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成长
前言:呜呜呜是听灯老师9.9的聊心有感而发慢慢写的,文章结构没有细想,随便看看吧。
成长是人永恒的话题。人降生在世界上,缺乏自主意识,只会任由本我的欲望和外界环境常常主要就是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人格影响塑造。但同时很快的,人的超我,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也会诞生并不断发展,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的动力伴之诞生并推动自我成长。从当下的自我向理想中的超我迈出的每一步,就是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人无完人,人的成长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只是当人老了的时候,也许成长的动力也逐渐干涸了。但充满活力和憧憬的年轻人,每每回顾过去的自己都应该是不足的。
成长的前提是认识自己。成长主要是自我和超我的故事,认识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认识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去改变自己,去成长。但同时也要接纳本我,接纳自己本真的欲望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接纳甚至利用自己的欲望去成长才是优秀实际的做法,想着凭借自主意识就能全心全意地进步是不切实际的。认识自己要全面,看着自己的憧憬,也要接纳自己的本真;着眼自己的缺点,也要注意自己的优点,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分析更是要全面准确,并非自己的错误不要包揽,确实自己的错误不要推卸。
成长的发生始于超我的改变或者自我的实时要求平衡变化。一方面,理想中的自己发生了改变,相应的会推动人进行新的成长;另一方面,自我对超我和本我的实时平衡发生了变化,从心底判断此时需要去向理想中的自己迈进了,这一刻也是成长的发生所在。
成长的具体发生原因通常是学习,思考,或者经历等。从书籍或者他人等途径的教导中,从自己的思考中,从特别的经历给自己的经验中,人的超我或者自我的平衡会发生改变。而这些事情在时间上并非均匀分布,受具体环境影响极大,懂事的小孩和巨婴都比比皆是,基于年龄的成长比较是缺失意义的,无论你自认是位优秀或者不优秀的自己,继续切实努力向理想中的自己进步就是。
成长的具体形式分为思想和习惯的改变。思想的改变是相对容易的,主要通过自己综合外界教导,自我认识,经历经验等各种内容的思考去改变自己的超我而改变思想。但是空有思想的改变是形而上的,只有实际反应到行动中才是形象具体的成长。有的行动的改变对于本人来说是门槛很低甚至没有的,这种成长的发生则可以说在思考到的一瞬间已经完成;有的行动的改变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习惯的养成或者改变,这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练习,甚至综合各种利用欲望,朋友帮助等调动各种可以调用的力量来让自己更好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然后聊聊成长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以及各种事物等等类似,不是凭着一股意志就能做到最好的。任何事物做到顶级的人,至少一定是不会讨厌这件事的,总是伴着精神内耗去做事情,一定是做不到最好的。习惯和乐趣是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动力,而不是纯粹的意志力。鼓励自己,保持自信,关注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而喜悦,是最好的状态。想着背英语单词好痛苦但是我一定要背下来的人,成功率显然会寥寥无几。
最后再围绕一些关键词发散聊聊吧。一个是认识自己。上文简单地把这个作为基础词组使用了,但是认识自己显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表层意识的认识自己是基础,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对比较容易地发现。但是一方面,人无法看到自己的全部,很多朋友家人等周围人容易看到的自己的点,自己却看不到,这是很正常的,这是视角和关注度的限制,所以认识自己非常需要他人的帮助,问问朋友家人眼中的自己,尝试去理解综合,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对自己的一些认识或者愿望,可能会由于自己的长期不提起或者其他的愿望而压抑。容易理解的一种就是,遇到了一些可怕的事情,自己不断安慰甚至欺骗自己并不可怕,但是夜里的梦乡里,这个害怕的情绪可能会从被压抑的潜意识里浮现出来造就噩梦。这是为了保持自己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压抑。也有为了其他的愿望,比如对配音极大热爱的新人cv却对录音棚有着心底的恐惧,但是自己的梦想不断压抑着这样的情绪让自己的表层意识不愿意发现,直到有朝一日,累积着的被压抑的恐惧爆发出来,强烈地造就了心理性失声,这是我听过的真实故事。长期忽视则通常是长期规律习惯的生活,让人遗忘了一些事情。自己的任何情绪,都不应该压抑或者忽视,而应该去发现,接纳,理解,调节。如何去发现这些不容易发现的情绪呢,也是通过对自己的各种情况的提问,特别是关键问题的提问与解答,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去理解,去用于接纳自己的真实想法。用动画里的桥段举例就比如大声地问自己“你喜欢xx吗!?”然后满脸痛苦泪水地回答喜欢/不喜欢。聊的这些内容真的都非常的故事桥段呢,但这些正是真实的人的一部分。
最后再聊一个原生家庭吧。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超级巨大而深远的,而且很难自主意识到,而需要去到其他环境或者他人的帮助思考才能较好的发现。我直到大学的心理课交流才深刻认识到我原生家庭的氛围和相处模式是极度异常的,任由谁不经历都难以编出来,但我自己却早已习以为常,同时我在认识到后,又觉得这份异常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可谓当局者迷。但是,承认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的同时,不能成为自己不积极向上的借口。小时候大家都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废物父亲的两个孩子,一个造就了精彩人生而另一个活成了父亲的模样,他们被问及原因时的回答是同一句话“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无论自己被原生家庭造就了怎样的自己,都应该想着理想中的自己努力成长进发。同时也要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理智看待自己优秀或者不优秀的当下,而不可骄傲/自卑。
成长是人一生的课题,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好好认识自己,切实努力慢慢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