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96工作制争议背后的行为经济学解析

2019-04-13 15:37 作者:此在之玄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996工作制的问题,除了许多打工者表示支持以外,还有很多企业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提出混日子的不是兄弟以及乘年轻享受996的观点,两方看似都各有各的道理,但却都无法说服对方,那么员工和老板之间就996工作制之间存在争议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社会规范装上了市场规范。

我们先来看看员工和老板之间对996工作制的观点有哪些。

员工:1、996工作制不符合了劳动法的规定;2、我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3、身体无法承受高压的工作强度。

老板:1、年轻时只有更多的奉献和付出才能在日后有所成就;2、年轻人的身体是可以承受这样的高负荷工作压力的,老板的工作时间甚至都要高于员工许多;3、员工拼命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公司的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员工的观点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中心思想,那便是按劳所得天经地义。

老板的观点同样用一句话归纳一下,年轻时高强度的工作既是日后自我成就的捷径,也是为了公司整体发展成为行业领袖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的方式。

解读完老板和员工的看法,我们再来看一下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是个啥,这里我们引用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一书中对两者的定义: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之间互相的友好请求。你能帮我搬一下沙发吗?你能帮我换一下轮胎吗?社会规范包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的报偿。你可以帮邻居搬沙发,但这不是说他必须马上过来帮你搬,就好像帮人开一下门――它为你们双方都带来愉悦,并不要求立即的、对等的回报。

另一个世界与此截然不同,为市场规范所统治。这里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这种关系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事实上,它同时也包括了自立、创新,以及个人主义。但是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如果你处在由市场规范统治的世界里,你按劳取酬,它从来就是这样的。”

对比该书所提出两种社会行为的观点,不难看出,员工只因为和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从而成为员工的,因此在员工的观念中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成为了其对工作的主要社会认识,这明显属于一种市场规范的认识。但老板不同,老板并不是因为和公司签订了某种契约才成为老板的,往往是因为其个人的价值追求才创立公司成为老板的,因此对老板来说,工作是让自己获得愉悦的方式,而公司是其原意为之奉献的对象,因此老板对为公司工作的认知是一种更加偏向于社会规范的认识。

关于这两种规范,《怪诞行为学》中还列举了许多例子,我们可以挑选一个来看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一部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小说,其中记载了一段,小汤姆被阿姨派去粉刷篱笆,然而小汤姆觉得自己一个人刷篱笆效率并不高,于是他希望小伙伴们帮助他,那他要如何说服小伙伴帮助他呢,于是他就故意在小伙伴面前很开心的刷篱笆,并和小伙伴们说,有哪个小孩能如此幸福地天天刷篱笆呢,于是在这里信息地包装下,小伙伴们纷纷帮他刷篱笆,甚至还有拿了糖果来换取这种刷篱笆地“特权”。

其实很多老板和我们的小汤姆用了一样的方式,将工作变成一种“特权”,这种特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快乐、延迟取得愉悦等概念来让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往社会规范的上靠拢。不过从现实来看,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不然也不是出现996工作制争议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老板们的招不管用了呢,这里要提到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挤出效应。

我们再换个例子,美国一个老年扶助机构曾经到律师协会找律师是否愿意以30美元一小时的价格帮助老人提供法律服务,几乎没有律师愿意以这个价格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当机构提出是否可以让律师免费为老人提供法律服务,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律师都愿意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一旦和律师谈钱律师就会考虑市场规范,并不会再考虑社会规范中对老人救助这样一种公益的概念,和员工之所以成为员工,正是因为签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的核心其实还是工资,用多少工资来计算员工的劳动量是一个员工进入公司最开始的想法,因此员工进入公司工作来源于市场规范,这也是为什么996工作制争议中员工会强调违反法律的问题,这正是一种是市场规范的思考模式,但老板对此往往避而不谈,因为老板对此的想法属于社会规范。

正是老板用社会规范来要求员工,而员工却用市场规范来衡量老板的要求,这便是两者矛盾的主要纠纷点,当然我们很难评论说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孰优孰劣,但如果两者交流的逻辑起点本身就出了问题,那么大家是无论如何都没法聊出一个结果的。笔者只是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对此不作价值评论。

看了此文的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欢迎评论和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行为经济学的问题。

996工作制争议背后的行为经济学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