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57):“e与π(8)——总结”

2023-01-07 13:02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在之前的几篇“e与π”系列文章中我大致的讨论了一下基本粒子——基本物理单位间的相对位置扩张、宇宙的膨胀与宏观时间的形成。客观地来说地来说,我对这部分内容——我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的说明尚且不够满意,我力图将我的文章——记述于其中的知识讲解到一个非常明晰的、随便来个理科高考生···好吧,理科高考生也确实不一定都能看得懂(而且现在高考物理好像都不是必考了),但我确实有打算把我文章中的知识解释到一个至少能让大学物理学系专业读者都能看懂的地步,而我认为我的这几篇关于宏观时间的论述——冠名“e与π”的这几篇文章显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没达到这个水平的原因倒也简单,我认为我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充分。

虽然我现在已经习惯性于将我的物理理论源质能量引力场论直接称之为“物理学万物理论”了——实际上我认为如果我能把我所有想说的东西说完,著文,最终留下来的内容应该能够当得起这个名号——但是我始终觉得我的理论也只是当前时代的统合性“物理学万物理论”的框架,根据我对这个框架的推演,我认为目前我的理论中论述的小于任意量子、是为构成量子的基本物理组成单位——“源质”与“能量”之下仍旧可能存在更小的物理单位,就像几百年前有人说他们已经了解了近乎所有的原子便藉此认为他们了解了宇宙间的一切,之后就被找到夸克的人啪啪啪的打了脸那样,我说我找到了“源质”与“能量”并认为它们是宇宙间的最小单位,但我也毫不怀疑在几百亦或是几千几万年以后还会有其他人找到“源质”与“能量”之下的更小单位,到了那时他们甚至有可能宣称“源质”与“能量”本为一体,只不过因为一些我现在尚不得而知的特殊的物理因素的影响,相同的东西最终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性质——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那我也只能说一句后生可畏了吧······

不过,嘛,不论如何,几百千万年以后的事情与我无干,反正我现在的见解应该就是这个时代——可能包括之后几十、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但应该不至于包括未来几万年的——人类所能对于这个世界产生的理解的极限,而在此基础之上我不得不承认,关于宏观时间、“e与π”有关的内容,我认为我的理解程度在三至七成,仍有可能留有部分···嗯,也有可能还有相当多的东西写下这篇文章的这个“时间节点”的我尚且不能理解,所以文章的论述尚且多少有点问题——有人就曾在评论区问了下:为什么时间单位选取为“年”?如果将时间单位替换为其他周期单位,例如“日”、“小时”、“分”、“秒”是否可行?——关于这部分问题我的评价是,时间单位必须选择一些有规律的宇宙周期单位比如我在这几篇用于时间转化的基本单位——“年”——这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同样的,我认为“日”——地球的自转周期——这种相对稳定的时间周期单位在计算中的应用应该都是可行的,这些稳定周期的选取与行星的所处位置——恒星有规律的、相对稳定的能量释放——换而言之也就是宇宙间具有相对规律的能量扩散、宇宙整体的空间扩张存在密切相关的因果关系,因此我认为只要选取的时间单位都是稳定周期单位它们应该在经过一定的转化、去除因量子层级的布朗运动导致的细微误差之后应该会得出和我的文章论述的观点相统一的数据和结论,但你要问我能去亲自证明它们吗?我的答案是“不能”,原因也很简单,我···嗯,我的数学基础确实比较拉胯,不太能做数学单位上的转化推论,而且,嗯,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我确实理解不够,所以,嗯,证明,很难,确实很难,这部分内容,嗯,等等吧,我觉得说不定我有可能哪天一觉起来就突然就理解了,当然地要是等我入土都等不到我的理解读者等不及了也不妨自己去研究研究我觉得也是没问题的,嗯,要是真研究出了点什么,我觉得读者去混个诺贝尔应该没什么问题,嗯······

那么,总之,“e与π”的文章到此就算是结束了(其实我写这篇文章原本是计划就随便对“e与π”花个一两百字稍微总结一下之后的内容就准备正式讨论微观最小球——也即是“光的传播媒介”、实质上的“空间节点”了的,不知不觉间写了快两千字,于是干脆改了“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7)”的标题,换成了个“e与π”的总结),总之就这样吧,从下篇文章开始我会正式的讨论“微观最小球”——“基本空间节点”的物理结构,从上篇完成微观最小圆的内容到这个微观最小球的文章也确实隔了一定的时间,读者有兴趣的话请再阅读一下之前已经发布了的“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这些讨论微观最小圆的文章,微观最小球的论述与其息息相关,那么就这样吧,嗯,感觉像是水了篇文章233,就这样吧,嗯··············

以上。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57):“e与π(8)——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