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传番外 刘铤庙宇叙述
鹿港威灵庙俗称「大将庙」,因台语发音与「大众庙」相似,而早年被误为祭祀无主孤魂的「大众庙」。而「大将庙」早年因位处坟区旁,又每年主持中元普渡的「收庵」仪式,可能也因此被误为「大众庙」
「收庵」在鹿港已有百年历史,原为每年农历七月鬼门开后,街坊路祭无主孤魂,而在七月鬼门关时,由大将爷负责收回有灵无主孤魂,此为「收庵」。而随时代演变,目前多在农历七月十五集体普渡,所以威灵庙的「收庵」法会也改在七月十五举行。
据威灵庙庙史记载,始建年代约在清康熙年间,清乾隆甲子年(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增建,清嘉庆乙亥年(嘉庆廿年,西元1815年)重修,翌年完工,清光绪辛卯年(光绪十七年,西元1891年)再次重修。日治时期1937年,旧庙拆除,暂厝顺义宫,1945年起开始重建新庙,至1954年全部完工。 1973年起改建牌楼及整修大殿,于1980年完成。最近一次整修为2009年,2014年完工安座。
威灵庙主祀大将爷刘綎,出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西元1568年),诞生时毫光灿烂、满室生香,众以为奇。明朝万历年间,满人为乱,刘綎智勇双全、手执大刀,威猛如天神下凡,屡建奇功,遂有「刘大刀」之名。然明万历四十七年(西元1619年),时刘綎年五十一岁,于阿布达里冈(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一役,力战皇太极,然寡不敌众,奋勇战死。而义子刘招孙亦十分英勇,杀敌无数亦战死。因刘綎壮志未酬血洗英雄泪,后世作红面塑像纪念;义子刘招孙亦立像奉祀于威灵庙中。
不仅大将爷的威猛史事精彩,日治时期西元1927,鹿港霍乱横行,大将爷授意巡境,而村民不敢作主,于是大将爷显灵于日人巡查部捕山田住所,山田感于神威,次日至庙参拜,村民提及巡境灭瘟,即得应允。而大将爷巡境后次日,霍乱即息。
威灵庙共有一殿三龛,正龛主祀大将爷刘綎,脥祀义子刘招孙。
左龛主祀七宫娘娘,即七仙女,掌姻缘及儿同照护;陪祀五营元帅。 右龛主祀鹿港西方土地公,即福德正神。陪祀祠公妈,即无祠奉祀之无主孤魂。
正殿前方有文武判官及四衙神,神情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敬。武判官身旁为刘綎大刀。
右虎门内有马使爷神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