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纪念篇——公众号一周年啦!
. . . 🚎🚎🚎 . . .
2022年7月25日,经过充分准备,笔者在这个粉恒(CK6106NA3)下线一周年的日子,成立了本公众号,发表了如下文章:启幕·成长(超链接可点击)如今,春夏秋冬一轮已逝,回首这一年的时光,笔者共计发布了40篇文章(包括图片信息),同时由于毕业班生活繁忙,在过去的这一个学期,笔者并未进行正常频次更新。可当笔者返回平台时,看到的不是观众们的相继离去,而是大家一如既往默默的支持,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公众号,除却真挚的感谢,无语多言。
笔者既然有所成长,想必诸位车迷朋友,也一定有自己的成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很荣幸邀请到了几位车迷朋友,畅谈自己作为车迷的心路历程。不妨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备注:本文篇幅创下新高!!!
1.原作者@郭贤皓——漫漫求学路,电车伴我行
漫观中国大陆数百个大小城市,只有十几个城市的街道上有无轨电车在运营,其中自然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名副其实的大都会,因此无轨电车常被当做大城市的象征。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太原“后生”,在太原这样一座有无轨电车的“大城市”,颇感幸运地度过了这整整九年乘坐无轨电车的求学生涯。



忘不了小学时,每天在“滴——学生卡”的语音中,背上小书包来到课堂,又将一天的知识与见闻背回家。小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孩子们放学后的一大乐趣,就是跑到公交站上,像数鸭子一样看着一辆辆公共汽车来来往往,而背着两根辫子的电车最是与众不同。
记忆中,无轨电车103路不仅是并州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太原公交用心服务的“流动窗口”。上车时司机师傅热情的问候,到站前详实的换乘信息提醒,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都让乘客赞不绝口。小小的电车,承载了无数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

人们总希望万事如意,可是任何一条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在中考时,我遭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滑铁卢,以一分之差与山大附中失之交臂,永远离开了有轨电车驰骋的街区。而太原市的电车也迎来了多灾多难的五年,地铁和高架路的修建使得除103路以外的线路全部停运,103也因双塔西街高架建设面临长期缩线的窘境。虽然去年国庆,公交公司重新恢复了105路,但是私家车的普及、线网等基础设施的老化与电车厂商的倒闭也再难让太原无轨电车的运营重回当年风采。
自三年前我步入象牙塔的大门起,我利用假期时间走过了祖国许多城市,观赏美景之余,我也体验了其他城市的无轨电车线路。从北京102路到上海中运量,从郑州BRT到杭州K155,同样的辫子,不同的运营理念,让我看到了太原无轨电车走下去的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轨电车+快速公交”、“无轨电车+城市文旅”、“无轨电车+最后一公里”等多种新型运营模式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古老而有趣的公交方式,太原无轨电车以后将如何继续前行,我和无数太原市的莘莘学子,将拭目以待。

上海14路换新“申沃”牌S5A无轨电车 | @郭贤皓


提到103路,想必大家都记得7月20日103路全程供电线网停电的事情。电车公司出动中通世腾(LCK6116EVGA)、中通N8(LCK6856EVGA2)以及中车12米纯电动(TEG6129BEV15)三种车型共计8辆车上线支援一整天,如下图:



2.原作者@某只作者——我 · 公交 · 童年
看题目,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我只记得,在某个下午,小小的我,看着大大的车的身影,缓缓地开进站台,门缓缓打开流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司机十年前在说,十年后也在讲的迎客语:“您好,欢迎乘车”。然后又是一声清脆的响声,发动机开始欢快的连续的轰鸣。我依旧记得,824路、864路的双层车,像一只大船一样,上了车直奔二楼,在最前面的座位看着窗户外面,体验那种俯视一切的感觉,懵懂的我得到了 极大的满足。我总是怕树枝打到我,因为车实在是太高太高了。也许,还有835路支线,曾经只有五站的快车线路,在空旷的滨河路上飞奔,我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汾河,幼小的我就在想象:也许坐大游轮也是这个感觉吧,只不过我在地上,游轮在水里。



嘈嘈杂杂的起凤街,拥挤不堪的后铁匠巷,以及掩在广场后面的五一东街,是104路电车经过的地方。我在这地方登上电车,紫色的车身在夜幕中并不显眼,黯淡的车灯勉强照亮道路,车“吱吱呀呀”地走起来,小方头摇摇晃晃,幼年的我,以为电车在开心地跳舞。这些经历让我对恒久留存着特殊的情感,说起这些,总是红着眼眶,这些车,这些事,早已随着时间像水一样流走了,只剩下怅然若失的我,和这些鲜活如初的记忆啦。

上述这位作者提到了于2014年3月13日已经停运的104路电车。那么,不妨让我们跟随照片的脚步,回顾那个“大辫子”满街跑的峥嵘岁月:



102、104、105路纸质内牌,传递古老的气息 | 上述三图@童话镇的邮递员



3.原作者@4-6532——与812路的不解之缘
至今为止正式入圈已经四年了,但是要说我和公交的故事,那就可以从我很小的时候谈起了。
往前推十多年,我仍然在党校路附近居住,当时党校路上有812路,39路,840路,824路,车型涵盖了铰接到双层到长江,甚至偶尔会看见868路的“蛤蟆”出来跑824路。这时候还什么也不懂,但是我已能根据车辆外形看出线路。省委党校的站牌在党校路与师范街交叉口,线路会从学府街拐弯进来,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线路的路号,上车时会让我妈抱起我来刷卡,感觉很开心。好巧不巧的是,812路正好可以到达山西大学门口,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上山西大学看“长辫子”——这里的长辫子指的正是103路,当时103路还在使用重庆电车和老式扬子江电车,车身花花绿绿的十分漂亮,每次看着就不想走,我妈要着急回家做饭了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对公交的热爱正是在这时埋下了种子。
等到我再长大一些,家里买了一套当时比较流行的小火车给我当玩具,而我的玩法真的出乎意料。四条弯道拼出来一个圆盘当方向盘,然后用两个积木当前后门按钮,又自己做了一盒手刹,再拿几根直道当油门刹车离合,你别说还玩的不亦乐乎,有模有样的。线路嘛,肯定是我最熟悉的812啦,当年可是可以把全线站点背下来的,什么电机厂,塑料公司,北联干休所,三营宿舍,社科院招呼站一系列老站名我都记得。玩的时候嘴上模仿着发动机的声音,到站了还报站,然后说迎客语“你好欢迎乘车”,真的学的有模有样。后来有一天我发现812路更换成了粉白色的新车,还挂着大红花又有电子显示屏,十分好奇,拉着我妈就上车坐到了八一路口还不尽兴,这批车就是太原的第一批恒通纽曼。当时还偶尔有一台873的老飞机(WG6850NQP)出来代跑812路,每次都非要等那一辆车,即使有一次上学快要迟到了,还非要拉着我妈在山西大学等着后面那个老飞机过来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由于加气站调整,这批新车很快更换为了较旧一些的绿皮城星(CKZ6108NB,如下图),上方电显会发出耀眼的红光。每天早晨我和我妈出来前往车站,我总会和我妈说,快点快点,那个车发红光肯定是812,我们还要去学校呢。

虽然后面为了方便上学而搬家了,812路仍然陪我渡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感情也延续了好久。后来因为道路改造,812无法在坞城路师范街口左转,只得改变走向,曾经记忆中的长风街,体育路大循环也不复存在了。2020年,812路为了配合覆盖盲区,从并州路撤出,走向彻底改变,原来的812路不复存在了。可世事变换,沧海桑田,我对812路的感情还是无法磨灭,以至于我至今仍然记得其最初的所有老站名。线路可以改变,记忆必然永存!


4.原作者@公鸡爱好者——浅谈太原公交“龟速爬行”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公交,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莫过于一个字:慢。我对其他城市并不了解,单拿太原来说,近几年车辆更新换代,车速本应得到提升;恰恰相反,一连串的减速政策接踵而至。今年实行的右转必停,更是引来乘客、司机一片骂声。

电车公司861路(原916路车辆)“右转必停”标识
何止太原,许多城市的公交公司都以安全为由降低车速。但车速慢真的安全吗?众所周知,S18路是太原公交平均时速最慢的线路。全程仅3.3km,S18路需要走17—20分钟。这来源于四公司某知名人士(具体咱就不点名了)固执地认为:车速越慢越安全。于是,在他的管理下,太原公交平均运行时速倒十的线路中,四公司独占九席。不止这九条线路,大多数四公司所属线路、基本都被乘客广为诟病。

但是,四公司的事故率仍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今年三月,833路在东关口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最近,车速倒数第一的S18路梅开二度,再现交通事故。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四公司发生的交通事故与其他分公司相比,并没有少多少。
“十次事故九次快”,这句话意在提醒驾驶员不超速,绝非要求驾驶员“龟行”。如果车速过慢,很有可能造成道路拥堵,进而导致加塞、变道现象频发,导致事故的发生。
再次以“牛王”S18路为例,S18路在途经双向两车道的柏杨树街等路段时,长期以不足10km/h的速度运行,由于这些路段违停车辆多、车流量大且道路狭窄,极易引发交通拥堵。许多跟在S18路后面的车辆(甚至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由于S18路车速过慢,不得不逆行超车,这样不仅容易导致这些逆行超车的车辆与对向车辆相撞,也容易导致公交车与这些车辆剐蹭,不仅没有保证安全,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再举个例子。曾属于四公司的71路也是“知名牛车”之一。71路全程需要走三个高架桥,高架桥上限速多为80km/h。而71路却“鹤立鸡群”,以30km/h的车速在高架桥上“爬行”。这样看似安全,实则相反。当别的车辆都以较高的车速行驶时,如果有一辆车以较低的车速行驶,很容易造成道路拥堵,还容易引发追尾。也许有些夸张,但因车速慢导致高速上发生连环相撞的事故已不是一起两起,这也是高速设定最低限度的原因。

此外,车速慢,还导致了乘客的出行效率降低,进而导致一些乘客放弃公交出行。乘客减少少,公共交通行业逐渐衰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减速→乘客减少→减趟→乘客减少→继续减速、减趟的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就是私家车剧增、资源消耗增加、停车难、道路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凡事均有两面性,当过度注重某一方面的“利”时,它的“弊”也会显露出来。不止是车速快与慢,许多事情如果顾此失彼,终会得不偿失。两害相较取其轻,才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我也呼吁太原公交四公司以及全国各地以为车速慢就安全的公交公司:物极必反,车速越慢不一定越安全!安全与效率要统筹兼顾!

5.原作者@Deutscher Meister——浅叙821支优化建议关于太原公交的某条线路,我只能用我小时候常用的一句话来形容:你有这个线路是对的,但是你趟太少是不对的。是的没错,说的就是附近的821路支线,一天18趟的家伙。本线路连接江阳化工厂和胜利桥东,原走向是江阳—南寨—迎新街片区—柴村桥—柴村片区—和平北路—兴华街—胜利桥东,后来为了覆盖摄乐桥和选煤厂(因为866停运)而改线大同路摄乐街汾西南路北中环。这条线路本身走向还是比较可以的,毕竟为了覆盖盲区。最大的缺点就还是上述提到的:趟太少。目前821路主线已经改到新城停车场发车走新城南大街,里程减短,完全可以抽调1~3台配车给支线加车,减小支线的车距,让沿途居民的出行能够更加便捷。

补充:821路于7月10日和S14 314 914路迁至新城停车场发车,是新晋车场又一令人愤怒的调整。

听完了大家的故事,这圆满的一年,在今天的最后一分,笔者终究一步一个脚印把它走完了。时过境迁,告别又相逢,在下一个周年里,笔者期待同大家继续进行深度互动,推动本公众号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