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學講故事和聽故事
早晨小君,快八點起床,經常起來很早在看各種書籍,今天我們所有人幾乎同時進入他房間,他很煩躁,把大家推了出去,也是不舒服的離開了,包括弟弟,唯獨留下了媽媽,媽媽利用這個機會和他講故事。
我說你知道刺蝟嗎,身上的刺會傷人的。
他立馬解釋說滿身有刺是豪豬,而且動物這些是自我防衛。
那我說如果你身上有釘子,是不是也會刺傷人。他們想來看看你,因為你房間有智能播放機。想來聽聽,順便看看你每天在房間看看你。
然後我說媽媽最近看到一句話,聽說這句話很有智慧哲理,想問問你,你腦子轉的快,媽媽半懂非懂。
別人眼裡的你不是你。
你眼裡的自己也不是你。
你眼裡的別人才是你。
小君說:別人眼裡的你,就是別人看到的你只是表面,沒有看到本質的。
你眼裡的自己葉不是你,自己往往喜歡看到自己的優點,忽略自己的缺點,喜歡掩蓋自己,所以很不真實。
別人眼裡的自己才是自己,如果看到別人的不足,說明自己也是存在的。
媽媽說:看到別人的不足還要看你的心態,如果你是生氣,不滿的指出來別人的缺點,那說明問題有點嚴重,如果德高望重的智者指出來,一定是給棒喝。
小君突然一轉給我急轉彎
為什麼狐狸走路總會摔跤?
還告訴不要按正常思路來。有趣的急轉彎,知道答案會恍然大悟。
順著這個思路小君說要給我講一個故事
省略白話,意思接近以下孔子對待兩個弟子的態度
1、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
2、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也有一些遗憾。
我想他意識到老師和父母在乎他才會干預他的行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三觀慢慢形成的過程,有點模糊,但是看到了成長,就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