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7版《红楼梦》道具篇(10)——【家具、摆饰】

2022-03-09 11:42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1、太师椅、条案、八仙桌

       黛玉初入荣国府,贾母正室摆设 中堂太师椅/条案/八仙桌

       太师椅的尊贵,八仙桌的享受,条案上的花瓶与挂屏,正对墙壁的字画...

       2、椅子


       椅,人之所倚,有很多形式: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宝座等。在此列出《红楼梦》里可见的几款。

      (1)交椅

       第三回:一时黛玉进了荣府······进入堂屋中······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马扎也称马闸或交杌,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宁波人仍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汉人的马扎又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大约在汉代传入。原来,我国汉以前的家具都属低面家具,无坐具,人们席地而坐,只有案几而无桌子。到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传入,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与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而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2)圈椅

       由交椅发展而来,所不同是圈椅不是交叉腿,而是四足立地,以木板作面。凤姐坐在圈椅上,椅上搭有椅袱

        (3)官帽椅

       因靠背和扶手的造型山字,酷似古代官员的乌纱帽而得名。红楼梦相关绘画中的官帽椅。

       (4)靠背椅

       即灯挂椅,就是“有靠背无扶手的椅子,也称'一统碑式’”。

       (5)玫瑰椅 

       亦称文椅,是“一种造型别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高度相近。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致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出桌沿。”玫瑰椅在过去多为女子的坐具,因此这种椅子往往看上去蕴含着女子的温婉与柔情。

       林黛玉和薛宝钗坐在玫瑰椅上相谈甚欢,此处玫瑰靠背中间镶嵌金丝线刺绣,衬托出二人高贵气质。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坐在玫瑰椅上,举起酒杯时气质温婉出众

       (6)杌凳

       杌凳,又称“杌子”、“凳子”,即“不带靠背的坐具”,可分“方、圆两种形式”。方凳“分长方式和长条式”:长方式多为“一板为面,四腿侧脚明显,俗称'四劈八叉’。仅供一人使用”;“可坐两至三人的,则称'长条凳’或'板凳’”。可容二人做的长条凳亦称“春凳”。

       宝玉挨打时,抬他的藤屉春凳

       (7)绣墩

       明清两代的绣墩,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常在庭园、室外陈设。在制作材质上有木、竹、藤、雕漆、瓷等。绣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击鼓钉,既简朴又美观。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还有镶嵌彩石影木,大理石、藤等。绣墩的制作木材非常讲究,常用紫檀、花梨、红木等。另外,明清两代瓷墩的使用极为普通,有德化、醴陵、景德镇等地的产品。

87版红楼梦中很多场景中都出现这种瓷墩:

这是红木绣墩
黄花梨六开光绣墩 (一对)
清光绪粉彩花鸟图绣墩

       3、塌


       塌
,近地,矮,无栏杆,平面。狭长而卑之曰塌。言其塌然近地也。

       榻一般较窄,除个别宽者外,匠师们或称之曰“独睡”,言其只宜供一人睡卧。文震亨《长物志》中有“独眠床”之称。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榻上有个人睡着。”

晴雯睡在榻上,这种是四足着地的榻

       还有一种带有台座式的榻,多在左右及后方带有围子,无着地四足,直接坐落在台面上。这种榻一般为身份尊贵者使用,在《红楼梦》中多有提及: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波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里:

“这里凤姐儿已带着人摆设整齐,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每一榻前有两张雕漆几……。”

第五十四回 “史太群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

“贾珍等到至贾母榻前,因榻矮,二人便屈膝跪了。”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

“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环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

       榻家族里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种类——美人榻,也称“贵妃榻”,一端有斜靠背,供人躺卧。古琴和美人榻是林黛玉出行居家必备之法宝,在各版本红楼影视中都能看到。

黛玉卧于美人榻上,旁有琴案
美人榻全貌
清代狮头虎足精品榻

       4、条案、炕几


       几案类家具可谓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印象深刻,如第三回的“大紫檀雕螭案”、“梅花式洋漆小几”、“高几”,第四十回的“花梨大理石大案”、“雕漆几”,第五十三回“洋漆描金小几”等等。几案的形式很多,功能用法也十分繁杂。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几类大致有炕几、香几、茶几、花几等,案大致有书案、画案、香案等。

       炕几主要在炕上和床榻上使用,既可以放置比较精致的陈设用品,如第三回提到的在炕“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也可以放置日用杂物,如第五十三回提到的:“榻上设一个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

       炕几一般较矮,香几、茶几、花几等则较高。其实各种几类按照陈设物来划分,虽有上面所提种种名目,但都是相对而言,它们也有很多相似或通用之处,甚至可以混用,使用非常灵活。贾府会客、宴饮时常用高几,陈设丰富精巧。如第五十三回写贾母花厅摆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缀着山石的小盆景,俱是时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

       5、案


       则通常陈设于正堂或画室、闺阁等高雅场合,案头摆设林林总总:或陈设鼎彝雅物,如第三回写荣禧堂上“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中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或陈设茶酒器具。

       如第三十八回写藕香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筋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具各色盏碟”;或陈设文具书画等。

       如第四十回写探春房内“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

清乾隆 紫檀雕夔龙纹大画案
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大平案

       6、几


       第四十回缀锦阁设宴,所用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可分为高几、小高几、矮几。。。。       

中间的是“小高几”
这是杌凳
吃酒时的各色小高几
梅花式洋漆小几

       香几,过去多为“供奉或祭祀时置炉焚香用的一种几”,也可陈设花瓶或花盆使用,现在多叫“花几”、“花架”。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个别也有单独使用的。香几在红楼梦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外围的高腿香几,主要放盆栽 。丫鬟身旁的矮一点儿的小几,放上了花瓶,还可置物

       7、脚踏


       脚踏不仅是一种容足之具,有时也充当坐具。如清中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一书里,便描述了脚踏的这个功能。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可卿夭逝黄泉路”写赵嬷嬷到贾琏处,“平儿等早于炕沿下设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赵嬷嬷虽为贾府里较有身份的下人,

       但在王熙凤的贴身丫环平儿和贾琏的眼里,其地位仍很卑贱,自然不能与他们平起平坐,所以只能坐在炕沿下的小脚踏上吃饭,甚至吃饭用的菜肴盘碗也只能放在杌凳之上,不能上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脚踏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里,也是身份相对较低的人所坐的坐具。

       8.桌


       桌包括各种桌子和几案,有“方桌、圆桌、半圆桌、长方桌、长条桌”、“炕几”、“香几、茶几”、“琴桌”,等等。

      (1)方桌

       有大小之分:可供八人用的叫“八仙桌”;供四人用的为“四仙桌”,亦称“小四仙桌”。《红楼梦》中多见方桌,且上面多铺有桌围。       

庆元宵时荣国府里的四仙桌 
四仙桌上铺着金色丝线编织的小方格装桌围

      (2)长条桌

      (3)圆桌

       桌面为圆形,但要说明的是“有的圆桌采用独挺立柱式”,就是圆桌面和支撑桌面的立柱底座是分开的,立柱是个活动轴,桌面套在轴可以旋转,这样吃饭时桌上的每个菜都可以吃到,和饭店的旋转桌是一样的。

无活动轴的圆桌
有活动轴的圆桌

       (4)半圆桌

       “又称月牙桌,一般都成对,两个拼起来即圆桌。平时也可分开对称摆设。”

       古时,半圆桌会摆设在男厅里,如果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一个半圆桌,说明男主人外出了,不方便会客,客人会自动离开;如果两个半圆桌拼成一个圆桌,意为“团圆”,说明男主人在家,方便会客。

靠近门窗的半圆桌

       (5)炕桌

       炕桌是矮形桌案的一种,有一定的宽度,一般超过它本身长度的一半,躲在床上或炕上使用,侧端贴近床沿或炕沿,居中摆放,以便两旁坐人。《红楼梦》中有大量的“炕”出现: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

“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

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

“当又有林之孝之妻带了六个媳妇,抬了三张炕桌,每一张上搭着一条红毡,毡上放着选净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用大红彩绳串着,每二人搭一张。”

第六十三回,宝玉夜宴,请众姑娘聚餐。袭人让人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

       ......

       大观园里的炕桌,用料上乘,大气雄浑

       袭人家的炕桌,用料和形制皆呈现出普通人家的朴实

       下面的是一个黄花梨木的炕桌

       9、引枕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引枕",如:

第三回:"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

又第六回:"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

又第五十三回:“贾母于东边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具全。”

又第六十二回:“因大家送他到议事厅上,眼看着命丫头们铺了一个锦褥并靠背引枕之类。”

又第七十一回:"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蹋俱全,自己歪在榻上."

       什么叫“引枕”?原来是一种开有方洞的枕头,使用起来即舒服,又不会压成“招风耳朵”。在清宫廷中多用厚厚的长方形靠枕,黄缎面,里面装有灯草.(现故宫里就有,可参观.)由此看来,靠枕(引枕)是富贵人家常用的东西.。据记载此事的《清宫遗闻》说:此枕长约12寸,内实以曝干的花或茶叶。书中说不出名称而称为“奇枕”奇在也开了个3寸见方的洞,至于用处,倒是写出了置儿其中“可闻声息”。可见内宫虽然是戒备森严,但不能高枕无忧。用此枕耳贴小洞,如有动静,就可闻声惊起。其实,这种引枕也可以称为“警枕”。

       警枕起源很早。古代的经书《礼记》中提到一种“疑”的用具,汉代郑玄解释作警枕,可见它在先秦时就有了。有关警枕的记载,古代相当多。东汉末年蔡邕写有《警枕铭》。五代吴越王钱锡年轻时在军中不敢安寝,用警枕睡觉,并称它为“浙中不睡枕”。北宋的司马光也用警枕睡觉,一惊醒就又读书写作,这已成为古人勤奋学习的佳话。

       10、熏炉


       《辞海》云:“熏炉,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

       熏炉,圆形,大腹,两侧有环,青铜制。宫廷及富贵人家多有之。若熏衣被,可外加竹笼,即称为“熏笼”。

       有钱人家为了保持屋子里面气味纯正,便用熏炉燃烧香料,屋子里便溢满清香,给人美好的感觉。尤其是有贵客来访,那更是必烧熏炉,以示郑重。

       三足玉熏 精雕细琢啊 镂空设计内置香料熏香驱虫

       看看林妹妹身边那个【三足玉熏】多值钱啊!

       传唐朝开始有玉熏,清朝器物文饰繁复华丽就是这种风格

      11、熏笼


       熏笼亦称香炉、香熏,是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使用熏笼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

       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

       这里的鼎应是香炉一类焚香的器具。

       12、壁瓶


       注意这段描写,实际上提到了壁瓶,再看看王夫人的房间里,墙上恰恰有这种东东,清朝因为乾隆喜欢,所以特别盛行。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

       壁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

       大家看到贾政身后墙壁上的“壁瓶”了吗?

       壁瓶又称“挂瓶”或“轿瓶”,专为悬于壁上或挂于轿中而设计的一种瓶式,始见于明宣德朝。器型为常见花瓶之半,靠壁一面平坦有穿孔,可系绳悬挂。明万历年间,壁瓶大兴,造型丰富,有莲花、葫芦、瓜棱、胆式等,品种有青花、五彩和蓝釉等。对壁瓶的评价,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笺》一书记载:“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可见,当时文人对壁瓶的喜爱。

       到了清代,壁瓶更是文人的喜好品。此时的壁瓶造型规整,工艺精湛,并多附诗句,品种有青花、粉彩、斗彩等。其中,乾隆时期的壁瓶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纹饰来看,无论是釉上还是釉下的彩绘,或者是堆塑、镂空、雕刻、贴花等,都非常讲究装饰工艺,花色品种无不具备。

粉彩花卉纹壁瓶
清乾隆 柠檬黄地粉彩金钱冰
小叶紫檀雕御提诗文壁瓶
清乾隆 粉彩人物壁瓶

       13、屏风


       《红楼梦》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写贾母八十大寿时,专门问收到的贺礼中有几架屏风,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由此可见,屏风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贵重的礼品。

       潇湘馆里的围屏,放在门口中央,起到隔离隔断的作用

       屏风泛指不同种类的屏具,后来用来专指带底座的屏具,以“座”来统计其数量;多扇可以折叠的屏风,称为围屏,其统计数量以“架”计。古代屏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位于身份尊贵的座位后面起装饰作用;二是置于室内起隔断隔离作用。

       14、炕屏


       一种炕上陈设的作装饰用的屏风。

       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

       一个小插屏 一个炕屏均在凤姐屋

        上面这个两幅,都是“炕屏

       但我还是喜欢客厅里的“屏风”

       15、插屏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16、集锦格子


       而最能体现贾府家具之“豪”的,当推怡红院的集锦格子:“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可谓备极工巧了。

       红楼梦说是隐去年代不可考证,实际上处处透出年代之风,当时的各种流行风尚都可以在书中见到。真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上层人士流行什么,《红楼梦》里就有什么...曹雪芹真是清朝“时尚教主”啊!!

      17、书格


       书格,现在多称“书架”,是“专门放书的格架,它与书橱的区别是没有门,而且四面透空,只在每层两侧及后面各装一道围子,目的是使书册摆放得整齐。常见的书格中间平装抽屉两三个,其作用一为加强书格的牢固性,二来还可以放些纸墨的用具。书格大多成对陈设,是书房、客厅的必备之物”。

       《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说来也是书宦世家,因此能见到很多书格的身影:

贾政身后的书格,满满都摆着书
潇湘馆里的书格,也摆满了书籍和诗稿

       18、台架

 
       也叫“衣帽架”,在古代卧室中常见。古人讲究勤换服装,所以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听到这样一句“且容我先去换身衣服”。所以衣帽架在古代是必不可少的,方便随手取换。87红楼中贾宝玉初次见林黛玉时,也是从寺院还愿回来,先回房换了身衣服才和林黛玉见面的。

荣庆堂的台架

  19、碧纱橱、罩和博古架


  碧纱橱是清代南方建筑内屋中的隔断,室内分隔的构件之一,类似落地长窗。而落地长窗通常多安装在建筑外檐,“碧纱橱”主要装修在内屋,也有叫隔扇门、格门。通常用于进深方向柱间,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碧纱橱主要由槛框(包括抱框、上、中、下槛)、隔扇、横破等部分组成,每副碧纱橱由四至十二扇隔扇组成。除两扇能开启外,其余均为固定扇。在开启的两扇隔扇外侧安帘架,上安帘子钩,可挂门帘。碧纱橱隔扇的裙板、绦环上做各种精细的雕刻,通常是两面夹纱的做法,上面绘制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绘画或题写诗词歌赋,装饰性极强。下面是一张平面构造图:

  那为什么叫“碧纱”呢?原来当时的富贵人家常在格心上糊青、白二色绢纱,绢纱上画画、题词,所以叫“碧纱橱”,或称“纱隔”。红楼梦里的相关文字有:

  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遗憾的是我找来找去,只找到这样一张简单的图片,黛玉身后就是隔断她和宝玉的碧纱橱——其实仍是在一间房子里的,所以后来宝玉说“一床睡觉”,一直是住到差不多湘云出场,就是第三年的初春,二人才正式分开——贾母用心良苦。

  “碧纱橱”还有个特别的用处。中国旧俗,女眷不能在生人前露面,“碧纱橱”将大厅隔成南北,北部专为女眷所设,透过纱隔可以望见南部景观和主客的活动,堪称绝妙。如第四十二回有文: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王太医便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

  如今这类建筑内装修已经十分少见,但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还可以看到。最精美的莫过于留园“五峰仙馆”内的纱隔,上部为大幅花鸟画,以真丝所织丝绢为底,色泽鲜艳,俏丽夺目。这个馆是园主宴饮会客所用。

  和碧纱橱有一样作用的古代室内装饰性隔断还有罩和博古架、板壁门洞等,和碧纱橱的作用是一样的,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

  1、圆光罩。

    2、门洞罩。

  电视剧中的类似隔断:平儿身后是圆光罩。

  这个镜头远处是圆光罩,王夫人则是坐在门洞罩下。

  3、博古架。

       博古格也叫“博古架”或“多宝格”,是专门陈设古玩器物的,它是进入清代才兴起,并十分流行的家具品种。多宝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人们可以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品,视觉效果上,它打破了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因而开辟出新奇的意境来。

  这个圆形的很像《英雄》里那一场无名和章子怡在书亭打斗的戏的感觉。

  《红楼梦》里以博古架作为主要装饰的地方最有有名的要数怡红院了,十六回有相关描写:

  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道:“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87红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博古格,它里面的博古架都是博古架和柜结合的形式,即上面是博古格,下面是柜。

荣庆堂的博古格,陈列的都是古董等艺术品
怡红院颇具特色的博古架隔断,有格有柜,陈放古董和书籍

  又找了几张图,是刘姥姥醉卧的镜头,可以看出博古架装饰与实用性都极强的特征。

       20、其他 


       下面这个不好分类,本来想单独单独发的,但是内容太少了,还是放在这吧。

       1、美人拳

       一种为老人捶腰或腿的长柄小槌。两只为一对,前端用皮革包成,可以代替拳头。

       清曹庭栋《养生随笔.杂器》:“捶背以手,轻重不能调;制小囊,絮实之,如莲房。凡二,缀以柄,微弯,似莲房带柄者,令人执而捶之,轻软称意,名美人拳。或自己手执,反肘可捶,亦便。”

       《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母歪在榻上,和众人说笑一回......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捶腿。”

       2、美人靠

       过去富户人家深宅大院带靠背的座凳栏杆,供人眺望、欣赏风景用的,实际上家里的男人、女人都可以用,但是由于那里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见到富户人家美女的机会,所以称“美人靠”。




87版《红楼梦》道具篇(10)——【家具、摆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