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ZP老师书信一则

2023-08-04 04:21 作者:离染blingbling  | 我要投稿

ZP老师:

    您好!今年突发疫情,我的工作也受了一些影响。不过好事多磨,终于顺利地上完了您这学期的课程。总体来说这学期的课程上半段我听的效果要好一些,因为疫情在家办公,所以读书和预习的时间要更宽裕一些。在您的课上我越来越能体会到预习和读书的重要性,准备得越充分,书读得越多,在课上收获得就越多。除了您的课程需要读的书之外,这学期我读的书是比较偏基础的史论入门读物,西学和中学都各自读了几本来补基础,对各个时代的人物和理论做最基本的了解。说来惭愧,我在2016年11月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幸运地去听了您的一节课(当时给我的感觉像挺天书一样),兜兜转转,时隔三年,现在才有要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和觉悟,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我稍微理解您上学期对我说的“文学是美的,也是难的”了。尤其是西方文论,那么多作者和理论术语,有时候会令我感到很混乱,但我想也是因为我还不够熟悉,还没下足功夫,一定要踏实地跨过这一关才行。最近一个月我尤其关注后现代部分,想弄清楚后现代到底是什么,在讲什么,上节课您讲到“柏拉图哲学是作为一种教化”(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误),给了我一些启发,然后我就去读赵一凡老师的《西方文论讲稿》,终于意识到我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了。我记得上学期我问过您“虚无”是什么,我现在的理解是当宗教、传统哲学(甚至科学)的权威与信仰不再成为人心灵的依靠,那就会滋生出一种极大的无助感,一切都是相对的,不再有什么真理和意义,因为就连真理都变成一种信仰和教化的方向了,由此我意识到虚无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正是因为生活意义的丧失,我才会走出家门,寻求生活的方向。最开始我的追求是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后来变成独立的生活,现在想想,都是各种欲望的变形,当一项愿望得到满足,立刻会堕入新的虚无。最近我也看了一些小说,比如《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卡夫卡的一些短篇小说,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虚无和幻灭的感觉,这就是后现代的洗礼吗?今年上半年世界上比较混乱,美国的神话貌似要破灭了,我总有一种要见证历史的预感。不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虽然感到心痛,今天这种状况想来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回望古典,是要建立一个新的信仰和神话吗?对真理的寻求也是一种信仰和寄托吗?就我个人的生活来说,生而为人,当曾经的信仰(家庭、科学)被打碎,那么唯一的路,就是自己来编织一条美而善的精神道路了。
    想到这里,反而感到充实。我的想法非常肤浅而空洞,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才刚刚起步,每次上您的课都会给我带来一些鼓励和收获,如果有幸有缘的话,希望下学期能够继续旁听您的课。
     祝您身体健康,诸事顺遂!
                                        SJY

                              2020年6月11日

SJY同学:

来信收悉。很高兴你这一学期听课、读书多有心得。后者更为重要,而你显然已经能够从自身出发阅读经典并思考问题,这一进步来之不易,值得祝贺。

今年的疫情出人意料,堪称史无前例。疫情期间,舆情汹涌,此亦见证人心世道之良机也。当然,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它不是最终的:生活到意义中、有意义地生存才是。希望你能见证这一点。

欢迎你继续来听课,下学期见!

ZP


与ZP老师书信一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