中各项的投资规模取范围平均数计算;③本模型已剔除了4700处煤矿中露天矿井和最新取消产能的矿井;④2025年本模型只计算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的智能化规模,其他类型煤矿不计算在内,2035年本模型计算全部煤矿的智能化规模;⑤本模型假设煤矿智能化改造全部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建设分别进行了估算,实际规模在估算范围内波动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环保 / 矿产 / 资源 /

环保产业 | 土壤修复 | 危废处理 | 污水处理 | 水务行业 | 节能环保 | 垃圾焚烧 | 垃圾分类 | 垃圾处理 | 空气净化 | 净水器 | 钢铁行业 | 钢铁电商 | 不锈钢 | 特钢 | 废钢 | 钢结构 | 装配式建筑 | 矿产 | 铁矿石 | 锂矿 | 煤矿 | 铜矿 | 智慧矿山 | 煤炭 | 煤炭机械 | 港口 | 贸易 | 物流 |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AI大模型落户矿山,智能化形成商业闭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