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考研】清华保研失利,他如何迅速重整姿态,用考研拿下第一证明自己?

吴玮正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雕塑
本科院校|清华大学
本科专业|雕塑
初试|410分
英语| 78分
政治| 72分
专业一| 126分
专业二| 134分

“2022考研对我来说是一次赶鸭子上架的突击,前因是由于我的疏忽导致保研申请时由于学分未达到要求而申请失败,自大一入学起苦心经营的优秀成绩被2分未修的学分所否决,这对于当时以为胜券在握的我来说是一次无法面对的灾难——因为我完全没有做好无法读研的准备,而别的同学要么早已做好就业打算、要么早已想好出路或者顺利保研,只有我面对着百密而一疏的最坏结果不知所措。在经过两天的消沉和反思后,对失败的不甘心和挫败感让我有了继续尝试的动力,即参加2022年考研,用行动去拿回本应属于我的东西。
“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校训或许可以生动概括我的这次考研历程。在开始正式备考之前,我其实是经过了缜密的考虑才选择在本科即将毕业之际考研。虽然当时没有体验过,但我也清楚考研绝非儿戏,不是想考就能考上的,每个成功上岸的人必然都经历脱胎换骨的磨炼与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而这些势必会与我当时的专业学习和规划产生冲突。时值9月初,能够完整复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这时候才开始复习无异于冒险,但我基于以下三点还是义无反顾的开始了备考:一是我认为在学校复习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如果在毕业后再考反而会丧失这些优势;二是我的英语和专业能力(主要指素描、泥塑)经过三年的学习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减少我的复习负担;三是我对本专业以及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点在复试时是有很多优势的。
幸运的是,在备考期间我得到了很多富有经验和阅历的前辈指点,其中有我本系的老师和学长学姐,在此我将他们的指导建议大致归纳如下。”

一、 中外美术史
中外美术史我之所以放在第一个讲,是因为它通常是四门科目中最耗时间、任务量最大的一门科目。首先想问问各位本科期间是否有好好上美术史课,或者自己之前是否有认真学过,如果当时学的还不错的话,那考研期间会相对轻松一些;当时没怎么学的同学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从去年9月初才开始学,到最后也是考了126分(中上水平,过初试是没问题的)。美术史学习主要看学习方法和执行力,然后是文笔写作能力。
我去年主要是用多轮复习的方法来学的。美术史在横向上涉及内容广,纵向上考察深度深,想一遍就搞定美术史是基本不可能的,只有多遍的反复“啃”才是考研美术史的基本学习途径。多轮复习具体指的是:
① 第一遍做一个大致脉络的梳理,就像浏览一本厚书的主要内容一样,重点是要形成一些印象和感受,大致了解要学什么,期间可以在一些重点上划划线标注一下,这可以为我们后续复习铺好路;第二遍是进入系统地知识学习,跟着教材来就行,记得把笔记做好(习惯电子笔记的推荐“印象笔记”和“Xmind”这两个,前者是功能丰富的云笔记软件,后者是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笔记不需要每个字都写的工工整整的,主要是按点来记,这样效率最高。
② 第二遍复习时重点放在各个时期艺术的特征、来龙去脉、代表人物/作品,这些内容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支柱,后续的第三轮和第四轮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提炼;
③ 我的第三轮复习是通过大量书籍文献的阅读比较中完成的,即在不同的艺术史书籍中去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在加深记忆的同时还能从多样的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美术史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和考研科目,它不存在标准化的视角,只有标准化的答题知识点,这在论述题中尤为明显。因此书籍文献的阅读比较也为接下来的论述写作提供了帮助;
④ 经过前三轮的学习,此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史基础,第四轮的学习相对更主动一些。我当时主要是制作了一个超大的知识框架(内容量上已经不算框架了),涵盖了中外美术史所有的知识要点和近十年来真题的考察点,“框架”内容精确到随便拎一个要点出来就足够写一篇论述的程度,可以说这是彻底、全面的再一轮复习。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借此查漏补缺,把短板补足,把重点进一步完善,以应对考试的各种变化。
下面是我的推荐书目和一些个人建议。
推荐阅读书目
外国美术史:张敢《外国美术史简编》、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克莱纳《加德纳艺术通史》、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简史》、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
中国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巫鸿《美术史十议》、葛路《中国画论史》、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李泽厚《美的历程》

1.美术史学习的基础重在认识和理解。从这几年清华美院的美术史真题来看,考查更多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发散性认识。很多题目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很难拿到高分;以及看上去不认识、没见过,但是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的题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切忌抓住一个“标准答案”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遍遍不同方式的认识记忆、反反复复的加深印象来构建基础,再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达到活学活用的高度。学习时要注重效率、分清主次,如果基础扎实的话,拿个120分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一些复杂生僻的知识点。
2.论述题不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堆砌。很多同学往往会把论述当成名词解释或者简答的加长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点是肯定不行的。一个好的论述答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和充分的论据说明,因此在学习论述写作时首先要训练行文框架的构建,具体来讲就是看到题目后需要在5分钟之内按照命题相关知识点梳理一个自圆其说的论文大纲,在基本框架搭完后再进行细分。其实一篇论文怎么样只要看一看这个基本框架就差不多能分出好坏了。然后是把框架转化为最后的文章,这里就涉及基本的语法结构和具体的知识储备。一般我们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一上来就要用高度精炼的几句话抛出整篇文章的核心论点(阅卷时老师不会一行一行的耐心看完,往往是看完开头后就开始跳跃式阅卷,因此好的开头能让你成功一半)如果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是很有把握,可以先进行主体部分的写作,到最后写得差不多时再回来把开头补上也可以。
3.光背不练是万万不行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和心态的影响,在下面背的内容很难完全搬到答题纸上,我们在考场上看到考题时往往只有很短的思考时间和有限的书写时间,因此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把所背的知识点转化为有效的得分点是一个必要的能力,言简意赅是美术史高分必备的答题素养,这是一定要通过模拟答题和复盘讲解来多加训练的。


二、专业课二(素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清华美院雕塑系的素描是需要实打实的功夫的,像一些花里胡哨的套路或者风格可以不用考虑了。这里的功夫主要指的是在基本比例动态舒服没什么硬伤的前提下,你对形体的理解和对素描的认识(考泥塑人像同理),也可以说是对整体与局部的认识。

三个小时的时间不是要你把一个模特的图像照搬到纸上,而是要画出你的认识。在认识和理解过关的情况下,三个小时怎么说都绝对够用的。即一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的画法,三个小时有三个小时的画法,如果认为时间不够用,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原因了。
作为一个本科就在清华美院雕塑系学习具象基础的同学,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或者说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能养成正确的观察方式和一些好的观察习惯。拿具象人体来讲,观察方式简单来说关于就是你与模特、与作品这三者间的关系。模特是客观的,创作是主观的,最后的作品是需要基于主观控制的客观。每个地方的处理你都要心里有数,这是很难的,所以具象训练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

有的人可能看到这里就被劝退了,其实只要能一点一点的进步就很不错了。个人认为,在具象训练上想要提高,需要从至少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培养自己对形体的敏感度,提高审美层面对形体的认识。我推荐先从自现代主义艺术以来的雕塑开始学习,其中以布朗库西、梅斯特洛维奇、布德尔、马约尔为代表,重点关注他们对于形体的处理归纳,不需要照着临摹,可以试着去提炼他们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感受形式意味、学习形体处理、陶冶审美情感即可。二是要建立对人体形态的基本认识,熟悉一些基本动态下形体的构成关系。这里没什么好说的,伯里曼的人体结构和解剖图是一定要临摹的,巴莫斯的解剖也可以作为补充。临摹时重在建立认识,手上功夫不是重点,笔法不用太过拘谨工致,最好能同时进行写生实践,边实践边临摹,这样效果最明显。当以上两点都做得差不多后,就可以去跟一些大师学习了。在素描方面,觉得自己擅长全因素素描的推荐多看看意大利阿尼戈尼的素描,觉得擅长偏线性的素描可以看看荷尔拜因的作品。




三、政治
政治可以说是应试性最强的一门科目了,可以说整轮考研政治学习下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方法和内容。标准性较强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执行力,选择题和大题都需要耐着性子啃下来,功夫做到位才能拿到满意的分数。整个考研政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知识学习、选择题训练和准备大题。
1.知识学习方面可以选择徐涛的网课,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徐涛网课配合着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或者徐涛网课配徐涛的《核心考案》,在此不过多赘述。
2.选择题训练方面选择肖秀荣《1000题》,能全部做一遍最好,没时间的话就作为薄弱模块的查漏补缺或者强化模块的拔高提升来使用。11月份肖八是后期选择题复习的重点,至少确保这八套卷没有不会的或者不清楚的点,做的时候35分-40分为良好,40分以上为优秀。(一般肖八都会挑一些重点要点出题,所以能拿高分证明你基础很扎实)。
3.政治大题的准备是考研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我去年开始复习时间很晚,总共加起来只有三个多月,因此留给大题的时间只有后期的肖八、肖四,其中以肖四为主。不管你的复习计划是怎样,12月份是一定要留出时间去背肖四大题的,可以说只要肖四一到手就得开始背,背到上考场为止。肖四的大题会涉及到很多当年大概率考察的重点内容,因此背肖四大题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选择。(这里再提一句,肖四大题不只是押考察的话题,还会押设问方式。例如2022年是个中国人都知道肯定会考中共成立100周年的,但是这个主题也是有很多种设问方式的。真题中就从“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等人难以实现振兴中华的原因”进行考察,这点就被肖四史纲大题押中了,所以可见一斑)

四、英语
我英语(二)是78分,这在造型专业考研中应该算是还不错的。英语是继政治后标准化程度排第二的科目,对执行力要求也高。可能很多考造型专业的同学英语底子不是很好,甚至属于零基础,一提学英语就头疼,那么我要告诉你,在英语上要确保足够的精力时间投入,千万不能偏科!
考研英语的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从能力上来讲就是词汇量和语法,从方法上来看是背单词和做题。其中词汇量是基本,背单词是一天也不能停的。(除非你英语底子很好)单词书的话推荐当年的《恋恋有词》,最好把历年高频和中频词都背了,没时间也至少把高频词汇背熟。这里不建议一开始就按照A-Z顺序背,跟着恋恋有词的顺序背就好。记忆方法方面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来进行(b站有up主发过详细的教程,不过多赘述)。语法方面,自学或者报班均可,我的学长推荐过腿姐但我没试过,刘晓艳老师教的感觉还行,有自学能力的建议买教材跟着学就行,没必要报班。
词汇量和语法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开始刷真题(具体按照你的复习计划来),先做一套摸摸底,了解自己在哪块儿的提升空间最大,然后按着大小顺序针对性的练就行。其中小作文是考研英语最好套路的部分,我去年是自己照着十年来的真题范文做了两套左右的模板,开头、衔接、结尾的格式从范文里面选就行。重点是准备一下写作的核心词汇,比如2022年小作文的核心词就是“快递”,核心词汇加上模板,自己再顺着写几句就差不多了。

距离2023考研还有7个月,预祝各位同学能顺利上岸,拥有理想的未来!

所谓强者、勇士
就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走的
披荆斩棘之人
真正的强者在面对天堑时
绝不会以不可能为借口退缩
而是遇山开山,遇海造船
跨越重重困难也要取得胜利
玮正同学即是雕塑专业
真正的强者
他将成功视为囊中之物
在经历保研失败的闹剧后
果敢、决绝地选择考研
毫无犹豫和消极之意
这样的自信与勇气
成为他远航的桨与帆
伴随他驶向
更高更远的理想彼方
守得云开见月明
静待花开终有时
愿你在今后的人生中
没有努力会被辜负
没有耕耘会无收获
永不熄灭理想的火光
成为强者中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