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摘』活着之上

2021-12-05 15:53 作者:岐亦Kimata  | 我要投稿

  活着之上

  阎真

  149个想法

  ◆ 第1章

  >> 那鞭炮声后面有很多意味,人情的厚薄,关系的亲疏,都在里面了。

  >> 小镇上的人们除了穿衣吃饭,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情和面子了,这几乎就是活着的理由。

  >> 这就是我对生命离去的最初记忆。让我有点疑惑的是,对那些离去的人,很少有人再提及,包括他们的亲人。

  >> 事后我又有点恐慌,一个人活了七八十年,一点痕迹没有,那不等于没活吗?这恐慌像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

  >> 直到我爷爷离去,我才懂得了,离去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事情,包括我自己。

  >> 爷爷就这样在鞭炮声中离去了。这让我知道了,这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那是1982年,我十岁。

  ◆ 第2章

  >> 曹雪芹,如果人们对他的身世一无所知,他就成了一个符号。

  >> 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能成为一个见证者,一个圣人不能无人见证。

  >> 在村口我跨着车,回头看见赵教授还站在老槐树下,一只手扶着那棵树,黑黑的一个身影一动不动。老槐树在深蓝的天空下撑开着清晰的轮廓。远处是西山,在天空之下静静地躺着,沉默着,显出千年的淡定。知了在夜中声嘶力竭地鸣唱。这是曹雪芹当年也听到过的声音。

  >> 古人的苦难在后人心中总是非常淡漠,可对经历者来说,却是日积月累寸寸血泪的承受。

  >> 就在这一瞬间,通过那蛛丝马迹般毫不连贯的行迹,我似乎触摸到了曹雪芹生命的温热,感受到历史的雪山融解之时那似有似无的簌簌之声。

  >> 像他这样一位千年一遇的天才,风华襟抱浩渺无涯,才情学识深不可测,他的无限情怀,无限感叹,都使人对其人其事无限向往。

  >> 这样一个曾经存在的生命,在某个历史瞬间,在某个寂寞的角落,过着贫窘的日子,却干着一件伟大而不求回报的事情。

  >> 他生前是那么渺小,卑微,凄清,贫窘,不能不令人对天道的公正怀有极深的怀疑;可他又生活得那样从容,淡定,优雅,自信,好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

  >> 我也曾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理所当然的境界,但世俗生存的巨大压力将它掩埋了。

  >> 经过一百次的思考,我觉得那种理所当然并非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比现实更强大的力量予以证明。

  >> 既然不能证明,哪怕是一个博士,那我也只是一个活着的人罢了,如此而已。

  >> 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有了以现世的自我的眼光去选择一切的权利。

  >> 现世的自我,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了价值和意义的边界。

  >> 他真的是令人迷醉而迷惑,昭示着对世界的另外一种理解。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 第3章

  >> 我觉得历史中藏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秘密,关于时间,关于人生,关于价值和意义。

  >> 这是我的使命,别人越是不做,我就越是要做。

  >> 原来,神圣的事情也不见得真有那么神圣,这神圣像一个遥远的传说,你说真它就是真,你说假它就是假。

  >> 市场,说得直露一点,庸俗一点,钱,这其中包含了人生的本质,你真的没有办法。而知识分子,哪怕是个大学老师吧,也不是功利世界的局外人。他们智慧,对人生有更透彻的理解,因而对自己的利益有更高的敏感。

  ◆ 第4章

  >> 可上当的感觉就像充了气的气球,只要你不用力拽住线头,它就会往上飘,飘上我的心间。

  >> 可是,在这人生的艰难时刻,在鲜活的生活面前,一个“好人”的评价实在是太苍白了,何况我连这个评价也没有。

  ◆ 第5章

  >> 才是硬通货,才是底气,才是骄傲。硬通货可以通向任何方向,这个道理我懂,可是不服。

  >> 这种不服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 理性的是我不能承认钱能通神,承认了我的专业就没有意义了,不论我讲了什么,在钱的面前都是白搭。而且我不能做个伪君子,把自己不相信的道理讲给别人听,让别人成为实践者。

  >> 感性的是我的家庭没钱没权,钱的意义无限大,我的意义就无限小,这是我的自尊心不能同意的。

  >> 现在平平她妈提到“安家”,我感到了对钱的饥渴,感性的、物质的、血肉生动的饥渴,攫取的饥渴。这种饥渴令人恐惧,像在深心潜伏的怪兽,张开大嘴,喘息着,有着吞噬一个人所有信念的力量。

  >> 现实如此骨感,我不能在一个骨感的世界上去寻求一份丰腴的浪漫。

  >> 那是他们在征服世界。我对这一切无知无觉,我的世界不在这里。

  ◆ 第6章

  >> 生活中讲的是另外一套道理,是钱,是权,是生存空间的寸土必争。

  >> 我不是生活中的占位者,那些大大小小的位置,从软卧到硬座,都被别人占位了,连一条缝隙也不留给我。

  >> 大家都在利用自己的一切背景和关系在钻,在占位占坑,在钻和占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不钻就没有,不占就没有。

  >> 这可以理解,不可理解的反而是良知和公平。既然没有人对我讲公平,讲良知,那么,致良知该怎么去“致”,知行合一该怎么去“合”?我不知道。

  >> 我只能改变自己,不能不改,生活比书本来得更加生动、鲜活、感性。

  >> 把自己不相信的人生哲学尽可能生动地传达给学生,还要争取素质教育奖、教学优秀奖,我感到了自己的空洞与虚伪。

  >> 生活像坚硬的墙,在这堵墙面前,一个人不能硬生生去撞它,而只能变得柔软,从墙的缝隙溜过去。

  ◆ 第7章

  >> 既然生活中没有理想主义生根的土壤,那么在市场中争取好好活着,更好地活着,那实在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 自己没有创造奇迹,怎么可能要求生活提供奇迹?

  >> 超水平发挥那是一个梦,枕着这个梦睡睡是可以的,一旦睁开了眼,梦就跌得粉碎。

  >> 苏东坡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

  >> 我的自尊心像被一根软棒敲了一下,还没来得及感受痛,那痛就消失了。

  >> 人不能跟自己过不去,这个道理我懂,不想懂也得懂。

  >> 可这痛恨更像一种虚伪的自尊,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面子、一级台阶。

  ◆ 第8章

  >> 生活以它的现实感教育了我,今天的开拓状态,就是明天的生存状态,我不能装着不懂。

  ◆ 第12章

  >> 知识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人也可能选择另一种生活,这个我懂。

  >> 可学问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信仰,我再怎么穷,怎么想钱,学问也是我心中的泰山。

  >> 如果反正没有真相,人一辈子,有必要那么认真吗?唉,不必认真,好好活着是真的。这样的想法让我对自己感到陌生。

  ◆ 第13章

  >> 她说:“历史是一块铁?是一块铁也可以把它熔解了重新铸造,要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熔解,重新铸造。咱们老板就是干这个的,你们也是干这个的。你写出来就是历史,所以要投入这么多,请聂老师这样有权威的人来写。”

  ◆ 第15章

  >> 他是生活在别处的人,世俗的眼光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 他选择了背向主流社会,背向荣华富贵,背向人们所仰慕和渴求的一切。

  >> 他改变了世界吗?没有。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吗?也没有。既然没有,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心灵的理由。唉,心灵的理由是不是能够成为充分的理由呢?

  >> 清高和骄傲摧毁了他的现实生活,却成就了他的历史形象。

  >> 我为曹雪芹感到不平和痛心。这么贫窘而寂寞的一生,一个伟大心灵唯一的一生。他的清高和骄傲没有得到任何现世回报,就那样无声无息地,一个伟大的生命消逝了。

  ◆ 第16章

  >> 他们是神,我是一个人。没有办法,我是一个人。这既是分野,也是理由。

  ◆ 第17章

  >> 好好沟通,这个道理我懂。在这个人情社会,原则摆在桌面,那是有弹性的,弹性很大。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力量却不在桌面,在桌子下面。

  >> 。唉,他是圣人,圣人是供人高山仰止的,学,那不是我们芸芸众生能学的。芸芸众生。

  ◆ 第18章

  >> 他是生活在别处的人,可是我在场,我就生活在此处,在当下,鼻子前面那点东西我不能不要。

  >> 这是小人物的命运,也激发着小人物成为大人物的蓬勃野心。

  >> 一个学者,除非他真正才华横溢,谁也压不住,不然不沟通就很难出头。

  >> 沟通,现在叫作公关,从前叫拜码头。公关就是攻关,攻下那道关,这就是目标,目标就是一切,公平正义和人格清高都没办法讲。

  ◆ 第19章

  >> 疼痛是渺小的疼痛,渺小是疼痛的渺小。

  >> 这是这个世界的生存哲学,全部的要义就是实现目标,要“搞到”,手段是无需计较的。

  >> 不会有人去追究他为什么得到,而我又为什么没有得到。

  >> 人们看到的只是结果,并以结果来衡量他的能力、他的地位、他应该得到的回报。

  >> 当有人得到的回报大得超乎想象,而他就在你的身边,你还有什么理由、什么力量、什么韧性去坚守你的信仰、你的清高、你的内心骄傲?

  >> 清高,这本来是一道心灵防御底线,就那样被轻易突破了,因为你不可能对身边的人的“搞到”无动于衷。

  >> 商人想搞到钱,不想搞到就不是商人了;从政者想搞到位子,不想搞到就不是从政者了。这是生活现实。

  >> 知识分子想搞到学问和社会责任,不想搞到就不是知识分子……可这不是生活现实。

  >> 学问更多地成为了路径,而不是目标本身。

  >> 我随意地翻开书,正好瞟见了张载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生活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玻璃的墙,墙那边的东西你看得见,看得清,近在咫尺,似乎一步就可以迈过去,可你就是过不去;似乎只差那么一点点,可永远都差那么一点点。

  ◆ 第21章

  >> 这理想非常卑微,对她来说却很神圣。别的理想对她来说都不现实。

  >> 生活的道路说起来很宽阔,实际上很狭窄,通向理想的道路一步都迈不出去,前面有玻璃墙。

  >> 于是眼前这个朦朦眬胧有点光亮的方向,就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前进方向。

  >> 一个卑微理想实现的难度到底有多大,这是我根本想象不到的。

  >> 可现实告诉了我,自己的想象力实在是太贫乏了,就像一只麻雀,不会知道苍鹰飞翔的高度。

  ◆ 第24章

  >> 学生也在观察,在感受,在思考,他们并不傻。有些道理怎么讲他们都听不进去,也不能怪他们,生活经验给他们的教育更加有力。

  >> 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因此对与错的分野是不存在的,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可理解了这一切之后,公平就没有了,真相也没有了。

  >> 分野似乎有些模糊,但实际上是存在的,而且清晰。说它模糊,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标准模糊了。

  >>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渺小让我感到屈辱,难怪有那么多人拼了命想获得更大的权力,屈辱感就是最大的动力。

  >> 金书记说,这是一件小事。事情是小事情,可问题不是小问题。一件小事就能够动摇学生们对公正和诚信的信念,这还是一件小事吗?真的叫人心痛。

  ◆ 第26章

  >> 一瞬间我明白了这些天心里为什么这么压抑、沉重,那是因为自己对世界的无力感而产生的。

  >> 这些天来,我都对自己掩盖着这个结论,不愿正视,不敢正视,在逃避中维护着可怜的自尊。

  ◆ 第27章

  >>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 在市场之中,一个人的世俗化是多么合情合理啊。

  >> 也许我唯一的痛苦,就是要对学生讲更深的意义,更大的责任。

  >> 如果我不想当个骗子,我得承认这种意义和责任的真实存在,何况我也感到了这种真实存在。

  >> 这既是意义的渴望,也是内心的真实。

  >> 生存的理由把这种渴望和真实扼杀掉了,那我就对不起司马迁,对不起曹雪芹,对不起无数在某个历史瞬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坚守者。

  >> 这一点都不是矫情,也不是虚伪,一个人没有必要对自己矫情和虚伪。

  >> 自我生存这么现实,现实到像阳台的棱角,坚硬、冰冷、粗糙,我没有办法设想它的温和柔软。

  >> 我就生活在这里,在当下,而不是别处。

  >> 这是市场时代的思维方式,做什么事都要算一算投入和产出,算一算性价比。我理解了别人,就解放了自己。

  ◆ 第28章

  >> 怪不得那么多人拼了命也要往当官的路上走,上了道还要永无止境地往前进,都是从血泪中得来的经验和动力啊。

  >> 你求人和人求你,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捏在手中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关系不可能靠一种道理颠倒过来。

  >> 现实毕竟是现实的。

  ◆ 第29章

  >> 这话听上去很诚恳,可又很空洞,就像一个不太会游泳的人,踮起脚也没踩到河底。

  ◆ 第32章

  >> 为了这点理由,我得做一个悲情的坚守者,在这个小小的阵地上坚守下去。

  ◆ 第34章

  >> 总之眼神已经不是那种眼神,标准也不是那个标准,一切都失范了。

  >> 它就是它自己,它为自己绽放,并不在意是否有人欣赏。它开得这么饱满,这么鲜活,内敛孤傲,却无意向世界宣示。

  ◆ 第35章

  >> 生存就是生存,这是人生的根本,也是人生的底线,在这个底线后面并无退路。

  >> 人得活着,好好活着,活着是硬道理,好好活着更是硬道理。

  >> 唉,再往前想,既然一切都终将归于寂灭,在时间的深处化为乌有,那么对具体的个人来说,绝对的终极并不存在,自己眼前的欲求就是终极。

  >> 一个人越是意识到了时空的无限性,就越是要承认世俗人生的合理性。

  >> 唉,要说欲求才是真正的真实吧,这种抗拒就是真正的欲求,也是真正的真实。

  ◆ 第36章

  >> 再说你的论文谈的是气理,虽然是形而上的,那也要在生活之中找到落地之处。

  ◆ 第37章

  >> 这个想法像一口发霉的浓痰堵在喉咙里,看得见细菌密密匝匝在上面爬,想吐掉,可怎么也吐不掉。

  ◆ 第44章

  >> 这羞愧只能藏起来,默默品味,对谁都不能说,说了就是自取其辱。

  ◆ 第46章

  >> 一想到事情这么具体,我就感到了生活是多么真实,又多么现实,点点滴滴是多么真实而现实。

  ◆ 第47章

  >> 这天晚上,我捏着一小叠钱准备去买奶粉,感觉到它是活的,有着感性的生动,又有一种盲目的力量,不讲道理不守规则,见山开路逢水架桥,横冲直撞一往无前。

  >> 这盲目中裹挟着快意,让人感到了恐惧。

  >> 这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存在?是生活最真实的意义?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承认;可无论如何,我也无法否认。

  >> 时间朝着唯一的方向缓慢而固执地流动。前面是生命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

  ◆ 第48章

  >> 这些人对自己的利益就是这么敏感,一丝一毫一分一厘一点一滴寸步不让。

  ◆ 第50章

  >> 说旷达吧,写在书上是多么豪迈,现实中的展开又是多么艰难。

  >> 一个人吧,有时候也得把深心的想法对自己也掩盖起来,然后才能像个君子那样,平静地走到别人跟前去。

  ◆ 第51章

  >> 一个人参与了一辈子,参与已经成为本能,忽然就无处参与,这个世界不需要自己了,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心灵无处寄托,自尊也无处安放,难道真的要他去寄情山水?

  ◆ 第56章

  >> 为了使那个唯一的真实落到实处,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又不敢做了。

  >> 钱和权,这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我能螳臂当车吗?

  ◆ 第68章

  >> 研究学问并不是人人都清贫,资源很多、很丰富,只是怎么分配有着它自身的规则。我吧,我是局外人。

  ◆ 第70章

  >> 我的角色实际上已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预设,不可能改变,怎么挣扎也不可能改变。

  >> 活着就是道理,好好活着就是硬道理。这是正常的人生。除此之外还有道理吗?细想之下,似乎有,又似乎没有。我说有就有,我说没有那就没有,全看自己怎么想。

  >> 也许,既定的意义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意义都由自己来确定。

  >> 哪里有钱,哪里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就是真正的人生。该醒悟了,还不醒悟,除了自恋,再也不能说明什么。

  >> 可是,这种醒悟就意味着意义世界的崩塌,这又让我感到惶恐。

  >> 也许,人活着真的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什么而活着。

  >> 也许,一个人真的应该在这个渺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意义世界。

  >> 我不是英雄,我是凡人,凡人有凡人的生存法则。这就是最后的理由了。

  ◆ 第73章

  >> 她说:“你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 第77章

  >> 一个人他不抱幻想他就没有希望,他抱有幻想他就总是失望。

  ◆ 第78章

  >> 千百年的历史,在教科书中被一页一页轻轻翻过,只有回到时间细微的褶皱之中,才能体验到他人生的寸寸血泪。还有多少同道者被岁月无情地湮没了啊!

  >> 而且,那些坚守者也没能改变世界,时势比人强。

  >> 这是放弃的理由,又不是放弃的理由。如果是理由就没有伟大和高洁了。

  >> 也许,凡俗就是这一代人的宿命。

  >> 我不是文化英雄。我景仰他们,可我没有力量走近他们。

  >> 我只是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就这么一点点坚守,又是多么地艰难啊!

  >> 当经验向我们这样来展示生活的真理,我们能够那样去生活吗?

  >> 时空浩渺无涯,自我渺若微尘,在无限时空的背景之下,一个人还有必要去表达对世界的意义吗?

  >> 好好活着,活在当下,一切与此无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必上心。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

  >> 毕竟,在自我的活着之上,还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

  >> 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这是没有悲剧感的悲剧。

  >> 他没有获得现世的回报,使自己从极度的贫窘潦倒中得到解脱;也不去追求身后的名声,在时间之中刻意地隐匿了自己的身世。

  >> 牺牲精神是伟大的,但牺牲者希望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见证,这是人之常情,无损于牺牲者的伟大。

  >> 人不是注定如此的动物,人的光荣是在不可能中探求可能。

  >> 现时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生活史、遭遇史。没有拔高也没有虚饰,但内心有着执着和向往,伴随着妥协、挣扎、痛苦。在梦中的曹雪芹和世上的聂致远之间的虚衔处,恰恰是我们精神的生机所在。


『书摘』活着之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