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公务员分析推理必考:“有的有些”
逻辑中的“有的” 在直言命题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核心概念须要各位考生予以特别关注,甚至可以说是“警惕”。这个核心概念即:“有的”。
1.逻辑中的“有的”,与我们平时的“有的”可能是不同的。而恰恰是这种不同,造成了我们思维上的误区,如果不加梳理,则在应试时非常容易落入命题人设置的陷井中。
2.逻辑中的“有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学习与理解整个直言命题及其相关推理的关键点。理解并把握好“有的”这一核心概念,学习直言命题的学习将起到不可估量 的作用。
在分析之前,请考生先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真并如实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 1:请问你对“红星小区的居民中有的人是教师。”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 2:由“大部分中学生是共青团员”这一判断,可以推出“大部分共青团员是中学 生”这一结论吗?
下面,分两个模块来探究逻辑中的“有的”这一核心概念。
模块 一

“有的”的基本概念 “有的”,它在性质上表示“有”,即“存在着”,是确定无疑的,但在数量上却是不确定的,即“有多少”它并没有说。比如上面的第一个问题中“红星小区的居民中有的人是教 师。”这句话,从逻辑上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从性质上来说,它确定了这个小区的居民中 肯定存在着居民,这是无疑的,大家也可以理解。
从数量上来说,它没有给出“到底有多少”居民是教师。如果仅有 1 个人是教师,可以 说“有的人是教师”;如果有 2 个人是教师,可以说“有的人是教师”;……; 如果有(全部 N-1)个人是教师,可以说“有的人是教师”。但如果这个小区里所有的人都是教师,那可不 可以说“有的人是教师”呢?可以,因为它表达了同样的性质:有、存在着。
因此,“红星小区的居民中有的人是教师。”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该小区的居民中 至少有一人是老师,也可能若干人是教师,还可能是全部都是老师,但到底是哪种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即只知其有,而不知有几。
模块二

“有的”的精确化 “有的”在量上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但在某些表达中,尽管也是不确定的,但在数量上却要精确一些。比如:一部分、大部分、50%、某个......下面我们对这些词进行一下辨 析。
有的:从 1 至全部,都是有可能的。
一部分:多于 1,而少于全部。可能的范围要小于“有的”。 大部分:多于 50%,而少于全部。可能的范围要大于“一部分”。
50%:整体数量的一半,可能的范围要小于“大部分”。
某个:数量为 1,但到底是哪一个不清楚。精确程度与“50%”相似。
问题 2 的“大部分中学生是共青团员”这一判断中,“大部分”是对中学生这一判断对象在量上的规定,即超过 50%但又不到 100%的中学生具有某种性质。但这种精确化的数量上 的表达,不可转移给其它判断对象,即我们不能由这一判断逻辑的得出“大部分共青团员是 中学生”这一结论。而只能用“有的”来表达对“共青团员”这一判断对象在量上的判断,即“有的共青团员是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