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锤40k]军团武备志——亚马逊战甲、幽夜型动力甲

2023-04-02 10:28 作者:领归者雷恩加尔  | 我要投稿

亚马逊生物战甲

亚马逊生物战甲是有迷途歌者基因原体——蒂伦娜·休维利卡在机械教随团生物大贤者贝罗维·克罗协助下研发的一种特殊装甲,也是迷途歌者生物武器的早期巅峰之作。


与正常动力甲不同,亚马逊战甲的主体并非机械,而是一种名为塑合体的生物,只有外表的防护装甲是由陶钢制成。


塑合体的基因原本来自于一种名为寄主的异形。这种异形生物的形态类似于一滩粘液,没有组织分化,依靠寄生于其他生物生存。它们会与宿主完全融为一体,操控对方的思想和身体,同时极大地强化宿主。


当迷途歌者发现这种异形时,它们已经在自己的星球上建立起了一定的原始文明,其宿主包括人类、灵族甚至是兽人。


对于这些连火器都不会用的异形,迷途歌者没费多大力气就将它们消灭干净了。但寄主的独特能力还是让许多迷途歌者大吃了一惊。一个普通人类宿主在被寄主寄生以后,其力量甚至可以和着甲状态下的阿斯塔特媲美。


蒂伦娜下令清理了整个星球上的异形,但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用于研究。在对寄主进行长时间的研究之后,蒂伦娜发现寄主在寄生宿主以后,就会将自己粘液状的身体混入宿主的身体各处,然后开始进行自我分裂增大体积并开始细胞分化,在宿主体表形成一层强化肌肉。


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蒂伦娜脑中出现,只要消灭了寄主的自我意识,是不是就可以把这种异形做成一套生物战甲了?


蒂伦娜成功敲除了寄主体内有关神经的基因序列,转而导入了另一种更加稳定的神经链接基因,在去除寄主意识的同时使得战甲可以直接与阿斯塔特的神经相连。而在这个过程中,蒂伦娜发现寄主似乎对外源基因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并且可以做到定向表达,这令蒂伦娜感到十分欣喜。这意味着成品的生物战甲可以融合多种生物的优良性状,进一步强化穿戴者。


随后蒂伦娜在机械教生物大贤者贝罗维·克罗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实验,完善了对寄主的改造,并将其命名为塑合体。


然而,塑合体和成品的亚马逊战甲之间其实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塑合体只是亚马逊战甲的基础,还需要穿戴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导入特定的生物基因,然后再进行培养以确保塑合体成活并表现出所需的性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如果培养成功,那么穿戴者将会尝试穿戴亚马逊战甲。塑合体会附在穿戴者的身体表面,它们的腕足会通过水手身上黑色甲壳的神经接口与其神经相连,从而与穿戴者融为一体。而对于塞壬则相对简单,它们会直接通过塞壬具备神经传导能力的发丝与之链接。


亚马逊战甲对穿戴者的神经活跃度由很高的要求,根据蒂伦娜的实验,只有迷途歌者和白色伤疤的少部分阿斯塔特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其中水手的适配度最高,这主要得益于水手神经节释放的周期性冲动。一旦穿戴者无法承受亚马逊战甲所带来的神经压力或者无法达到所需的神经活跃度,便难以顺畅地掌控战甲。


当以上的全部流程都得以完成,才能为亚马逊战甲殖装表层防护甲板。表层甲板一般由陶钢制造,但也有一些重装特化型的战甲会使用昂贵而沉重的精金护甲。完成了这些,一件亚马逊战甲才算真正完工。


由于塑合体的培养困难且成熟周期长,加上装甲对穿戴者的要求较高,亚马逊战甲注定无法成为一种大规模列装的装备。但低产量在其超强的性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亚马逊战甲的生物强化肌肉远比终结者动力甲的机械伺服肌肉还要更强,可以将阿斯塔特的力量提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当属金卒——哈维路·提修,他在着甲状态下举起了一台严重损毁的半人马运输车,并将其抛出了近五米远。

半人马运输车,星界军和行星防卫军所使用的一种小型运输载具

除此之外塑合体还会进一步强化阿斯塔特超人般的反应神经和感官,令他们拥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感知能力。这些强化使得身穿亚马逊战甲的战士会远比普通阿斯塔特强大得多。


不过亚马逊战甲也并非没有缺点,生物的肌肉终究不如钢铁来的结实,加上大多数穿戴者为了增强灵活性都会选择相对较薄的陶钢护甲,亚马逊战甲的防御力普遍低于普通动力甲。但这其中也有例外,例如要塞——雷德·哈维所穿的铁具虫就曾经扛住过兽人宏炮的正面轰炸而毫发无损。

黑要塞的基因样本现实原型,甲胄化造型接近于一个具有超重护甲和浑身布满鳞状甲片的肃清者型终结者
肃清者型终结者

亚马逊战甲的动力源完全依靠生物代谢,故而并没有动力背包,弹药通常会额外通过弹药包携带。亚马逊战甲的维生系统也与普通动力甲有着极大不同,完全依靠于塑合体所提供的能量。塑合体能够储存大量的能量用于自身的运行,同时也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为穿戴者补充能量。


由于亚马逊战甲无法承载一体化通讯设备,穿戴者一般会佩戴专用的头盔。


在不穿戴时,亚马逊战甲一般会被放置于特殊的培养仓以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每一件亚马逊战甲都有专门的凡人仆役来照料。


受到产量和穿戴需求的限制,亚马逊战甲的主要用户是原体卫队和部分大连连长,以及各连队冠军。


由于亚马逊战甲的制造过程存在相当大的DIY成分,几乎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套亚马逊战甲,就连原体卫队千诗风帆也是如此。不过千诗风帆会根据战甲类型的不同为成员安排职责,例如身着超重型战甲的千诗风帆通常是原体的真·贴身侍卫。


亚马逊战甲对阿斯塔特的超强增幅正是蒂伦娜所想要达到的结果,这种生物战甲在设计之初就是奔着对标禁军的阿喀琉斯型终结者来的。虽然最后只有少部分个体能达到这个标准或者更强,但这对于阿斯塔特来说也已经完全足够了。大部分穿着亚马逊战甲的迷途歌者都已经拥有了禁军新兵级的战斗力,而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和禁军的护民官一较高下。

幽夜型动力甲

幽夜型动力甲是由十几名迷途歌者技术军士和几位机械教贤者共同开发的针对塞壬而设计的动力甲。幽夜型动力甲为了适配塞壬与凡人无异的体型几乎完全舍弃了正常动力甲的设计思路。


幽夜型动力甲采用环扣式的表层护甲,而非普通动力甲的大块陶钢护甲。这么做的代价很明显,环扣式护甲的强度和陶钢甲板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很多对马克系列动力甲来说最多刮掉漆的攻击都有可能直接击穿幽夜型动力甲。但如此设计为幽夜型动力甲带来了极高的灵活性,让塞壬们甚至可以在着甲状态下做出许多令人惊叹的战术动作,配合各类轻量化的简易动力武器,塞壬们往往化身为绝命的利刃。


幽夜型动力甲的机械伺服肌肉并非遍布全身,仅在四肢关节和躯干有集中分布,其余例如小臂、小腿等不可活动的的部分转而使用陶钢骨架支撑。这么做既减轻了动力甲的自重,又有效增强了塞壬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腿部的伺服肌肉进一步提高了塞壬超越普通阿斯塔特的速度,使她们甚至能够徒步追上很多轻型载具单位。


幽夜型动力甲所配备的伺服肌肉无法像马克系列动力甲那样持续出力以支持阿斯塔特扛起超重武器,而是一种瞬发式的力量强化装置。这种伺服肌肉会在需要使用时临时运作,短时间内发挥出远超普通密度伺服肌肉的力量,这使得塞壬的爆发力甚至比男性阿斯塔特更强。而在运动过程中,伺服肌肉还可以通过节律性的周期出力,配合支撑骨架,达到提供长时间增幅的效果,不过这方面的效果并不如马克系列动力甲。


由于动力甲本身较小,幽夜型动力甲的动力背包也要小得多,仅有普通动力背包的三分之一体积,不过所提供的续航能力并无受到削减。真正的问题在于其无法承载正常的维生系统,仅能装载一套简化版本的维生系统,导致塞壬对恶劣战场的适应能力远不如水手。同时更小的动力背包让塞壬很难携带足够的弹药,不得不在动力甲表面悬挂额外的弹药或者由同小队的水手为其携带弹药。


塞壬的体内并没有黑色甲壳的结构,故而动力甲通过头盔与塞壬的神经传导发丝链接。这种链接方式让塞壬在即使某一部分肢体严重受伤的情况下依旧能通过对动力甲的控制来强迫受伤肢体运动,或者自己复位脱臼之类的骨骼伤。但完全依靠头盔链接就导致在作战中塞壬决不能摘下自己的头盔,也不能让头盔遭到敌人的攻击。一旦头盔被破坏,塞壬将完全失去对动力甲的神经链接,只能依靠力传导系统进行极为迟缓的操控。


虽然幽夜型动力甲存在许多问题,但对于迷途歌者而言,这种动力甲的问世可谓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长久以来,缺少能够适配塞壬的动力甲始终是迷途歌者的心头大患。在原体回归之前,没有动力甲保护的塞壬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身着与太阳辅助军类似的防护装甲踏上战场。这些防护装甲不但防御力远弱于动力甲,而且还没有动力系统,严重限制了塞壬的灵活性和速度。这种状况一度导致女兵的伤亡率大幅度高过男兵,同时也严重导致了女兵的普遍自卑。


幽夜型动力甲不但为塞壬提供了保护,也终于将塞壬的地位抬到了男性阿斯塔特同等的位置,不至于再被当做强一些的凡人辅助军对待。


[战锤40k]军团武备志——亚马逊战甲、幽夜型动力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