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88(627)话?

写在开头
这一话的主题依旧是贝希摩斯大头兵和纳森神民的激战以及纳森卫正式加入战斗。而米二也正式证实了笔者之前的两个猜想:
猜想一:女武神
纳森卫古娜的能力来源确实是女武神。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参考,笔者在575期分析中提到过纳森九卫的原型考据文章。

猜想二:人造异人
贝希摩斯的大头兵都是人造异人,而且都是SP实验的产物。而非一般意义上身体素质强悍的特种兵或者通过修炼获得异能的常规异人。参考笔者在586期分析中提到过贝希摩斯人造异人的考据文章。

除了证实以上这两个猜想之外,笔者更感兴趣的其实是这场战争的下一步发展和走向。
纳森王和贝希摩斯的董事罗恩并不会直接参与到战斗中去,他们作为这场战争的幕后棋手和两军统帅,他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布局,以及下一步的决策将会如何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异人战争的规则
相信熟悉《唐门篇》及其附属番外《锈铁》的粉丝朋友,应该都能从漫画中感受到,异人群体在战争中可怕的力量。同时站在普通人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普通人的战争即使再惨烈,也要极力避免异人群体的大规模介入,因为这意味着异人群体被普通人世界察觉到的风险急速上升。

说句诛心之言,即便战争烈度达到了抗日战争那种级别,中日两国的异人或独善其身隐居山林,或以个人名义参与大战,几乎见不到以整个流派的力量去参与普通人的战争的案例。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比壑山忍众以整个流派的力量介入中日战场时,国内的异人高层会如此重视的原因。一方面,比壑忍战力确实非常高,对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有着相当大的威胁。另一方面,比壑忍以整个流派之力介入战争的行为,打破了异人界不成文的两条铁则,即:
1、异人不得对普通人出手,一经发现从重处理。
2、普通人对抗普通人,而异人对抗的也只能是异人。

所以,当比壑忍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正式参与到中日战场上时,国内的异人高层才会同样以整个异人流派去对抗,并多次狙击,为的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这些踩了异人红线的日本忍众从战场上踢出去。而不是有样学样,也在中日普通人的其他战场上,投入整个流派的中方异人,来一场钢铁与法术的对抗。
因为如果中方异人高层也和比壑忍一样,把大量异人以整个流派的形式投入到战争中,那么大量在普通人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异人,注定会被普通人察觉,从而被动触发人口红线。
那么这场原本是发生在中日两个国家之间战争,将不可避免的会滑向普通人和异人之间的战争。

笔者之所以要说明异人之间战争的规则,是因为这场纳森岛之战,虽然名义上是两个异人集团之间的战争,但实质上,这场战争的背后是两个同样拥有“制造人造异人能力”的异人集团。他们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异人管理组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潜在的“破坏者”,而后者是明面上的“秩序维护者”。
这种本质性的区别会导致这场战争中的三方力量,贝希摩斯、纳森岛、其他异人组织都在这场战争漩涡的发展中,怀揣完全不同的目的,以及做出完全不同的抉择。

贝希摩斯的逻辑
成长的动因
贝希摩斯作为美利坚的官方异人管理组织,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同行相比,并没有悠久的历史,毕竟整个国家诞生至今,也不过区区200多年。所以这种年轻的出身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老牌异人组织,比如在翡翠学会的面前,始终缺少了一种Old Money的风范。

对于这种想要急于获得强大实力,但又缺乏时间积累的后辈,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就不可能走一些循规蹈矩的老路。更何况是在异人这种完全依靠随机诞生(先天)和宗派传承(后天)的领域,贝希摩斯实在太年轻了,既不可能有数百年以上的传承,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口基数来诞生出足够多的先天异人,那么选择一些必要的“特殊捷径”来获得短时间内的“暴富”,也就顺理成章了。

“捷径”能够带给一个势力急速膨胀的实力,但任何捷径都是有着相当大的弊端。正如贝希摩斯的SP实验本身就是在挑战异人界的铁律:人口红线。特别是这种不需要修炼,直接靠打针就能获得异能的“游戏玩家”,是被任何异人官方组织所绝对禁止的存在,因为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异人群体很快就会被普通人社会发现,忌惮,最终招致毁灭,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碧游村案例。

但贝希摩斯组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领导者本身就是普通人,或者说是资本。
换言之,他们这种打破人口红线的方式,在一开始就是由普通人社会所主导的,也就不存在由此所引发的种族对抗问题。甚至可以合理怀疑,在这个组织的高层把实验命名为SP,也就是超级人类(Super People),很大程度上就有着打破人类和异人之间种族鸿沟的企图,即全民异人。

贝希摩斯这种新兴异人势力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实力的壮大,更重要的是要有在整个异人界的话语权。而如何获得在异人界的话语权,或者说让那些老牌异人势力清醒的认识到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也就是贝希摩斯高层所说的,“要让那些欧洲人(应该指的就是翡翠学会)从旧日荣光的幻梦中醒来”,那么通过一场“人造异人”的战争,来秀一秀肌肉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回归本期漫画,贝希摩斯在纳森岛的用兵显然是做好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工作,整个战线的推进过程有条不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策略性,可以说,相对纳森岛的反击行动,贝希摩斯的行动才称得上有备而来。
前期情报收集
贝希摩斯对纳森岛的情报工作显然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但这种情报工作是极为机密的,甚至对于派遣到纳森岛的肖恩和小虫也透露的极为稀少。

而贝希摩斯真正的合作对象之一则是集市的首领大G。通过大G的情报,贝希摩斯不但收集到了相当程度上纳森岛的情报,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针对岛上具有威胁性的人物能力和弱点,都有着相当充分的了解。

这份情报的价值非常可怕,贝希摩斯不但能够通过这份情报,对岛上的异人价值做出五个等级的划分,而且哪怕只是普通的大头兵都能够利用情报中的信息,针对每个异人做出相应的反击行动。
应对三级目标,比如针对灵虫塞娅,会使用遮挡视线的烟雾弹;针对包含火焰修士的大群神民,会选择针对性的闪光弹和麻醉枪。
应对二级目标,由于有着不能杀伤的要求,针对纳森卫古娜和“硬壳教授”罗迪斯,他们也都有着针对性的增援装备和手段。
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士兵,在整个交战的应对过程中,展现出的果断、精确和顺畅,如果没有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情报工作,仅仅靠这群大头兵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战力,是完全不可能打出如此惊人的战果。

在情报工作上,与纳森岛之战极为类似的海湾战争,美军同样是做足了功课。
现代战争的情报获取手段并非只有空中的侦察机、地面的侦察兵和天上的间谍卫星,更多的是人为的大意:外国承包商介入国民基础设施的建设;本国侨民大量定居外国和和平时代的“友邦国家”都可以让自己的国家在战争爆发时付出血淋淋的代价。

美军发现了伊军中有一些高级军官,对萨达姆较为不满,于是美军情报人员秘密与这些人进行了接触,给他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只要叛变萨达姆,他们每人将获得1亿美元,以及美国境内的豪宅。此外,美军还承诺,打败萨达姆后将会让他们升官。其中就有3名伊拉克装甲部队的师长,他们3人竟然在开战前夕带了5万精锐手下投奔了美军阵营,600辆坦克也被顺手牵手地带走。

美国军方情报部门和中情局逮到最大的两条“鱼”是两名伊军前高级将领。
其中一名伊军前高级将领的代号是“怀斯2901”。“怀斯2901”的真实身份是侨居德国的伊军退役少将,是美国国防情报局多年来重点栽培的对象,一直藏而未用的“杀手锏”。伊拉克军队刚一入侵科威特,国防情报局立即与“怀斯2901”恢复联络,并且派一名上校飞赴德国与其面谈,以了解“伊军核心内幕”。“怀斯2901”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向美国国防部作战小组提供了他对形势的评估和分析,随后局势的发展证明他的判断相当准确。
而另一名“ZAR-0002-91”则给美国国防部提供了有关伊军行动的最新情报。“ZAR-0002-91”是伊军入侵科威特后叛逃到沙特阿拉伯的伊拉克军官。美军情报部门从“ZAR-000-91”的身上榨出了100余份情报,此人帮助美军辨别出数十个伊拉克领导人和军队指挥与控制中心目标,所有的这些目标随后都遭到美军毁灭性的打击。最快的时候,这名伊军军官刚供出目标情况没几小时,美军的战斗机就成功袭击了所指认的目标。

战线的布局
在做好了充分的情报准备之后,贝希摩斯的战线推进也是极为有条不紊的。
第一步,利用已经投诚的集市实力,成功完成无伤登陆。

事实上,这一步极为重要,在任何对岛作战中,登陆往往都是最为复杂、困难的作战类型。因为没有坚实的滩头阵地,是无法确保后续大部队的持续补充,同时也只有在登陆之后才可以构筑更为强大的防御工事,而成功登陆之后,则可以在敌岸建立进攻出发地域,为之后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而无视了海滩防御的纳森卫,就像春秋时期泓水之战中的宋襄公,迂腐的遵守“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的陈旧观念,在楚军渡河之际及渡河后尚未列阵之时,两次拒绝乘机出击的正确意见,直待楚军从容布好阵势后才下令攻击,以致大败,襄公重伤,不久死去,宋国由此失去了争霸的实力。也难怪在后世被教员批评为“蠢猪式的仁义“。

第二步,派遣大量人造异人大头兵进行全岛地毯式搜捕。

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利用已有的情报针对占据岛上绝大多数的三级目标进行压制和抓捕,同时对岛上的各处地方进行搜查,即尽可能的摸清岛上的实际兵力部署现状。
而作为对手的纳森神民,不论是三级目标的战力上还是总体兵力的人数上,都不可能做到全岛布防,所能做的也只有集中兵力固守几个通往纳森王宫的通道或者安排一些散兵游勇打打游击。这样一来,贝希摩斯就可以优先清除岛上的零星抵抗力量。实现在局部战场上的以多打少,最大限度的削减纳森岛民的抵抗,同时确保对纳森全岛的有效控制。

第三步,通过第二部的全岛搜查,把重点目标标注出来,通知大部队提供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做好定点清除。

这一步则是依据在第二摸排中确定的纳森岛守备力量情况之后,再制定量身定做的作战方案,而非无脑硬刚。这样的策略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火力压制,各个击破。这种战术手段是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最为常用的战术之一:分割包围战术。
这种战术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任意一个局部战场上,针对难啃的硬骨头实现以众凌寡的优势作战。分割是切断和敌方各支部队之间的联系,使其无法互相支援。而包围则是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而先分割后包围,就是因为需要在局部获得优势兵力,把敌的突出部和大部切开,使其无法和大部合流,致使无法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形成合围歼灭。这种战术不但可以不断地打乱敌人的部署,不断地切段敌人的补给线,还能不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我方始终保持人多打人少。比较典型的战役如卫南战役。

这一招分割包围战术的运用,可以逼得纳森岛守备力量各自独立作战,固守几个通往王宫的通道口,而无法互相支援,最终某一个点将在这种情况下寡不敌众,被攻破通道。
纳森王的应对
如果说贝希摩斯对待纳森岛之战的态度是战争,那么目前看来纳森王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还局限于异人的单打独斗。至少笔者从漫画中并没有看到,纳森王对于手下的神民群体发布有效的指挥命令,而是安排纳森九卫以救火队员的方式奔走于各个战场之上。

诚然,纳森卫这手传送能力配合其极强的个人能力,在这场战争中确实能起到奇兵的作用,而本话中,纳森王对于战局也做出了一些布置,比如安排阿方索和以利亚守卫王城,安排伊莲娜作为贴身保镖,其他六卫则安排出击。

但是这种应对方式,显然有其弊端。弊端有二:
一、对于纳森岛上绝大多数的守备力量,没有明确的作战命令。而是让神民以一种被动防御的方式,集中兵力在几个通往王城的通道之上。殊不知,贝希摩斯的目标,除了纳森王和神树之外,纳森岛上的所有岛民也是其此次行动的目标,贝希摩斯完全可以逐步蚕食,清扫战场,先解决容易解决的岛民,尽可能多的俘获他们,这样只剩九位纳森卫和一个毫无力量的王,战争的天平就完全倾斜了。

二、对于毫无价值的王宫却投入两名重要的纳森卫去守备。贝希摩斯的目标是王宫这座建筑吗?并不是。他们的目标除了神树之外,都是人,也就是岛上的有生力量。不论是在此前的搜捕作战中,还是面对突袭而至的纳森卫古娜,贝希摩斯的大头兵并不在乎一时的战况胜负,因为他们有着能够对付这些“特定目标”的“特定支援”存在,他们由始至终都是针对降伏目标而展开的作战行动。那么,如果因为少了以利亚和阿方索的支援,而导致其他战场之上的纳森卫被以多打少,那么这就真的称得上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了。

纳森王的后手
纳森王的安排伊莲娜作为最后的守备力量守在自己身边,其目的暂不可知。但那一句“必要的时候帮我一下”却不由得令笔者毛骨悚然。因为上一次听到类似的话,是在萧霄的口中。

王很清楚,这场战争并没有什么悬念,当初千年之前就已经无法匹敌人类社会的力量,被赶到了海岛之上,千年之后再次面对结合了异人和科技之力的贝希摩斯,纳森王国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可言。

但是,这场源于王位传承的战争,名义上贝希摩斯的出兵理由也是王位传承仪式本身,如果王位已经完成了传承,那么贝希摩斯也就师出无名,所以这场早已宣告天下的刺杀至今都未曾出现。事实上,现在最不希望刺杀出现的人恰恰正是贝希摩斯,只要王位更替仪式没有结束,贝希摩斯就有以和平为旗帜的干预理由。

那么再来回看纳森王对伊莲娜说的这句话,必要的时候帮我一下。

什么时候算是必要的时候?
纳森之战必败,那么纳森王最在乎的就是纳森神树体系的传承,只有当纳森王国面临不复存在的威胁时才真正的算得上必要时。纳森神树的传承规则只有两条:
1、纳森王寿终正寝或者不是死在金枝获得者的手中,由纳森神树指定岛上任意一个新生儿为新王。
2、纳森王被金枝获得者杀死,金枝获得者为新王。

前者的弊端是很明显的,神树指定新王需要多少时间,目前未知;神树指定指定的新王是不是候补纳森卫那种小孩子也未知,因为贝希摩斯极有可能会极其不要脸的说,孩子还太小,需要监护人(太上皇)帮你们纳森人管理纳森岛,顺手就接收了纳森岛。

而后者则可以出现王与候补王之间的私相授受,现任王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以新王杀老王的手续接任王位,这样的情况下纳森王位就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弊病。事实上,纳森王就曾对倒吊发出过类似的邀请,希望由这位有着强大力量的狂人接手王位,只可惜,被倒吊拒绝了。

而纳森王安排伊莲娜作为这种候补王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如果真的到了守无可守的地步,那就真的是“必要的时候”了。而选择伊莲娜作为新王的候选,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伊莲娜作为纳森卫本身强大的力量以及她长期和各国异人势力的友好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为纳森岛的存续谋求生机。


考据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