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因果、目的”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2022-03-07 11:05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型特点:

(1)从知识、能力立意上看,因果、目的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目的、结果、影响的理解判断和认知能力。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目的、为了、旨在、意在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二、解题思路:

(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就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后者一般是果。

(3)理论分析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三、真题体验:

1.(2021·全国乙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中1934”“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意在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统一战线,C项错误;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1·全国甲卷,29)1921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根据材料可知,蔡和森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而不是首先发生在发达帝国主义国家的原因,此言论是在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关系时所说,故其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和俄国一样,也具备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

3.(2021·全国甲卷,31)1982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可知,义乌某供销社改革后,主动去了解市场需求,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市场,这说明职工积极性有了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计划与市场关系,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后,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于20世纪末,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4.(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1927,可知当时新经济政策基本废除,苏联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急需各类技术人才,由此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A项正确,C项错误;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手段,而非目的,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苏联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D项错误。


“因果、目的”类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