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一年份经历的镜头总结,希望对持币待购的同学有帮助

2020-01-02 10:30 作者:评者N大  | 我要投稿

把这一年来入手使用过的镜头与大家做个分享,好让新人们在漫漫征途上有所借鉴,有所规避:

一月份

福伦达 110mm F2.5 Apo-Lanthar 索尼E口复消色差手动微距镜头

这是一枚一经上手就爱不释手的镜头,全金属镜筒与遮光罩,540°的对焦行程,丝般顺滑,做工精致,无论是抚摸还是拍摄都有很强的仪式感。

最让我倾心的是这枚镜头的色差抑制能力,解析度与微反差表现力,非常惊人。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索尼机身用户,对于MF有强烈的爱好,喜欢微距,且对于索尼原厂的90mm F2.8G微距镜头的素质不满意,这枚镜头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初买的时候是8200元,现在降价到了7800元,便宜嘛?不便宜。但结合素质,这个价格真的很靠谱。

没说的,超一流的素质,二流的价格。

---------

3月份:

富士X-T30

因为不是镜头我就简单说说,小巧,强大,4K画质真的好,旗舰机的性能(除了EVF素质,三防和缓存)结合现在已经稳定的售价,性价比很高,虽然受到了索尼A6400的打压,但我还是喜欢X-T30,无他,6K超采+硬件级的帧间降噪能力,4K的视频画质真的比一比就知道了哈哈。

---------


4月份:

适马70mm F2.8 Art 索尼E口微距镜头:

这是ART系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枚微距镜头,对于ART系列我有较为深厚的感情所以毫不犹豫,吃!

事实上这个镜头的表现完全不负所望甚至超出我预期的好,尤其是色散抑制能力之好简直没朋友!(同价位段,甚至与贵一倍的产品比较)

为了全力照顾焦内的解析,不少微距镜头的焦外是比较磕碜(锐利杂乱)的,但这枚镜头不会,这有点也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这枚镜头是我觉得2019年性价比最高的采购之一。



适马40mm F1.4ART 索尼E口镜头 :

没说的好,这是一枚看起来大又重但其实把每一寸料子都用在刀口上的镜头。

不同于其他ART头,这枚镜头的研发与电影版是同步的,所以在起点上就高于老ART,是一个不折不扣披着摄影头外衣的影视头,全域解析度,呼吸抑制都很棒。

如果要总结它的好的话,其实就一句话:在明暗工况下都能获得清晰通透的画面,懂的人自然懂这意味着什么,达到这一点的镜头很少。

怪兽镜头不仅代表重量与体积,其全物距的优秀成像能力更是让我大呼过瘾!

通常一枚超大光圈镜头在最近距离,光圈全开时的成像都是略微疲软的,但40ART是全物距的硬挺,所以肌肉钢铁直男就是它(无论素质还是体格)。

这是一个买不买只看你在不在意体积重量,其他都没啥好多说的镜头,榨干你传感器的怪兽。

而且这个头从一经发布(8000出头一点)开始就缓缓降价,如今已经在低谷了。


---------------

5月:

适马105mm F1.4 ART 索尼E口肖像镜头:


如果说40mm F1.4ART是怪兽的话,那么105mm F1.4ART就是一种极致,一个105mm口径的民用镜头能有多牛X的极致:

这枚镜头我反复和售价近40000元的蔡司OTUS100mm F1.4比较,真的难分伯仲,焦后的光斑柔和度略好于OTUS100(焦前的就略差一些些),与OTUS克制在86mm不同,105mm口径完全是为了在更低成本更低难度实现高画质的体积妥协。

虽然重量比OTUS100更重,但实战反而是105ART更加轻松(尤其负责对焦的左手手腕)。

这是适马首次在焦外做过宣发的ART镜头(有底气了?)

和40ART一同被誉为beyond ART的ART镜头,无论是焦外还是焦内都必须够出色才行,实战:

不仅仅是人像物距,就连最近物距,光圈全开的表现也是和40ART一样犀利:

不亏是Beyond ART,我的建议与40ART一致,预算不是问题的话,阻止购买的就是体积重量,而不是素质。


富士 红标XF 8-16mm F2.8 WR LM:

这是富士顶级定位的超广变,但高昂的定价与灯泡头属性让它吸睛度不高,我还是想要闻闻香不香的。

做工手感什么没说的,画质只能说中规中矩:

虽然色散抑制能力不错,抗眩光能力出色。但高昂的定价比肩全画幅12-24mm F4,所以除了真爱粉与富士超广视频用户,这个头的市场并不大。

一句话:这个头好是好,但前提条件是你只有富士的机器且不差钱。

-------------------


7月:

富士 90mm F2 WR LM 人像镜头


这是一枚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富士镜头,颜值,做工,画质,泛用性都能给我愉悦的产品

颜值我就不多说了,真的好看,大眼睛,秀气而干净的身段,拿来搭配X-H1,看着,用着都舒爽。

画质就不多说了,刀锐奶化:

解析度一流,加上小小微距与富士的色彩,

这实用性与舒心度,啧啧啧:

反正富士APSC镜头群里,如果一定要留下三枚的话,必定有90mmF2的一席之地。

对于这个镜头我只有一句话:高超画质,高速对焦,配上X-H1机身防抖,如虎添翼!

-----------


8月份:

蔡司 OTUS 100mm F1.4 APO-Sonnar


对于一个4499欧元的家伙,你自然心存期待,但现实还是给了我小小的打击,毕竟四分之一不到售价的105ART在前,我对于OTUS100的期待是好出至少半个档次的光学再现力,很可惜OTUS100完全没做到。

微反差再现很出色,即使阴天的暗部也能有生动描写:

但色散抑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对于硬光高光斑的呈现也比想象的差一些:

而且前焦的化开柔顺度竟然好于后焦:

这种高阶人像镜头不该好好优化后焦品质么?我是觉得有点迷......

--------------


9月份:

适马 35mm F1.2 DG DN 索尼E口镜头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F1.2且带AF马达的35mm镜头,吓死人,经历过OTUS100,105和40ART的我,对于35.2ART的身材完全不在意了已经(健身令我成长)。

这枚镜头的色差抑制水平比起老哥哥40ART来说差了一些,但也算不错了,

因为镜组组装复杂,有的同学说色散不行,我的却挺不错(需要抽奖?)

能感觉到这枚镜头的焦外是专门优化过的,相比老35ART来说完全两个级别!

而且最动人的是焦外的反差迅速降低有助于提现主体的立体感:

这是一枚怎样的镜头?

其实就在于你用没用过40ART了,

没用过的话,35.2ART将是同档次顶尖的表现;用过的话,很可惜,优秀的它活在40ART的阴影下。

------------------


10月份:

适马 14-24mm F2.8 DG DN ART 索尼E口镜头


我先说了:这是个素质超给力的超广变,真的好!

无论是全开近摄时的细节,微反差再现,还是逆光下的淡定:

或是焦外再现:

都是一等一的表现,这是一枚变焦镜头的素质?

是的。

当然,与富士XF8-16mm一样,它是灯泡头,但好歹还是有后路的,后置滤镜:

虽然可变ND与CPL无法受益,但好过没有。

以变焦镜的角度来说,这枚镜头素质炸裂,真的炸裂。

--------------


11月份:

适马 135mm F1.8 ART 索尼E口镜头:


这个镜头无需多言,解析度干掉了之前的85ART,本身有更轻巧些许,除了视角更窄,这个镜头的泛用性还是颇高的。

135ART的全物距画质一样是稳定而优质:

色散抑制能力也不错:

尤其是和85ART相比,它的连续追焦效率更高:

至少对我来说,在85与135两者之间做选择的话,我不会选择85ART。

更何况它在嘈杂环境中的“穿透力”更优于85:

虽然我们都知道索尼原厂135mm F1.8GM的对焦超级优秀,但画质几乎同样优秀的适马便宜了近5000元,如果不是专业从事体育,宠物,孩童摄影的话,我建议选择适马。

------------------


12月:

SONY 100mm F2.8/T5.6 OSS G Master 镜头

玩这个镜头纯粹是出于好奇STF的魅力,结果还是有得有失的

通过APD技术将离轴度高的光线吸收,使得焦外光斑边缘更加顺滑,这也是该镜头的特色,但代价就是由于吸收了大量光线,最高通光量降至T5.6水准,是个闪灯棚拍头或是烈阳晴天头。

这枚镜头的解析度与色散抑制都不错,

不过STF也不是万物平等柔顺哪般万能的:

大部分情况下,整个画面的焦外呈现整齐均匀的模糊,一切都显得安静柔顺:

总的来说,这是个会用的人能玩出花的镜头,不在意STF呈现就完全没兴趣的镜头。

---------------


福伦达 50mm F2 APO-Lanthar APSH 索尼E口镜头:


这是个我等了很久的镜头,以classic系列20周年为名的高素质手动镜头,

49mm的口径,整体不大不小,

解析度,色散抑制,色彩都没得说:

而且氛围感很棒:

对于蔡司 LOXIA 50mm F2画质不满意的用户,可以考虑一下它,没有贵多少。

这是另一个让我爱不释手的镜头,体积,做工,素质,仪式感,画面呈现都相当出色!

---------

以上就是我在2019年所经历镜头的使用总结,希望大家对这份2020年的开年礼物还满意。

2019一年份经历的镜头总结,希望对持币待购的同学有帮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