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以夺门之变结束,朱祁镇赢了皇位,输了国家

年后趁着弟弟病重搞了场“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不说,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功臣于谦。并把当初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们来了个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权的全是如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样的奸险小人。虽然过了没几年,这几个人也被明英宗清算,下狱的下狱(石亨),充军的充军(徐有贞),被杀的被杀(曹吉祥),可明朝的政治气象,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

正统朝“土木堡”的事毕竟年头远了,真正给后世攒下麻烦的,是天顺朝。
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朱祁镇被俘虏期间,亲信纷纷离他而去,连他最宠信的喜宁都投降也先,唯有锦衣卫袁彬不离不弃,为朱祁镇出谋划策除掉喜宁,在寒冷的天气给朱祁镇暖脚。但在朱祁镇复辟后,因不愿与朱祁镇宠信的逯杲和门达同流合污,颠倒黑白,而被朱祁镇恩将仇报,在门达以受贿为由对袁彬严刑拷打时,朱祁镇只说了一句话随便你怎么整袁彬,人别弄死,给我活的就好。

拥立英宗复位的三员猛将:大学士徐有贞,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相互之间先干起仗来,拉帮结派,你争我抢,最后相继败亡,虽说没惹什么大祸,可从天顺初年到天顺五年,这帮人来回折腾,至于国家建设之类的正事,那是顾不上了。天顺朝,总共就八年。
朱祁镇复辟为帝后,除了杀害于谦,清洗朝堂外,还做了这么几件事:他立刻下诏为给王振王公公正名,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并在京城智化寺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但接下来他干的事可谓是匪夷所思。

在今天北京的西大市街,从前叫西四牌楼的北面牌楼,曾有个“当街庙”,正是朱祁镇下令修建,纪念的是他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瓦剌太师也先是也。
据史料记载:“据闻明英宗北狩,后为额森(也先)放还朝,感其义,为之立庙,故北面。”
河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政权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1461年(明英宗天顺五年),鞑靼部的孛来多次侵扰明朝西北地区,入寇永昌和甘州,但是被凉州都督毛忠打得大败,孛来遣使向明朝求和,恳求入贡。明英宗朱祁镇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孛来入贡有一个要求就是由陕西兰县入关纳贡。原先蒙古部落进入内地纳贡,都是从山西大同进京城,大同是明边防重镇,守卫森严,而兰县是进入河套草原的必经之路。于是,鞑靼部的孛来使团经兰县入贡,然后返回河套平原,接着就不走了。这一水草丰美的养马之地,就此沦陷。边患一直影响到明武宗期间,影响深远。

还有一件事,也是朱祁镇不经意做的,这件事责任不在他。
努尔哈赤的祖宗,董山由于实力弱被其他部落打到了朝鲜。天顺年间,为了平衡实力,朱祁镇对董山大力安抚,甚至开放抚顺关马市,使得建州女真迅速壮大。
《明朝那些事儿》这样评价朱祁镇: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