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清朝】新加坡先贤林文庆的足迹(中)

2020-09-30 01:15 作者:广州武术_巭  | 我要投稿

因为《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是第一本林文庆传,也因为国内对林文庆的研究还较冷门,研究还待深入。翻阅这本传记中的“林文庆年谱”,看到林文庆是1911年奉清廷肃亲王谕令,从南洋前往北京担任清内务部医务顾问及北京西医院监督。

不过,笔者最近在翻阅《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中,看到一封1910年10月21日,《泰晤士报》记者“北京的莫理循”的朋友谈到林文庆的信(莫理循和林文庆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校友,或许在林文庆到北京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比较密切),说明至少在1910年,林文庆在北京已是非常活跃而有影响的人物了,而且林文庆还在北京做出了一件颇具影响的事。

这封信是英国驻华使馆的医生乔·道·德来格从北京写给回到英国休假的莫理循的。莫理循于1910年1月从北京出发,以记者身份独自穿越中国西北,并对丝绸之路作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后从新疆出境,经俄国回英国休假。直到1911年3月,莫理循才再次回到北京。莫理循离京后,委托乔·道·德来格替他照看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家。

乔·道·德来格在信中说:

中国正在大办教育,人们惊讶地看到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小伙子成群结队地涌入北京,他们能够讲英语(讲得不见得很正确),并准备依次通过数学、政治经济、普通地理学的考试,所有的人都梦寐以求地想去美国。教育部袖手旁观,不予帮助,因为那个部的官员都是些无能的官员,丝毫不想进步。这些官员的信条之一是限制一切教会学校,不予任何承认或鼓励。他们拒绝协助协和医学院授予毕业生学位,我们曾就这个问题与之进行过斗争。幸而,目前在此地的林文庆得以使肃亲王同意,民政部(内政部)将在法律上认可该学院自行颁发的毕业文凭。

信中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当时应该叫“北京协和医学堂”,或“北京协和医学校”,是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的一所学校。191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买下后,才建立了后来熟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从信中可知,当时的协和医学堂,不能授予毕业生学位,经过林文庆的努力,肃亲王最终同意协和医学堂可自行颁发毕业文凭。协和医学堂1908年正式上课,有14名外国教师,到1914年共毕业了38位学生。民国成立后,该校的毕业证书上盖的仍是“协和医学堂之图记”的章,而这正是林文庆努力的成果。

林文庆为何与肃亲王善耆有交情呢?有一段非常巧的故事。清朝末年,风起云涌,大清江山有倾覆的危险,位高权重的爱新觉罗·善耆自然不甘于现状,身在朝廷,不仅与革命党有交往,甚至还与日本人有交往。

他把女儿送给了日本人(即后来的川岛芳子),并将财产也转移到日本。他还把儿子送到国外,其中一个儿子到新加坡,正是拜在林文庆门下学英语。于是林文庆与肃亲王有了交情,并在1910年帮了北京协和医学堂毕业生的大忙。

*用演讲激励留学生*

乔·道·德来格在这封信中还说:

昨天晚上,“回国的留英学生”,设宴招待弗雷德里克·卢嘉德爵士和我们几个人。一共有四十多人……

他们请林文庆讲话,他的讲演十分动人心弦,他极力主张归国留学生不要迷恋于官场生涯,而要记住他们有责任把英国学到的知识移植到远东来。“清理你们的肮脏的街道,你们的成堆的垃圾以及引起许多疾病和使人痛苦的那些东西,”

他大声说道:“从清理你们自己的住宅、你居住的小巷开始!”所有在场的人似乎颇为惊愕,但是,仍认为他讲得很出色。目前,在北京有三个最能干的人:林博士(林文庆)、伍博士(伍连德)和夏天保博士。

这是一百年前林文庆的声音,对那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海归”来说,至今仍是逆耳忠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林文庆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也是一个儒家信条的提倡者和践行者。

发表演讲十一年后的1921年,他被陈嘉庚请到厦门大学任校长,在长达16年的时间,他的所作所为一直忠实于他在演讲中说到的那些信条。1927年,因厦门大学资金不足,林文庆捐出全年工资6000元。

陈嘉庚曾说“(林文庆)在南洋之事业,如数十万元之家产,与任数大公司之主席,按年酬金以万数”,林文庆为了厦大,将其全部放弃。林文庆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演讲中的“豪言”。


【中国.清朝】新加坡先贤林文庆的足迹(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