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隋朝和唐朝初年为什么经常派遣皇子皇族领兵出征?
众所周知,隋炀帝与唐太宗都是依靠在战场立下的军功才得以突破礼法的规定而当上皇帝的。而这种皇子皇族领兵出征的现象在南北朝、隋朝和唐初屡屡出现,大部分将领也都习以为常了。

但奇怪的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这种皇子皇族领兵出征的现象就变得越来越少。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皇子皇族领兵出征对中原朝廷来说已经是相对少见的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士族门阀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集团。士族门阀在政治上垄断选官权、在文化上垄断话语权、在经济上建立脱离朝廷控制的庄院,这些都使得士族门阀对皇权形成了威胁。

君主制约士族门阀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重用本姓宗亲,比如曹操为了制约士族而重用曹姓和夏侯姓的将领。到了南北朝,皇子宗王领兵出征或者镇守要地已经是家常便饭,目的就是制约士族。

隋朝与唐朝初年都是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习惯,再加上士族门阀此时还有一定的势力,因此隋朝和唐朝初年依然经常派遣皇子皇族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