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曲线参战”,乌克兰通过新法案,外国人享受正规军待遇
据有关消息报道,乌克兰最高立法机构拉达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允许外国国民或无国籍人士在乌克兰国防部服役。这项法令的通过非同小可,它意味着前来支援乌克兰的外国人可以直接加入乌克兰部队,成为正规军,在法律上几乎就是乌军。
早在俄乌冲突之前,泽连斯基就已经签署了一份允许外国雇佣兵支援乌克兰的法令。但那仅仅是雇佣兵,在规模上还是有限,而且对手是强大的俄军,实在是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乌军在进行补给和军事支援时必然会首先考虑到正规军,雇佣军的作用更像是“辅助”。但开放雇佣兵的意义非同小可,据有关人士透露,有一部分英美的高级军官挂着雇佣兵的头衔前往俄乌冲突的前线,表面上是“教员”,可实际上更有可能是直接指挥乌军作战。
目前俄乌局势已经逐渐明朗,俄军在顿巴斯地区集结兵力,乌军也在调遣部队针锋相对,双方即将在顿巴斯地区展开决战,乌克兰在这个时候通过新法案,明显是在为北约的“参战”做准备。
从当初冲突开始,乌克兰就已经请求北约出兵,但北约非常坚决的拒绝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法国、德国等国家不愿卷入战争以外,还有俄罗斯的威慑。普京已经对北约进行的严重警告,一旦北约出兵,那么俄罗斯将考虑动用核武器。
北约在法律层面上还是没有出兵,但这并不代表暗地里不会渗透进乌克兰,北约国家已经以援助为由向乌克兰支援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武器。就在最近又追加了几个亿的军事援助,甚至准备把重武器也抬到乌克兰助战。
由于乌军和俄军的差距实在是过大,短期内乌军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不仅国土大部分被俄军控制,甚至首都都岌岌可危。制空权也安全丧失,只能是龟缩在碉堡里战斗。现在决战在即,乌军是不是真的能战胜俄军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一定要寻求北约的帮助。
乌克兰议会集体通过了新法案,这样北约军队便摇身一变,成了乌克兰的军人,这样就完美避开了“北约参战”这个敏感话题,为北约的大规模介入提供了法理基础,一旦乌军在决战中被俄军战败,那么在乌克兰境内就可能会出现大批的“北约自愿军”,但这个自愿军并不是1万或者2万的规模,有可能是成建制的正规军队。这些自愿的军人将会阻挡俄军前进的步伐,防止乌克兰被全境控制。
那么这个新法案的公布导致北约大量军人成建制的赶往乌克兰,是否就决定了俄军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失败呢?
总得来说,俄军和乌军的差距是很大的,除非北约直接介入战争,不然乌军是毫无胜算的。
俄军和乌军从双方实力上就有着根本的差距,双方士兵的军事素养、武器装备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如果不是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大力援助,俄军可能早就占据乌克兰全境了。
这一现状是客观存在的,西方国家的援有限援助只能是推迟乌军失败,并不能直接影响战局。但如果北约是派出大量部队直接参战,那意义就完全不同,可以说俄罗斯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曾发生在乌克兰平原的克里米亚战争便是例证,当初的俄罗斯和法国在教会归属上存在矛盾,而奥斯曼土耳其听从法国的决定令俄国恼火,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一开始俄军在面对装备落后的土耳其军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俄黑海舰队甚至全歼土耳其的小帆船。
但随着当初英法联军的介入,俄国开始失去黑海的制海权,并在乌克兰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只能签订条约求和。
现在的俄乌冲突和当时的情况类似,乌军的情况和当时克里米亚战争时的土军差不多,但不太一样的是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人,而如今俄罗斯总统普京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当时的尼古拉一世没能成功阻止英法介入战争,但普京却明白西方势力介入俄乌冲突的严重性,他提前布局利用一系列手段使得北约不敢轻易加入战争,因为普京深深的了解,一旦北约参战,俄罗斯将走克里米亚战争的老路。
不过俄罗斯的处境也并没有当初那么不堪,当时的俄国几乎没有盟友,被所有国家孤立。但现在的俄罗斯拥有一大批的支持者,从中东地区到印度再到中国,这庞大的盟友们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被轻易打败。
俄罗斯甚至可以抄袭乌克兰的这个法案,直接在国家杜马通过外国公民可以参与俄乌冲突的战事,那俄军也将如虎添翼获得巨大的优势,不过以俄军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远没有达到需要外国支援的地步。
不过乌克兰会去通过这个法案,就已经说明乌军处于劣势了,取巧的出现前提就是实力不均,只有弱势的一方才会去不断的思索方法,从乌克兰决定签署这个法案的那一刻。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就已经丧失了一大半,大量涌入的外国资本与外国军人将会洗劫乌克兰的一切。等到战后,哪怕俄军退出了乌克兰,也不能保证战胜者就能顺利的退出去。
乌克兰得到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迟早有一天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归还给这些“盟友”,一个国家要想保证自身安全,并不是加入军事组织或者有强大盟国就可以的,而是要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