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贾宏声传记片观后感

2021-08-06 13:42 作者:unicorn2019  | 我要投稿

(其实是动态字数限制没办法)

看完它,精神上非常疲惫,谢谢贾宏声和他的父母。我从没想过这是他和真实生活中的父母一起演的。据说他的父母都是话剧演员,这样一个演员之家,还有他们家的真实故事,挺让人上头,这种疲惫就像梦魇,在影片中宏声张开手臂由着自行车下坡时候,我甚至感到吸一口气肺管子都隐隐作痛的压抑,但说不出来。

我挺能共情的,有时候太能共情了。我总是忘不了贾宏声在烈日下扭曲痛苦瘦到脱相的那张脸,那不是演,那是真的快寄了。还有他那对泠冽任性很特别的眼睛,每次眼睛看人还要翻一下,特别凉,又特别刺,就连他父亲都不太敢直视。他狠狠抽了他爹两个耳光,然后吼了一声跪下用洪亮的声音道歉磕头,这太虐了,这太虐了。

贾宏声为什么这样?影片中给出的一些线索主要指向了他演艺事业的受挫。在我理解那是一种魔怔。他的农民家庭出身和他的艺术工作之间的鸿沟,一开始让他备受嘲笑。被人喊傻波伊、莫名其妙的古装和只能呆滞的硬着头皮尬演。其实他算宠儿,优越的外形和后天的努力加起来,使他大学期间就片约不断,这背后也有极苛刻的投身和投入。这表现在全方位抽离出日常生活、打扮得特别舞台化、不许闻见肥皂气味、厌恶父母老土的生活方式和不思“改变进步”(穿牛仔裤、改变说话口音等)的惰性。很细节的一处还有,贾宏声是东北人,他一直非常努力说北京话,从头到尾。他为了父亲的一句咋办,训儿子一样训了十分钟要求父亲改变说话方式来寻求进步。这和他做演员旷日持久训练口齿有关系,也看得出来在这种全面“清洁”自己来寻求“拔高”“进步”的努力背后,撕掉了多少层原本可以提供慰藉和温情的日常生活联系。那些看起来于高雅的表演有害的日常生活、细细碎碎的关系、让他曾经感到窒息和逃离的家乡的网。他难以处理这种取舍和紧绷,像一把弓最后拉崩了。当他在草地上挺起身体抓紧小草,最后归于扭曲压抑的嚎哭,可堪怜悯,谁都知道他在经历着什么样的痛苦,他就像在一架郭德纲攒的、用布条缠起来、马上要散架的破自行车上恐慌着,他控制不了车子,又下不来车,每次都是摔个稀巴烂,而每当这种哗啦啦作响发生,他只能领受这种循环往复的坍塌。这是苦难的,人们可以探讨一千一万句何以至此,但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事情永远只能从事已至此开始谈起。当这种苦降临到自己的家人这里,像老两口那样体面隐忍地过着每一天,默默地承受,在每一件小事上细心和努力,甚至要面对危险和对自尊的抛弃。很多观众发弹幕说这样的父母夫复何求,其实我恰恰觉得,他的父母懂他,至少懂他在经历什么,只是他们能做的太有限。每个人都只能做很有限,这样的苦不可撤销也不可有任何人从旁协助,大概一切都是运气。


二十年过去了,虽然不能放在一起比,这样的痛楚还在年轻人皮肉之下分散地滋长,化为不同形态。因为一代代的人虽然不断退场又接续登场,凋零和生长,却都不愿面对真实和期望之间的裂隙,好在宣泄越来越多,有了网络,人们不再只能到大桥底下骂路人喷口水,或是在斜阳下野蛮地骑自行车俯冲下坡。有了网络不知是更广阔还是更窒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平行空间里所有的嘈杂同步发射、群魔乱舞,一边是极度放逐于癫狂的发病消解,一边是鸡胸肉少切了一块就决堤的脆弱敏感。说共鸣,何处没有共鸣,却为何共鸣后越发孤独。

最后依然感谢贾宏声和他的父母。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上庸俗虚假的青春作品总以成人既得利益者的幻想视角,绞尽脑汁在堕胎、车祸、多角恋这些洒狗血的选项中拉扯,带着一种无耻的嘴脸把玩设计者头脑中的规定情形的苦痛。甚至是各种在台上做戏的综艺节目,用阶层差做噱头消费、玩弄这些底层人攀爬碰壁落下的苦和伤。市场上,再无贾宏声这样撕开自己的真心摆在盘子里一一呈上来的人。他把自己撕裂有多危险,血肉模糊的暴裂就有多迷人,一切终将在永无止境的缠绕里打成死结,当他这样剖析自己的时候,我觉得很刺眼。我累了,也很羞愧。为消遣别人真实的撕裂感到有愧。

贾宏声传记片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