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详解日本经济泡沫

日本🇯🇵
二战的战败国→经济奇迹→最大泡沫破灭→站不起来(视频将从经济学角度讲清)

目录
前言
二战后 40%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国内情绪低落,战争极度消耗→巨额债务
1945-1952年,🇺🇸接日本,防止它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中国 站在统一战线
🇺🇸写宪法、土地法/教育/劳动改革→日本经济重组→美国1952年撤军→三年朝鲜战争→美国的军需在日本生产,增加日本内需(美国帮日本爬出泥潭)
🇯🇵出农产品、相机、汽车、电子产品

日本1954-1972年经济飞速发展,平均GDP增速超过10%→“日本经济奇迹”

1881年开始美国的人均GDP⬇️ 二战又起

普通对比⬇️

对数坐标⬇️

一、日本“财团体系”

1.1日本财阀
1860年到二战之前,日本整个经济(各大命脉产业)被大家族(财阀Zaibatsu--经济上垄断联盟)控制。二十世纪日本掀起的多次战争都是财阀推动的。

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财阀全拆,资产归国。而后,日本人又抱团,形成“财团Keiretsu”。

1.2日本财团
财团:以若干个大银行为核心,①横跨多个领域 ②纵向整合单个产业链(Toyota丰田 Toshiba东芝 Nissan尼桑,从原材料到生产 销售,一起抱团) ③达到上万家公司→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俄罗斯)
大银行:①横向控制电子、石油、产品、汽车等系列产业链 ②提供低息贷款,下面不缺钱 ③发布倡议买X,销量↑

产业链内的公司关系紧密,会相互持股,高管人员经常一起开会、唱K、吃饭。
1.3 财团对日本经济的好处
①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谓竞争
②员工终身雇佣制,不用想着跳槽,老实地好好干就行

二、20世纪70年代
日本99.7%石油依赖于进口

2.1 1973年和1979年 两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本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冲击日本

2.2 日本经济转型:粗放的生产导向型Product-Concentrating→技术导向型Technology-Concentrating

例子:丰田独创Toyata Roduction System(TPS)生产系统→提供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2.3日本应对油价飞涨:日本汽车省油→全球销售受到青睐
1960年,Toyota年生产量15万
1980年,Toyota年生产量300万

类似:索尼 东芝 松下 丰田 三菱 日立

2.4日本石油危机时的表现:GDP还不错

三、美国

1970年单方面美元宣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陷入高通胀达14%,经济停滞(严重的滞胀)

美国新上任的央行行长 保罗•沃克 激进地加息→抑制通胀→1981年联邦经济利率⬆️

通胀抑制住了→①美国经济衰退 ②货币升值 ③贸易逆差

货币升值,本国商品变贵,出口减少;他国商品价格相对变低,进口增加;进口>出口→贸易逆差

日本的商品涌入美国→美国汽车产业一蹶不振→美国深陷泥潭→美国汽车产业公司(IBM 摩托罗拉)→美国工会压力→美国和日本贸易战→限制每年日本进口车的数量+100%关税

1985年9月22日,美国把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叫到纽约的广场饭店→广场协议→联手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缓解美元贸易逆差(美国主要针对🇩🇪和🇯🇵)

🇯🇵🇩🇪与🇺🇸达成协议的原因:美国是大客户,打贸易战划不来,也不想搞僵

结果:日元飙升(1美元换250日元→1美元换130日元→冲击日本出口

1985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日本采取降息Interest rate cut:①刺激经济 ②汇率贬值倾向 ③长期通胀
1986 1987年日本把基准利率从5%→2.5% →导致日本经济泡沫(央行劲使大了)
四、简单讲宏观变化
低利率→往市场上投放流动性→借钱变多→大量贷款→市场上的💰变多→①实体经济-通货膨胀,②资本市场-资产泡沫
🇯🇵:第②种,资本大量涌入股市和楼市
1985年-1991年,日本平均商用住房价格翻三倍,1988年东京银座区房价22万美金一平,1989年 尼桑从股市里赚的钱比卖车赚的还多

五、日本降息
70年代 80年代初,为了刺激经济/降低汇率和通胀,降了好几次,也大幅度地加息

六、财团Keiretsu

日本财民比较保守,把赚的钱存进银行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市场慢慢发生了变化
七、市场变化 与 日本经济泡沫
7.1 70年代 日本金融市场化
变化原因:①自然趋势 ②美国施压 ③债券市场越来越开放(企业可以通过发债融资) ④央行把利率调得很低
变化优势:调配资源,激活潜力

如图:主要依据市场发债,而不是银行借款→对银行不利→央行给银行“窗口指导”(给贷款指标⛳️KPI)→银行只能找信用较差的公司放贷→后来直接找个人放贷(条件是能提供抵押就行,抵押房子,毕竟当时房子的价值还是上涨的)→放贷大量的钱给了那些没什么偿还能力的个人和公司→信用泛滥→拿到钱的继续炒房和股票

逻辑链:日本金融市场化(改革)→公司去市场发债→银行日子不好过→银行贷给信用不好的→过度放贷→信用过度扩张→拿到钱吹泡沫
7.2 推出新的会计准则↓
如果银行手里持有的股票升值了,部分收益可以计入当年利润→账面肯定赚钱→相互吹泡沫

财团里的老大银行持有市场里一半的股份

7.3 泡沫引起原因
①信用过度扩张
②左手倒右手
③低利率
→大市场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7.4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应对泡沫
1987年 利率刚刚降到2.5%,就已经开始觉得有泡沫风险了,当时内部在讨论要不要加息
①美国不让(1987年 美国货币刚刚缓过来,不想继续贬值)和几个国家加上加拿大,签订《卢浮宫协议》维持低利率
②黑色星期一 1987年,美股崩盘30%
③传言 日本内部大藏省(财政部) 和央行不对付,央行故意拖着不加息

结果:1989年 日本央行才下定决心加息,刺破泡沫,直接从2.5%加到6%→流动性收紧
股市反应最快:
1989年12月 股市蹭蹭下跌→两年之内 从原来39000点腰斩到17000点
房地产反应稍慢:撑了一年多
1991年,大家才发现再也没有人接盘,东京为首 楼市也开始暴跌,日本资产泡沫全线开始破裂

7.5 其他泡沫

美国互联网泡沫和中国泡沫都没有沉没三十年,基本一两年后又活蹦乱跳

日本1990年资产泡沫破裂,很多人倾家荡产,短期经济可以调整(央行政府处理好了,经结构不变)慢慢发展可以恢复
7.6 为什么日本趴下三十年起不来
银行:手里有一堆银行做抵押,借钱的还不上钱,房子暴跌→银行出现大量坏账
银行又是这个经济里的关键:民众一生的积蓄都在银行,银行不能垮,政府会救(给低息贷款 帮助恢复)
表面:看GDP,日本 1992 1993年差不多缓过来了
实际:银行坏账越来越多,财团里老大哥和其他公司之间相互扶持,银行拿到贷款之后要救哥们(船大难掉头),被续命的公司叫做“僵SHI公司Zombie Companies”

银行利润率从1995年之后开始惨不忍睹,甚至跌到了负数
经济活跃源于竞争,但是日本市场上都是僵SHI公司→好公司被拖下水→经济被拖垮
一起苟延残喘让日本大量产业彻底丧失活力(就算政府刚刚注入大量救济款
•尼桑保险公司在1997年4月宣告破产(日本二战之后 首个破产的保险公司)
•1997年11月,多家金融公司破产、关门
•1997年11月26号,日本财政部早上接到央行打来的电话说有“挤兑风险”,让民众赶紧进银行里,不让别人看到,不能造成恐慌,媒体选择缄默,都没有报道这件事,本来会对日本整个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的银行挤兑事件被摁住了

日本很多家金融公司因为坏账,就算接受救济款也都无济于事
→被迫清算/合并到其他公司,实体经济崩塌→日本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泡沫破裂后,日本股市持续10年下跌,2003年已经8000点,不到原来的1/4

1998年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经过一波又一波金融危机后,政府一点点削弱财团的权利,财团相互联结,形成了更大的体系,联结不如原来紧密,对经济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日本出现大量“Hikikomori隐蔽青年-社交退缩症”

结果:70万隐蔽青年,150万自闭症患者
日本内需不足+老龄化→通货紧缩

直接原因:央行失误的货币政策

书里有一个理论:一切都是日本央行故意

八、后来
央行的救世方法(负利率 印钱)无济于事
安倍经济学?日本债市崩了?

觉得还不错的可以点赞支持一下~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