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围城》有感

2023-06-24 12:21 作者:荷小草  | 我要投稿

昨晚躺床上,突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钱钟书的《围城》,十分感慨。碰巧今天早上起床从b站刷到了一个《围城》的读书分享,真的是b站与我心有灵犀呢,今天就分享一下自己读《围城》后的感想。书的内容很丰富,我分成事业,爱情和性格三期分别展开。今天先来讲事业。  方鸿渐在北平读完大学后,在前老丈人的资助下,中文系毕业的他到欧洲留学读博士。不学无术,四年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最后花钱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回国后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 第一份,吕校长邀请他到学校做演讲,由于准备不充分,外加穿错弄丢讲稿,临场发挥,讲了一些“抽烟押妓”的狂妄言论,惹得吕校长不快,并让自己树立的良好形象轰然倒塌。在第一份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1.他对于这次演讲不够重视,或许这是他对待事情一贯的态度。否则演讲稿放置的位置会特别留心,出门前也会再检查一番,这样的失误完全可以避免。2.在没有演讲稿自由发挥的情况下,他发表了如此的言论,说明他在国外的学习真的是一塌糊涂,我想他一定思考过如何应对这样局面,可是脑袋里实在没东西,只能想到点抽烟押妓、梅毒鸦片了。 第二份,前(未婚)岳丈周经理引荐他到点金银行工作,并住在周家,但因男女关系问题处理不当,惹得周家人不满,被周经理以男儿志在四方,不耽误他去三闾大学任教,并以多四个月工钱做差旅费为由委婉辞退。这份工作是周先生介绍的,还让他住在人家家里,固然周经理有自己的私心,如果他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可以自谋出路。但是如果一边看不上这样的生活,一边又没有离开的能力,只能是这样的结果。 第三份,赵辛楣举荐他到三闾大学做哲学系教授,到任后校长高松年因他学历不济且无经验,看在赵辛楣的面上给了个副教授的头衔,由于没有哲学系,只得辗转于各系代课,但工作并不受学生和同事的认同。后由于赵辛楣因和高校长有摩擦愤然离开,方鸿渐经历同事告密,被高校长认定他思想有问题,以哲学系开班时间不确定为由不再续聘。在三闾大学,他只和政治系主任赵辛楣关系好,并没有与其他人搞好关系,甚至还得罪了一些人。他受赵辛楣庇护,但是自己教学水平低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保能力也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应该也是不开心的。赵辛楣在的时候还好,赵辛楣离开后,他注定也得离开。也许当时他就应该和赵辛楣一起离开。 第四份,赵辛楣推荐他到华美新闻社做报馆的资料主任,他的委任人总编辑王先生因政治问题和股东意见不合辞职,方鸿渐因此事呕气辞职。辞职后,在家没有工作,他自尊心强,心理落差很大,搭配孙柔嘉的性格,这种情况下对工作薪资话题会更加敏感。敏感导致易怒,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破坏夫妻关系的连锁反应。 总体来看,他的工作没有一份是自己主动谋求的,有个机会就跟着去了,总是在被动的接受,他似乎对工作没有什么想法,就像浮萍一样,飘到哪里算哪里,又总是不满意。对他而言也不知道这些该不该称得上机会,因为他从没有珍惜。也许作为普通人,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想那么多干嘛。他虽然有点水,好歹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起点,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更高的自我价值感,真的是为他感到可惜。 推己及人,自己时常也会有类似方鸿渐的想法。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对现状的不满又没有能力离开,没有能力改变。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又时不时抱怨周围的环境不好。这和肖申克的救赎里边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的道理是一致的。其实这就是迷茫,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大脑一片混沌。于是,别人眼中的体面应该就是体面吧,别人口中的好工作那就是好工作吧。可是深入其中,又总有不满,无法达到内心的平衡。或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可以有能力离开,但是不要呆在监狱。

读《围城》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